繼低價咖啡之后,上海又出現了一個低價奶茶品牌。
他們把商超的會員制用到了茶飲店:辦理會員后,最便宜的產品只要5.9元/杯,用鮮果的楊枝甘露,只要9.9元。
開店不到一年,已獲得千萬級的天使輪融資。
會員制+低價的模式能盈利嗎?帶著一系列疑問,我研究了這個品牌。
在上海有勇氣賣9.9元鮮果茶的品牌,叫“小仙兔”,坐標上海大寧路,logo是一只流淚的兔子,號稱“成本價賣奶茶”。
純茶5.9元、奶茶6.9元,一杯使用半斤芒果的楊枝甘露,只要9.9元;
1000毫升,含有6種水果的一桶水果茶,11.9元就能買到手,被人稱為“在一線城市賣出了下沉的價格”。
這家店還有個規定:
只有會員才能享受以上價格,
比如楊枝甘露,非會員則是19.9元/杯。
換言之,
顧客必須辦會員
:繳納9.9元的會員費,就可以在一年內使用會員價,低價購買全系產品
(6大品類31款產品)
,不限杯數。
據創始人梅生介紹,
在會員制的幫助下,即便產品售價這么低,綜合毛利仍然近50%,
“楊枝甘露和多肉葡萄是用來引流的,利潤很低,但冬季奶茶賣得多,綜合毛利還是接近50%。”
據了解,小仙兔首店2021年6月份開業,位于大寧路財富廣場的底商,面積約100平,梅生認為當下果茶價格偏高,希望借用商超的模式,做一個種類全、價格低,讓顧客高頻復購的茶飲品牌,以性價比贏取市場。
“第一家店就是用來測顧客需求的,想看看這種低價會員模式,顧客的接受程度到底如何。”
小仙兔所在的商圈,周邊2公里內有20~30家茶飲店,小仙兔是唯一的非連鎖、單打獨斗的小店,“我們開業半年,線下和線下積累了2萬會員,現在平均每天的出杯量穩定在200~300杯,復購率達到40%。”梅生表示。
因為首店的面積較大,房租成本高,目前的出杯量僅能保本,并不盈利,但在今年1月份,小仙兔獲得了數千萬的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凱輝基金和坤言資本,杉洲資本擔任財務顧問。
在梅生的計劃里,接下來他要再開店,去測試不同業態下的門店盈利模型,明年開始發力上海周邊的三四線市場。
提到付費會員,我們第一反應是商超,比如Costco、麥德龍、山姆會員店,通過付費會員,開始了連鎖擴張之路。
電商也大都有自己的付費會員體系,比如京東PLUS會員,天貓88VIP、盒馬X會員等等。
從近兩年,餐飲領域也開始流行付費會員卡,比如肯德基的大神卡、咖啡包月卡,麥當勞19元30天的OH麥卡等,奈雪也推出過“外賣月卡”。
奈雪的茶“外賣月卡”
實話說,這年頭,誰還不是個會員啊。
但依靠這種模式,放到茶飲行業,能成就一個品牌嗎?
《會員經濟》一書中提到,
“會員經濟”離不開三個要點:找到你的用戶、掌握永久交易、并建立經常性收入。
本質上,“會員制”不是在經營產品而是經營用戶,付費也并非是“圈錢”,而是“圈時間”,會員制的終極目標是:
篩選并留住高價值用戶,從而挖掘用戶的“終身價值”。
國內付費會員做得好的,大多是商超或者電商平臺,能持續吸引復購,在于品類多、剛需強,優惠豐富,能覆蓋生活的方方面面,總有用得到的時候,因此用戶黏性高。
而在茶飲店,9.9元的會員年費,顧客一杯產品就“回本”了,且茶飲是單一品類,不是生活必需品。
想用一個門檻很低的會員鎖定一年的復購,至少要做到兩點:
第一性價比足夠高且出品穩定,
會員制+低價,是一個很好的引流噱頭,類似小仙兔的產品,用了半斤芒果的楊枝甘露只賣9.9元,顧客首次購買后,能喝到超出預期的驚喜,因此實現了40%的復購率,很多顧客一個月能賣10次甚至20次。
這時候的考驗還有出品的穩定性,一旦顧客在復購中發現口感不如從前,9.9元的年費根本不會留住這個顧客。
第二是門店開得足夠多,足夠便利。
Costco的會員顧客,會在周末專門抽出時間開車到店消費,而茶飲店無論做得有多好,9.9元的年費都很難有這種吸引力。
這時候考驗的就是門店的鋪設,是否開得足夠近,讓顧客出門就能順手買一杯,時間成本極低;是否開得足夠多,能在每個區域看到,形成品牌勢能。
門店是否開得足夠近,讓顧客出門就能順手買一杯
而隨著門店的增多,對一個品牌的管理、運營能力的考驗會越來越大,可以想見,會員制茶飲,并不是一條好走的路。
茶飲向上,咖啡向下,是咖門5年前提出的行業趨勢,如今已經被驗證。
低價咖啡模式已經通過Manner、幸運咖的實踐,把30多元的咖啡,前者降低到了15~20元,后者做到了10元以下,在咖啡市場站住了腳。
幸運咖
而一直在“往上走”的茶飲,從2塊錢一杯的街頭路邊攤,通過挖掘更多的原料和創新,已經把價值感越做越高。
“在我的邏輯里,創新固然重要,
但創新總有盡頭,性價比才能永遠持續,
很多幾十年的大品牌都是因為性價比。”梅生表示。
事實上,最大公約數的消費人群,還是很看重性價比的,特別是對于
“茶飲剛需用戶”
來說,剛需必然會找更便宜的選項,就像護膚品中很多“平替品牌”營業額能超越大牌一樣。
行業內門店數在2萬左右的蜜雪冰城,也是因為價格親民、畫風有趣,征服了市場和年輕人。
“低價策略“背后,永遠要匹配“高客流”。
這就跟商業領域進貨量大能夠壓低采購成本一樣,但當客流變少,成本沒有降低的情況下,低價策略反而會壓垮門店。
簡言之,
低價模式,一方面對點位人流量的要求極高,另一方面對運營上降本增效能力的也是極大考驗。
本質上,餐飲的生意,無非是兩種模式,
一種是做大規模,一種是做高利潤率。
無論是本身是低價模式,還是會員制疊加的低價模式,
最終靠的都是規模支撐,并不是一個誰都能做成的生意。
小仙兔創始人梅生,曾創立過快餐品牌:叫了個炸雞,最高峰時有5000+門店,在品牌運作、企業管理、供應鏈方面均有資源和經驗,這或許是他入場的先天優勢。
征服這些見過世面,喝過各大品牌的消費者,價格不是越低越好,而要在性價比、品質感、情緒價值、便利性等等綜合因素中,找到平衡點,找到自己的生態位,才能把生意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