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00萬送外賣的年輕人,真的入錯行了?

    輕人進廠還是送外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在充滿挑戰的當下,我們更需要開放和多元的思維,更需要從全局去看待產業和人才問題。

    本文轉載自華商韜略(ID:hstl8888),作者:楊倩。

    “年輕人少送外賣,多進工廠。”
    全國人大代表、小康集團創始人張興海明顯帶有傾向性的一番新言論,再次激起一個老問題的千層浪。
    送外賣不進工廠,年輕人有錯嗎?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微博截圖

    01.
    年輕人為什么送外賣?
    美團連續幾年的統計報告中,八成騎手學歷都在高中以下。這個學歷程度,在城市中就業之難,人所共知。
    稍微對企業招聘有所了解的人就會明白,由于高等教育連年擴招,已經使應屆畢業生數量,大大高于企業實際的白領崗位。
    這種供給大于需求的格局,讓本專科畢業生也陷入強競爭。因為崗位有限,所以一個崗位,常有幾十上百名畢業生爭取;因為供給太多,所以無形中抬高了企業崗位的門檻,可以對應聘者從容挑選。
    在這一起一伏中,接受了高等教育的應屆畢業生尚且就業困難,更不必說本就不具備學歷優勢的農村青年了。

    △圖片來源:攝圖網
    被學歷堵住了一道融入城市的門,年輕人還有一個選擇:進工廠。
    2000年-2010年,我國制造業強勢崛起,就業人數也一路從8900萬增長到1.26億,此后一直保持在億級規模,藍領工人是絕對主力。自2010年以來,中國連續12年穩居全球最大制造業國家,離不開流水線工人的人口紅利。
    工廠好進,但不好待。
    91年的騎手李風,曾經也是藍領工人中的一員。
    3年前,小學畢業的他在河北燕郊的車燈裝配廠工作,像一個機器人一般,12小時兩班倒,每天重復打螺絲的動作。工資僅4000元出頭,不包食宿,和3個工友擠在2000塊的出租房里。
    藍領工人薪資少、工時長、勞動強度大、工況單調乏味,這是整個群體的核心癥結。
    外賣騎手穿梭在風雨中,絲毫不比工廠流水線上輕松。但相對而言,外賣行業沒有多少入職門檻,時間安排上也比較自由,在勞動強度和勞動時長方面,彈性空間更大,收入的能見度更高。

    △圖片來源:攝圖網
    這種“付出有回報,收入正相關”的公平職業觀,和“你不糊弄地皮,地皮就不糊弄肚皮”的農業生產觀念,具備天然的一致性,農村年輕人很容易對此形成認同。
    因此,與其簡單地認為外賣平臺搶走了年輕人,倒不如說是新業態為年輕人提供了更契合的天地。投身外賣平臺,這本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難道農村青年冠一個“農”字,就必須扎根在土地上?進城務工有一個“工”字,就必須死盯在工廠里?
    至于外賣搶了制造業的人才,即便表面上看這是事實,從深層次來看,也不應該這樣考慮和定義問題。
    02.
    年輕人送外賣
    在經濟上是否合算?

    換句話說,這些送外賣的人口,未來是否有成長和發展?
    這個問題,當然是見仁見智的。不過,當下國內服務業發展蓬勃,需要的是大量服務業人口,這個選擇的大方向,并沒有錯。
    2000年后,中國入世之后,在內外龐大需求的刺激下,開啟了工業化進程。依托制造業的外貿、蓬勃的房地產、以各類基建為主的投資,成為了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也成為容納數千萬就業人口的巨無霸行業。
    但這個形態,在十年后開始悄悄改變。

    △圖片來源:攝圖網
    2010年,服務業和商業對就業人口的容納,開始超過了“三駕馬車”。2014年,批發零售行業首次超越制造業,成為中國就業人口第一的行業。
    在這之后,隨著互聯網商業模式的持續創新,電商、餐飲外賣、生鮮零售等“三新經濟”規模不斷擴大,推動了上下游產業鏈,也推動了就業的欣欣向榮。
    “三新經濟”,是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簡稱,互聯網生活服務平臺,正是其中典型代表。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餐飲業實現收入46895億元,同比增長18.6%,大幅超過同期GDP增速8.1%。全國餐飲收入占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6%,可見,餐飲消費已成為我國消費增長的引擎和壓艙石。
    其中,餐飲外賣增速高歌猛進。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餐飲外賣產業規模為9340億元,逼近萬億規模,滲透率近20%。
    餐飲的輻射能量是指數級的。據中國社科院《中國餐飲產業發展報告(2020)》,2019年,餐飲業全產業就業人數超過2600萬人,加上外賣、快遞等,實際就業人數超過3000萬。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三新經濟的出現,新型工種的繁榮,本質上,是就業從農業、工業,遷移到服務業的表現。這讓人很容易想起總設計師在1978年視察鞍鋼時說過的一段話:
    “世界變化的結果,生產越發展,直接從事生產的越少,從事服務業的人越多。服務行業很多,如種子公司、修理等等,這說明有很多辦法可以安置勞動力。”
    以餐飲為根基,互聯網本地生活平臺激發了生產性服務業的集聚效應,特別是推動了倉儲、快遞、信息傳輸、軟件、技術服務的發展,完善了數字時代的城市基礎設施。
    此外,餐飲業還帶動了相關的農業、食品加工、設備、制造業、信息服務業等間接就業與發展。比如,電動車、料理包、SaaS系統都是餐飲外賣行業的受惠者。
    從這個角度上看,所謂生產性服務業,是能夠與制造業配套、增進生產力的服務業,是制造業的出口,也是現代社會最具活力的部門,其增速的一個意義,在于極大提升了社會生產效率。
    03.
    外賣平臺搶人的討論
    原因在于企業家和學者的批評
    外賣平臺搶人的討論,之所以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主要原因來自于一些企業家和學者的批評。
    這里面,自然有用工荒的原因。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8年,進入制造業的農民工比重達37.2%,2020年則下滑到27.3%。
    每年春節后,制造業重地珠三角、長三角都會陷入“用工荒”緊箍咒。作為全國GDP第一省、工業大省,廣東為了穩住800萬返鄉人員,春節后包車包機接員工已不是新鮮事。

