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消費者眼里,很難在新鮮水果與果汁之間尋得一個“最優解”。
拿以新鮮水果最為“接近”的NFC果汁為例,在國內市場經過數年的精耕與掙扎,雖然身處果汁這條千億賽道之中,也迎合了當前消費升級與健康化需求的雙重市場紅利,但目前無論是飲品行業巨頭,還是資本助力下的新生代品牌,在至今的NFC果汁領域,仍舊未能掀起太大的波瀾。
2022年4月,北京永旺超市果汁貨架。(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拍攝:趙曉娟)
與此同時,在線下終端,關于NFC果汁的陳列也越來越少,并且有不少品牌已經淡出了大眾的視野。
NFC的全稱是Not From Concentrate,即“未經濃縮還原”的意思。也就是說,你在瓶子里見到的果汁,就是從水果中榨出來的原汁,不摻水,口感和風味更加接近新鮮水果。但受制于工藝的限制,居高不下的零售價也是NFC果汁銷路不暢的第一道“高墻”。
如今,NFC果汁在國內已不算什么新鮮品類。早在2015年前后,國內NFC果汁產品初露鋒芒,多家企業開始布局。2014年3月,斐素推出NFC果汁并在上海便利店以及高端超市渠道鋪貨;2015年,亞洲最大的濃縮果汁生產商之一佳美集團推出零售渠道的NFC果汁品牌汲自然;2015年7月,匯源推出了NFC果汁產品“匯源鮮榨坊”;2016年農夫山泉先后推出“農夫山泉17.5°”和“農夫山泉常溫NFC”兩款產品……截至目前,除了前述品牌,零度果坊、褚橙、喜茶、瑞幸甚至盒馬等品牌也在NFC果汁領域摩拳擦掌。
與此同時,隨著入局者越來越多,整個NFC果汁市場的口味也越來越豐富,除了傳統常見的橙汁、蘋果汁、葡萄汁等常見口味,西梅汁、椰子水、沙棘汁、刺梨汁、番石榴、桑葚汁、藍莓汁等新興口味也逐漸被大眾所熟知。
界面新聞以一瓶300毫升的NFC果汁為例,其各項成本費用結構是,出廠價在7-8元,到經銷商手中溢價為8-9元,加上運輸費用整車平均0.5-0.6元每瓶;進入到商超環節,一瓶NFC果汁進貨價大約13-14元。經銷商還需要承擔冷鏈運輸的成本,以及賣場促銷員的人力成本。而相比其他復原果汁或者果汁飲品5元左右的價格,NFC果汁在價格層面高出了3倍以上的價格,基于此,一些經銷商甚至不愿意雇傭促銷員在終端組織試飲活動。
當然,現在市場上也有價格相對較低的以NFC為賣點的果汁產品。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向食評方舉例表示:“再比如農夫山泉的NFC(常溫)賣6元/瓶,您覺得它是真正的NFC技術做出來的嗎?那肯定不是。”
而雖然有消費升級和健康化作為亮點,但消費者總會權衡到底是新鮮水果劃算還是NFC果汁實惠?答案顯而易見。而隨著消費者觸達率越來越低,銷量和銷售額雙雙折戟也就不奇怪了,這也是此前一些雄赳赳氣昂昂的品牌如今淡出我們視野的重要原因。
朱丹蓬對食評方表示,NFC其實就是一種工藝名稱,至于為什么在國內賣不好,首先,從產業端來說,目前國內真正做到NFC技術的企業基本沒有,如果要真正做到NFC的技術,那整個成本以及售價一定是在15元以上。但以目前國內果汁市場的消費認知以及分辨水平來看,目前消費者對于NFC這一品類來說基本上是一片空白,消費者或許并不知道什么叫NFC,也不知道NFC產品有什么好處,那對其動則10幾元甚至更高的價格,對他們來說是接受不了的。
而除了價格高昂之外,NFC果汁本身在市場流通過程中就很“嬌氣”,其短板也非常明顯。
眾所周知,NFC果汁的保質期都是以天計,并且在倉儲和運輸甚至陳列都需要全程冷鏈,這就意味著需要更高的運營成本。此外,基于這一特性,對經銷商和終端的要求也更高,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在普通貨架上看不到NFC果汁的重要原因。
而從產品層面看,NFC果汁由于技術壁壘原因,導致部分產品口味算不上好。比如橙汁會有濃郁的橙子皮的苦澀味、而像椰子水一類的產品甚至還有額外添加……由于榨取水果的不同,也導致產品形態有很大差異,像橘子這類水分足的水果倒還好,而像番石榴、芒果等,經過NFC榨取之后的果汁總會更加濃稠,這反而導致不少消費者寧愿選擇直接食用水果,而不喜歡這種NFC果汁黏糊糊的口感。
此外,據消費者反饋,無論是網上購買一般是整件購買,即便是在保質期內,放置一段時間之后就會出現掛壁沉淀,嚴重影響產品體驗;并且,時常在線下終端看到部分NFC果汁不知道是由于動銷不暢還是長時間未挪動,也會有類似現象。
“每當看到有這種掛壁沉淀,我就不會選擇NFC果汁了。”該消費者強調。
自制果汁靜止一段時間后產生分層(示例,圖文無關,源自網絡)
