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0.2019
導讀:對顧客百依百順的海底撈,就像一個溺愛孩子的老媽媽,總是無條件滿足需求的背后,是縱容消費者一次又一次對底線的試探。
本文1997字;需6分鐘閱讀;閱讀建議:先收藏后細讀
01
一直以來,海底撈的變態服務都是有口皆碑。
幫套手機殼、給長發顧客送皮筋、送果盤送玩具等等,都是常規操作。而且大部分消費者也是認可海底撈服務的,但最近,知乎上一位網友提出了一個引發爭議的問題:
這個標題背后的故事,是這位網友曾多次光臨海底撈,且前幾次都是同一位服務員為其提供服務。每次吃飯,這位網友都會獲得這服務員贈送的情侶菜、小玩具、小零食等。但在之后某次與男友一同前往海底撈消費時,相熟的服務員沒有上班,而面生的服務員并沒有在餐后提及要向這位顧客贈送禮物。于是顧客便主動問及情侶菜和禮物的事,服務員有些詫異:您今天過生日嗎?在這種情況下,服務員雖然有些尷尬,但也依舊滿足了該顧客的需求。出了海底撈,顧客向男友抱怨剛才的遭遇,并表示“有落差”。雖然大部分網友都不認同提問姑娘的看法,但比起質疑姑娘本身,質疑海底撈的答案,獲得的贊同竟是出乎意料的多。我之前在一家奶吧做兼職的時候,其中一項工作是把酸奶灌進塑料瓶,老板的要求是保持在250g到253g之間,有一次手抖加到了265g被老板發現,然后被狠狠罵了一頓。我狡辯說如果顧客看到這瓶多一點心里不是會感到開心嗎,你做老板這么摳門怎么招攬顧客?她反駁我:如果顧客第一次買到的是這瓶多一點的,那他下一次買到正常的量就有可能會認為我們缺斤少兩。所以我認為題主這個反應是人之常情,錯依然出在服務員的身上,是之前的服務員對你太好了。雖然他有自助服務/贈送的權利,但是對象并不精準(海底撈很多小玩具是有特定贈送人群的,比如小孩、孕婦等)。加上頻率太高導致顧客期望值拔得太高,以至于對正常服務反而產生了不滿意的情緒,影響了除他以外大面積服務人員的顧客滿意度。而海底撈其實最重視的就是客戶滿意度,上一個服務員說白了就是害群之馬。如果我是主管,會感謝題主把這個問題反饋上來,并且快速找上一個服務員談話以調整服務方式,迅速把一個團隊整體的服務狀態調整為一致狀態。雖然創始人張勇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海底撈的特色不是服務,但這對改變消費者心目中海底撈的固有形象一點幫助都沒有。2018年以前,海底撈一直有“允許食客自帶食材”到店的小福利,起初的目的,只是為了不讓顧客因為吃不到自己想吃的菜而留下遺憾。這個小福利隨著海底撈步伐的前進,被帶到了中國臺灣。誰知有人卻抓住了這個漏洞,掀起了一股薅海底撈羊毛的潮流。甚至還得意洋洋地在論壇分享經驗,表示平時海底撈人均要八九百新臺幣(170至190人民幣),但自帶食材以后,只付鍋底和醬料費,總費用直接壓縮到了三百新臺幣。相信很多人都還記得2018年初,那場4個人花72塊吃垮海底撈的鬧劇。只點鍋底和蘸料,其他食材全部外帶,并且還要享受海底撈有求必應的服務。
這不論是在哪個國家的餐飲行業,都是聳人聽聞的做法。海底撈此舉在臺灣甚至遭到了眾多餐飲業同行的統一抵制。不少餐飲工作者感到憤怒又擔憂,他們覺得海底撈會慣壞客人,如果客人全都自帶食材,那還賺什么?回到前文的問題上,姑娘要求海底撈服務員提供禮物,很過分嗎?雖然過分算不上,但在大眾眼中,的確不是什么值得贊揚的行為。而海底撈對消費者一味的妥協,無疑是在助長這種行為的。現在在海底撈,就是會哭的孩子有糖吃,別人問他要了他就給,你不問他要,那活該你沒有。既然海底撈采用了這種提供額外服務的手段來吸引顧客,就必須要接受顧客對它的期望,你不再提供了我就是不滿意,不滿意難道就是顧客人品不好?網上經常有人曬出孕婦或者特殊人員在海底撈不用排隊,服務員會直接給他們安排座位,感謝海底撈的貼心。
問題下面,一位姑娘在海底撈做美甲的經歷讓人看著百感交集,原本輪到她時,突然被人插隊搶先,只因插隊者說了一句“我今天失戀了先給我做吧”。人們在遭受不公對待時,往往是希望有一個權威的第三方站出來主持公道的。但海底撈的工作人員不僅沒有糾正插隊行為,反而順勢安慰起了失戀的姑娘。正是這一次又一次的縱容和溺愛,讓海底撈變得像一個毫無原則的老媽媽,也讓海底撈成為了各種各樣奇葩事上演的秀場。
海底撈服務好,顧客任性點有問題嗎?
在評論區嘮嘮唄~
本文作者:小白
本文部分素材來源:知乎《我在海底撈提出要店員送禮物的要求過分嗎?》部分回答
如有不妥,請后臺聯系我們
轉載、商務合作請聯系微信:bidu0001
大家都在看(狂戳下圖)
↓↓↓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人必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6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