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年虧6億,被國內品牌吊打
2019年,Tims咖啡進入中國的姿態,是以一種“明星姿態”進入國內的,彼時的Tims咖啡還星光閃耀,身后有一簇大佬的擁戴,這些大佬還包括騰訊、中石化、漢堡王母公司等等。
當瑞幸出現財務造假事件之后,甚至不少人一度認為,Tims將可能會取代瑞幸成為又一個國民咖啡品牌。
但沒想到,經過幾年的發展,無論是從門店數量上看,還是從營收上來看,Tims都遠遠的被瑞幸、星巴克等甩在了身后,甚至還不如一些新晉的咖啡品牌。
據數據顯示,門店數量上,國內知名咖啡品牌瑞幸現在已經擁有超過7000家的門店,而星巴克也有超6000家的門店,而Tims卻只有區區400多家門店。
從營收上來看,星巴克中國2021財年營收就高達257億元,而Tims中國的營收卻未達到10位數,只有6.43億元,這讓進入國內就打著要趕超星巴克的口號似乎成了一種尷尬的言語。
Tims在利潤上與星巴克根本就不在一個水平上,別說星巴克,就連經歷過動蕩和巨額罰款的瑞幸,Tims似乎都有些望其項背。
瑞幸咖啡經歷過瘋狂燒錢的擴張期,也經歷過“財務造假”事件的退市和巨額罰款,而在這樣的大動蕩下,瑞幸在今年二季度都已經實現了盈利。

3年虧損高達6億,這份數據著實讓人“大跌眼鏡”。
虧損的主要原因分析
在Tims的招股書中,Tims中國將虧損歸結于疫情影響、原材料上漲的原因,但從實際運營來看可能不盡然,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下面一起來分析一下。
一、性價比沒有優勢
都說后疫情時代是一個消費能力降級,消費需求升級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下,對餐飲最大的要求就是性價比。
什么是性價比?很多人認為,性價比就是便宜,只要便宜就是高性價比,其實并不是。性價比其實用一個詞語來解釋,就是“物美價廉”,你的產品既要品質好,你的價格也要非常便宜才行。
消費能力的降級不代表消費者對品質的需求也降級,相反的,在疫情中,人們對于餐品也越發講究起來。
我們來看看Tims的價格,它產品的價格大多在15-30之間,這個價格區間跨度有些大,而且這個區間容納的范圍也就更大。
星巴克的客單價在30元左右,而我們來看瑞幸,瑞幸的價格大約在18-25左右,也就是說Tims的價格位于這兩個品牌之間。
而這樣的價格并不能與國外相比,在國內來說,這個價格略屬于高端區間,這就阻礙了大部分的消費者。這個我們從茶飲賽道也可以看出一二,大部分的消費者還是集中在腰部品牌當中。

但中國消費者對這種口感的咖啡并不買賬,有人評價,“Double Double”或許是為了掩蓋平淡口感,如果不放糖,Tims的咖啡太淡了,完全喝不出味道。Tims咖啡甚至被很多咖啡愛好者評為“最難喝的咖啡”。
Tims的品質達不到國人的要求,價格方面又略高,這樣性價比的咖啡自然很難被國人青睞。

上市能打翻身仗嗎?
目前來看,Tims中國的體量在國內咖啡品牌當中算是較小的,在一直虧損的狀態下,依然要借殼上市,看起來是有些過于著急了,這是為什么?

那Tims能否依靠上市打一場翻身仗呢?
在業內看來,雖然上市能夠獲得更多資金支持,能夠幫助Tims中國更好地實現擴張計劃,但上市卻也是一把雙刃劍。
上市意味著對企業的考驗就更大,無論是從管理還是核心競爭力上來看,受公眾監督也將會更深,但從Tims本身上去看,從品牌的產品、商業模式、門店業態等方面看來,Tims中國都缺乏一定的核心競爭力。
上市后要想迅速順利的擴張,Tims還有更多的問題待解決,對此你怎么看呢?
原創文章,作者:餐易私塾,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58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