由此不難看出,保質期本來就短的NFC果汁,似乎陷入了一個“賣不動-沉淀-更賣不動”的怪圈。
而在消費渠道層面,只有像農夫山泉等少數大企業還在堅持線下運作,更多的品牌則是選擇了市場拓展成本相對更低的線上渠道進行銷售,包括一些新興品牌。這也導致整個NFC果汁的消費教育依舊停留在一二線市場和喜于嘗鮮且有購買力的年輕消費群體中,這也制約了整個賽道的加速擴容。
并且,隨著新式茶飲品牌的入局,憑借自有終端和品牌優勢,以及同樣主打新鮮的現制果汁也給NFC果汁帶來了巨大的市場壓力。
而即便是轉戰線上渠道,由于各品牌之間的差距并大,導致大家基本處于“同臺競技”,由于獲客成本的攀升加上果汁品類本身的物流短板,整個NFC果汁的盈利能力仍然不容樂觀。
最為關鍵的是,雖然疫情導致消費者的健康意識增強,為品質更高的NFC果汁帶來了一定的利好,但隨之而來的還有消費者購買力的下降,這也使得可替代性強的NFC果汁難以成為大部分消費者的首選。
那么,NFC果汁還值不值得繼續做呢?答案是肯定的。
根據智研咨詢發布的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果汁行業市場規模為1309億元,同比增長2.9%。其中,NFC果汁的占比尚不足1%。
不過,與近幾年果汁市場的增長停滯甚至逐步下滑不同,NFC果汁的增長態勢明顯。2019年歐睿國際中國果汁報告顯示,2013~2018年,NFC果汁的零售量從約580萬升,翻了數倍增長至約4600萬升,市場銷售規模從3億元增長至25.7億元。并且,該機構預計,我國NFC果汁的市場銷售規模2023年將達到48.3億元。
但相比其他飲品品類,NFC果汁的擴容并算不上理想,但增速還是非常明顯的。
據零度果坊創始人孫雋介紹,零度果坊目前的月產達到上千噸。國內NFC果汁行業,只有零度果坊和農夫山泉能達到這個級別。
而農夫山泉目前應該是國內NFC果汁市場最大的本土品牌,據其2021年財報顯示,整個果汁飲料產品的全年收益為26.14億元,較2020年增長32.2%。若僅聚焦到NFC果汁領域,其規模還更小。
換而言之,目前國內并未出現NFC果汁領域的絕對王者,對于每個品牌來說都還有巨大的市場機會。不過,在這一過程中,既要取決于企業在該細分領域的決心,又考驗企業在該領域的市場耐心。
不過,對于農夫山泉這種在整個果汁產業鏈中都具有明顯優勢的企業而言,無疑有望成為最大的勝利者,畢竟,在市場耐心這方面,農夫山泉已有精耕無糖茶10年的寶貴經驗,關鍵是目前它并不指望這些潛在品類為其作出多大貢獻。
朱丹蓬也對食評方表示:“我們可以看到目前國內NFC品類還沒有真正進入到產銷兩旺的節點,目前仍舊是個概念。但隨著未來整個NFC產品知識的不斷科普、逐步被大眾所認知和認可以后,應該還是會迎來新一波的發展紅利。不過,目前國內水果市場依托物流行業的發達和便利性,新鮮水果已經能夠無縫進入尋常百姓家,這也給整個果汁品
類的生存空間帶來很大阻礙。”
而最終誰能打破桎梏,在NFC果汁領域“興風作浪”甚至引領整個品類邁向更高臺階,也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畢竟根據歐睿國際的數據顯示,美國每年NFC果汁人均消費量為4L,與我們飲食結構相似的日本人均消費NFC果汁也達到2.5L,而國內人均消費只有0.01L。
聲明:凡注明 “作者:XXX(非食評方)“的圖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轉載旨在分享交流,并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亦不作投資建議。
文中數據均來自企業公告及媒體公開報道,圖片均來自網絡,如無意中使用了您的圖片,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刪除。
玻尿酸飲品尋求“標準化”,華熙生物的野心能支撐起這個品類的未來嗎?
罰不怕的椰樹,丟不掉的低俗營銷?
洽洽食品去年營收59.85億元;芬達汽水疑似配料“雙標”惹爭議;椰樹聯名瑞幸推新品,一天賣出66萬杯;維維股份成功“摘帽”
自我革新見成效,承德露露2021年業績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九家公司年報看清飲料大盤:銷售整體回暖,毛利率普降,農夫、東鵬吸金能力最強
尋找鹵味江湖新玩兒法,巨頭們各行其道
“椰風”正勁,為何傳統椰汁仍能撈錢?
預制菜概念持續升溫,應警惕成為下一個“社區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