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18線小縣城竟開了300+咖啡館 密度快趕上北京

    這個18線小縣城竟開了300+咖啡館 密度快趕上北京
    這個18線小縣城竟開了300+咖啡館 密度快趕上北京

    青田咖啡產業化,是當下“縣城咖啡”經濟的一個典型縮影。

    日前有網友曬出一份《青田縣咖啡產業發展狀況調查報告》,這個并不出名的小城卻因一組數據熱了一把。

    報告顯示,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總人口55萬,精品咖啡館卻有320家,星巴克、瑞幸也名列其中。如果按每萬人咖啡館數量計算,青田為1.71間/萬人,密度僅次于北京,位列全國第9位。網友驚呼:他們是怎么做到的?

    01

    有志青年

    撐起“縣城咖啡”經濟

    據青田縣發布的最新統計,該縣現有咖啡吧320多家,其中城區有超過200家咖啡企業(咖啡館)。青田人每日需要消費1.5萬杯咖啡,年消耗咖啡豆超80噸,年人均咖啡消費量為90杯,約為全國水平10倍(據2020年數據全國人均為9杯)。

    2017年是青田咖啡產業爆發年,當年新開咖啡門店74家,占當年全縣咖啡館總量的40.6%。據統計,2021年青田咖啡從業人員已有2000多人,僅咖啡館年營業額就超8000萬元。

    這個18線小縣城竟開了300+咖啡館 密度快趕上北京

    ? ?? ?青田咖啡館攻略

    目前,在小紅書上關于“青田咖啡”的帖子已有1000多篇。青田及所屬的麗水市作為著名的僑鄉,55萬人口中有30萬是華僑,在當地菜市場甚至能直接用歐元買菜。

    所以青田對外來文化和生活習慣的接納度天然要高于內地居民,咖啡普及度高為青田遍地咖啡館打下堅實市場基礎。

    不僅是青田,小紅書上去年有關“咖啡店創業”的搜索量同比2020年增長311%,其中35%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回老家開家咖啡館”的試水者越來越多。

    這個18線小縣城竟開了300+咖啡館 密度快趕上北京

    ? ?? ?青田咖啡街路牌

    如東北小城延吉,人口近70萬,卻有約800多家咖啡店,相較于上海每萬人咖啡館擁有量2.85家,延吉是上海的四倍多。

    “縣城開咖啡館”既填補小城人民的消費需求,也是脫城返鄉的年輕人回家創業的一種選擇。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開咖啡館給自己打工,養活自己。除去一部分是為追求簡單生活的文藝青年,也不乏真正熱愛咖啡的青年。

    這個18線小縣城竟開了300+咖啡館 密度快趕上北京

    ? ?? ?有關“縣城咖啡”的筆記

    在小紅書上,關于“縣城咖啡”的筆記已有6000+,“裸辭帶十萬存款回鄉開咖啡店”已成熱門話題。

    據《中國青年創業發展報告(2021)》顯示,中國青年創業動機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從事感興趣的事、獲取財富、最大限度實現自我價值。

    小鎮青年的消費水平和消費習慣,已經趕上甚至超過很多一二線城市的外來打工人,他們沒有生活的壓力,單純的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02

    縣城咖啡是什么味?

    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z世代,有著與上輩截然不同的生活理念,更率真真實做自己,狂野的追求心之所向。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三線及以下城市的消費者占全國的七成以上,GDP占全國的59%,同時三線及以下城市也貢獻著中國三分之二的經濟增長。

    據美團發布的據《中國餐飲大數據2021年》顯示,人均年消費增幅中,最大的是三線城市,為2.6%,其次為四線、五線城市。未來10年三四線城市年輕消費群體,將成為中國消費升級的重要群體。

    這個18線小縣城竟開了300+咖啡館 密度快趕上北京

    ? ?? ?咖啡消費群體

    縣城咖啡消費者喜歡什么口味的咖啡?應該說大部分縣城青年喝咖啡的選擇還是受到輿論大流的影響。

    跟抖音、小紅書上的爆款保持同步,比如咖啡口感要純正,不能太酸或者太苦,需要取平均值。他們更喜歡大眾化的產品,也就是當下火熱的產品。

    福建三明市永安縣青年黃文慶開了一家咖啡店,最受歡迎的不是他的特調咖啡,而是“生椰拿鐵”。除了名字與瑞幸那款同名,其它也是有樣學樣。

    顧客對他這個爆款給予的最高評價就是“你們家的生椰拿鐵不輸瑞幸”。因為黃文慶研究過瑞幸所有的飲品,最后發現,能打入下沉市場俘獲更多人的瑞幸,最大的特點是夠甜。能引流還是因為比瑞幸同款便宜。

