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而言,5%是商場空置率的“警戒線”。CAIC監測的7個城市二季度平均空置率最高的武漢已達到9.3%,北上廣、成都和武漢空置率均超5%警戒線。
而在這一些數據背后,體現出一個真實而殘酷的現實:不少品牌,特別是餐飲品牌紛紛“退潮”核心商場,在更豐富的選址場域,探索新的開店模型。
超5%空置率警戒線,重點城市商業危險了
最近,不少人逛商場時會很直觀地感受到,商場人少了,常逛的店鋪有些沒開門,有些已悄然閉店。這一現象反應了商業購物中心兩個重要指標,即客流量和空置率。
CAIC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重點9城購物中心客流量下滑幅度普遍在10-30%之間。
重點城市空置率不斷上行,CAIC監測的7個城市二季度平均空置率最高的武漢已達到9.3%,北上廣、成都和武漢空置率均超5%警戒線。
克而瑞資管認為,5%是商場空置率的警戒線,高于這個標準將對商業購物中心運營帶來一定影響。
?
客流量減少,空置率上行,核心問題還是當前居民收入增長放緩,整體消費意愿在降低,再加上疫情影響范圍不斷擴大,隨著時間戰線拉長,預計商業市場整體還將面臨下行壓力。
商超關店潮已經到來
空置率上行,也意味著商場運營短期整體承壓。
根據CAIC調研顯示,今年1-4月,有八成物業出租率下降,這些下降的物業中有三成降幅超過了10%。在導致出租率下降、空置率上行的退租業態中,服裝、餐飲和休閑娛樂排在前三。
?
隨著消費疲軟的影響不斷深入,不少品牌迫于壓力選擇閉店。
約一個月前,有蛋糕界“愛馬仕”之稱的Lady M 發布了中國內地門店終止經營的公告,上海南翔印象城嘉定首店也將于9月10日閉店。
上海復工復產后,老牌面包店克莉絲汀也陷入“關店潮”風波,8月1日起部分上海的門店經營才得以慢慢恢復。
再往前看,6月,位于上海傳統商業街淮海中路651號的H&M店鋪近日悄然撤店。
從克而瑞資管監測數據來看,2022年第一季度,重點城市開閉店比(開店數量/關店數量)均小于1,其中深圳租賃需求較為活躍,開關店比達0.95。這意味著開關店數量基本持平。
而上海、北京和廣州開關店比數據分別為0.88、0.85和0.76,關店數量已明顯大于開店數量。
租金壓力成為經營者難以承受之重
小編走訪發現,在上海一家購物中心經營的餐飲小店,疫情兩個月停擺,讓原本勉強保本的小店雪上加霜,營業收入為零的情況下,租金一點也沒少,由于無力支付租金和人工成本,上海復工后的6月初,他直接選擇了關店。
▲圖源網絡,僅學習勿商用
二季度末上海平均租金水平較一季度微降,但平均租金仍然高達34.4元/平方米/天。也就是說,一個20平方米的店鋪,月租金已超2萬元。
與閉店對應的是,新開店項目開業率不足一半。
▲圖源網絡,僅學習勿商用
2022年全年計劃新開業項目1008個,其中明確計劃上半年開業的項目有241個,但從實際開業項目數量來看,僅有111個項目成功開業,完成率僅46%。
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商業開業延遲成為普遍現象,而商場高租金壓力將成為經營者難以承受之重。
對餐飲業預示著什么?有哪些趨勢?
1、餐飲進入效率之爭,未來是高效淘汰低效
?
▲圖源網絡,僅學習勿商用
?
面對招人難,以及日漸增長的成本,餐飲老板的經營壓力增大。怎樣可以節省人工成本,如何實現高人效、高坪效,成為行業普遍痛點。
那些選址更靈活的“高效小店”無疑將更能把控風險。小店型并非“把門店面積做小”這么簡單,而是更考驗品牌勢能。“小”只是表象,其背后是各個維度效率的全面提高。
▲圖源網絡,僅學習勿商用
小店模型不是空談小店,更需要品牌勢能。有好的品牌背書、好的供應鏈、穩定的物流體系和強大的數字化能力,這些讓小店模型發展更好。
小店型最大的好處是:選址非常靈活。且總的租金更低,風險也隨之下降。
2、更精致的菜品+更具性價比
?
▲圖源網絡,僅學習勿商用
有數據顯示,到目前,中高端餐飲大多恢復到去年的30%,基本都還在血虧;休閑正餐恢復50%-60%左右,勉強維持;好的快餐恢復70%-80%,算是最佳的。
?
看起來客流在漸漸恢復,但商務社交減少,拉低客單價。
▲圖源網絡,僅學習勿商用
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且疫情的不確定性情況下,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消費市場:“消費場景在升級,消費能力卻在下降”,大家的口袋都沒啥錢了,消費更趨向于理性,高性價比的餐廳更符合當前的消費環境。
3、社區店型漸成趨勢
?
▲圖源網絡,僅學習勿商用
曾經商場是巨大的流量池,引得無數餐企扎堆涌入,以海底撈、西貝為代表的一批品牌吃到了紅利,一躍成全國性頭部品牌。
很快,藍海將變成紅海。中國逐步邁入老齡化時代,就消費習慣而言,他們是社區餐飲消費的忠實粉絲。
▲圖源網絡,僅學習勿商用
從宏觀上來說,社區商業潛力更是巨大,據贏商網統計,2020年全國城鎮住宅物業面積達300億㎡,國內社區服務市場規模將達13.5萬億元,這意味著中國社區服務消費將邁入萬億級市場。到2030年,預計將形成2萬個以上新社區。
未來10年,我國社區商業消費將逐漸占到社會消費零售總額的1/3,這意味著,作為配套的社區餐飲也將迎來黃金窗口期。
▲圖源網絡,僅學習勿商用
相比于商場,社區的經營時間比較靈活,可做早、中、晚、夜宵等多個時間段生意,抗風險能力也更強;其次,商場的模式是平臺經濟,平臺是強勢一方,社區是顧客用鈔票當選票,更易于積累品牌;再次,社區的優勢在于便民,離顧客更近,粘性更高,所以更適合外帶、外賣,可切到家消費場景。
4、餐飲從一元,走向多元化
肯德基開奶茶店、老鄉雞開酒館、茶顏悅色開咖啡館、蜜雪冰城賣炸串、盒馬鮮生開夜市……
▲圖源網絡,僅學習勿商用
這個世界,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互聯網大廠,知名企業,也對餐飲先下手為強,僅字節跳動從2022年至今,一共出手多次,其中9次和餐飲相關。投資了懶熊火鍋、manner咖啡、檸季等企業。
此外,餐企本身也從一元時代,逐步走向多元化,10年前,我們的餐廳只要做堂食就可以很好地生存;7年前外賣經濟崛起,堂食+外賣成餐飲營收雙渠道;3年前部分餐飲企業開始嘗試做新零售;最近兩年預制菜突然走火……
肯德基、海底撈、眉州東坡、大龍燚……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開始從一元走向多元。
疫情催化了餐企復合時代到來,企業需要擴寬消費場景,多條腿走路,讓企業在薄利潤時代里存活下來。
2022年的餐飲下半場,依然迷霧重重。
一方面,疫情三年幾乎讓所有餐企元氣大傷,想要活下來每根汗毛都需要用上力氣;另一方面,俄烏戰爭、臺海局勢、原材料上漲,不確定性帶來的焦慮感,時刻襲擊著餐飲人。
“活著”,成為今年的最高追求。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53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