    2022年春節,總部位于湖南瀏陽的藍思科技,把招聘桌直接搬到了衡陽的鄉村集市,拿出7500元的薪資上門“搶人”。
    即便不斷裁員、大規模上線機器人流水線,代工帝國富士康常年藍領用工規模仍然超100萬,招聘也并不輕松,高峰期還推出了內推獎勵、返聘獎勵等政策。最近,在其最大的生產基地之一——數位產品事業群(iDPBG)鄭州廠區熱招的技術員,推薦人能夠獲得600元,被推薦人獲得5400元;離職返聘員工,若在職滿半年,補貼3000元。
    企業用工吃力,HR部門壓力較大,因此企業家們有此批評。但如果我們把眼光放遠一點,就會發現,企業首先應該自我檢討。
    2020年上半年,接近五成的美團騎手月薪在4000-8000元,7.7%的騎手月入過萬。
    騎手只要稍微努力,就能達到藍領工人收入的1~2倍。據國家統計局,2020年制造業工人平均月薪為5110元。
    我們可以看得很清楚的是,在制造業內部的藍領工人,其實可以進一步分層。
    比如高端制造業,需要的是有很深技能積淀的高級技工,即使是銷售崗位,也需要有足夠的技術基礎。作為老工業基地,東北有句俗話,“三年出不了一個好焊工,十年出不了一個好車工”。
    所以,高端制造的用工群體,其實和服務業毫不重疊。真正有爭奪的,還是相對低端的制造業。
    因此這里又有一個問題,低端制造業如果賺的是勞動力紅利的錢,那說明其實已經開始缺乏時代競爭力。
    在產業升級、制造業向更不發達國家遷移的大背景下,自身如果缺乏產業升級、高質量發展的意識,只想著賺勞動力的錢,說明本身就有很大的問題。
    正是因為要從用工成本上節省,導致給不出像樣的收入,才有了今天用工向服務業傾斜的局面。何以這樣的問題不反思,卻對年輕人指手劃腳。只許進工廠不許送外賣,“只許不許”之后,你管人家吃飯嗎?
    所以,讓年輕人多進工廠,不是嘴巴上喊年輕人不送外賣,甚至想辦法推動公權,制定政策管制。否則,很可能是外賣不送了,工廠也不見得搞得好。

    04.
    “外賣搶人”大討論
    反映出經濟發展的認識誤區
    為什么會批評外賣為代表的服務業?
    首先因為它是第三產業,在計劃經濟時代,就有被歧視的傳統。
    農業保飯碗,工業強中國,一個“第三”,好像就把服務業放在了老三老四的位置。它是不被重視、可有可無的存在,是食之無肉、棄之有味的雞肋,是容納社會閑雜人等、吸收企業職工家屬的編外。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即使在2012年-2021年,中國服務業增加值從24.5萬億元增加到60.9萬億元,占GDP之比增長到53.3%、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高達54.9%、拉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4.5個百分點的大背景下,這種歧視似乎也依然存在。
    其次,社會上有“制造業高于一切”的輿論背景。
    制造業很多門類,大而不強,只有規模優勢;另外一些門類,關鍵技術不在自己手里,需要仰國外產業鏈鼻息。在這種情況下,政府、產業界、學界呼吁加強制造業,當然是必要的。
    但其他行業的發展同樣也是重要的,制造業和其他行業不應該是一個非此即彼的零和關系。
    在社會上總有一些人,喜歡非此即彼的思維,把制造業發展不好歸罪于其他行業。外賣搶了工人,這和過去“芯片不行怪茅臺”的指責如出一轍,都是這類思維的產物。

    △圖片來源:攝圖網
    最后,外賣行業,本身有自己發展階段上的問題。
    辛苦、保障差、風險高,以及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算法困人”,都是這個行業里存在的問題,有些問題,直到今天也沒有得到很好解決。
    作為和社會親密接觸的行業,這些問題很容易被觀察到,不像科技“卡脖子”那樣,行業內部人人知,行業外部無人曉。所以相關的討論也更偏向看到問題,甚至容易忽視其問題背后的機會與價值。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行行都有它的作用和價值,在充滿挑戰的當下,我們更需要開放和多元的思維,更需要從全局去看待產業和人才問題。
    各行各業都更高質量的發展,才能真正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延伸閱讀



    ? 年輕人“少送外賣多進廠”?

    ? 餓了么公布外賣小哥收入

    廣州餐飲業用工需求巨大

    紅餐網已同步入駐:
    人民日報客戶端、澎湃新聞、36氪、虎嗅網、21財經、鈦媒體、前瞻網、贏商網、億歐網、億邦動力、雪球網、投融界、知乎今日頭條、百度百家、新浪微博、騰訊新聞、新浪財經、搜狐新聞、網易新聞、界面新聞、鳳凰網、一點資訊、天天快報、抖音號、視頻號、B站、UC大魚號、封面新聞、360圖書館、聯商網、商業新知、東方財富網等近40家媒體平臺,并同全國數百家媒體機構建立合作關系。

    內容交流/采訪/轉載  |  微信:hongcango

       
    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13265099024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5958.html

    (0)
    上一篇 2022年3月15日 17:02
    下一篇 2022年3月15日 17:0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