    江蘇沭陽縣有家“有貓咖啡屋”,初期店主S先生也是做情懷,做口味純正的咖啡,但很快因為咖啡豆偏苦不討喜,調整成奶咖為主。

    三四線咖啡消費者愛喝什么風味的咖啡并不能一概而論,也要因地制宜,遵循當地人口味調試產品,比如西安就流行酸感的咖啡豆。

    周邊縣城一咖啡店為提升品牌力,也上這種豆子,結果消費者以為咖啡豆過期口感發酸,適得其反。

    03

    沒有白領光臨的縣城咖啡

    與一二線城市的咖啡愛好者不同,小城市沒那么多寫字樓也沒有CBD,自然沒那么多白領來擁躉咖啡。

    縣城消費者現在還處在對咖啡產品尚不“敏感”的階段,新潮、時尚、類似網紅樣式的裝修是最好的破冰方法,有很多消費者不一定是奔著咖啡而來,咖啡館的環境、氛圍才是他們的消費品。

    這個18線小縣城竟開了300+咖啡館 密度快趕上北京

    ? ?? ?咖啡展示

    2021年,苗苗回老家連云港灌南縣開了一家“黑豆咖啡”,主打精品咖啡,投資小10萬元,其中一大半用來買設備。開業一個多月下來,每日營業額逐漸穩定在兩三百元左右,生意好的時候能賣出500-800元。

    她的咖啡消費主力軍是在政府單位、銀行、學校工作的年輕人,他們有穩定的收入和固定的上下班時間,消費能力相對較高、復購率也高。

    為此,苗苗的咖啡店特地選址靠近當地政府辦公區,同時搭配甜品、面包售賣,提供“咖+小食”服務。她覺得,小地方開店,群體相對固定,因地制宜“定制化”服務很重要。

    對于三四線城市咖啡館來說,上班族比較多,還有部分人原來在大城市學習、工作、生活,早已將咖啡當作日消費品,這部分人是縣城咖啡心智教育的關鍵群體,他們在工作穩定、成家等因素驅使下返鄉,一同帶回咖啡消費習慣。

    當看到縣城有家咖啡館時,極有可能消費。還有部分在家備考的學生,出于學習需要,也會熱衷咖啡。

    縣城是個熟人社會,人們的消費場景和消費習慣也圍繞著這個屬性而形成。

    陜西省咸陽市三原縣的“樹咖啡”的回頭客已占到銷售額的90%。店主介紹,雖然消費頻次與大城市相差較大,但已經形成穩定的消費群,而且還不必為上新、管理指標費心焦慮,他們店美式的消費頻次就非常高,有的咖啡店甚至不用請咖啡師,也不用品牌豆,咖啡也不用拉花。

    04

    縣城咖啡的軟肋在哪?

    據窄門餐眼發布的一組星巴克開店數據顯示,其2.8%的門店分布在四線城市,1%的門店分布在五線城市。今年1月份新開門店中,有3家就位于縣城。

    縣城開店最大的弊端是回本周期長。優勢是:房租、人工成本相對較低;市場空白區域多,在其他人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率先開店,搶占了先機。

    應該說,縣城咖啡的市場成長某種程度上還要靠先行的茶飲品牌、咖啡頭部品牌的“拓荒”。

    這個18線小縣城竟開了300+咖啡館 密度快趕上北京

    ? ?? ?縣城咖啡

    2020年,星巴克、幸運咖、瑞幸等頭部品牌開始下沉四線城市,一點點、CoCo都可等新式茶飲品牌也進軍縣城賣起了咖啡,縣城咖啡店的火可能會繼續升溫。

    三四線市場呈現的長周期、高回報的心智+習慣的雙重培育的盈利預期依然有待觀望。首先下沉的茶飲品牌搶奪的并不是咖啡用戶,其次即便咖啡品牌下沉,首要做的也是培養用戶心智,其在一定程度對咖啡館有助推作用。

    從商業角度來說,當下在縣城開咖啡館并不是一門賺大錢的生意。以三原縣為例,當地已開多家蜜雪冰城和書亦燒仙草。但咖啡市場仍是荒地,當地人沒有養成喝咖啡的習慣,對咖啡認知也不足,市場更認可奶茶、果茶等飲品。

    從消費需求端看,缺少高密度、大流量的白領群體,縣城咖啡的提神醒腦的功能屬性,對閑適的縣城生活需求不大,口感和環境反而成為留客的關鍵。但是這一點上,競爭的還有奶茶、小酒館甚至西餐吧。

    對于縣城新消費者來說,他們只是需要在自己的生活中添加一些大城市那樣的生活方式而已。

    餐飲下沉是大勢所趨,事實也證明一些低線區域的消費力驚人。就處于貼身博弈的餐飲行業來說,下探或許能緩解部分焦慮,挖掘出第二增長曲線,收獲意外之喜。

    ?·? ??

    ARTICLE?

    文章

    汪健

    EDITOR?

    編輯

    三月

    DESIGN?

    設計

    啊存

    REVIEW?

    復核

    阿魯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8339.html

    (0)
    上一篇 2022年6月30日 08:30
    下一篇 2022年6月30日 09:26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