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醫院工作,還是繼續開店夢想? | 開店筆記

    社群里一位老板的經歷,值得思考。

    身為外賣員的我拒絕了家里給安排進醫院工作

    今年34歲了,做外賣員快2年了,沒有攢下錢。準備開店1年了,產品現在穩定了。

    【母親】通過家人介紹,想讓我進醫院系統上班,要花小10萬。很想讓我的工作穩定下來,每天工作不累,守著辦公室每月4000工資,5險1金。老了有保障,不用現在每天這樣累,錢還不夠花,還要讓她來接濟我。情緒非常激動。

    【父親】覺得有風險,怕是錢花了工作不開心,或是干兩年有風險責任問題,自己再背鍋,最后沒人沒錢。

    【自己】明確的拒絕,不想進機關單位。從我自己的性格來說,我適合把一件事慢慢地做好,為人處事的能力較低。不會也不喜歡辦公室文化、溜須送禮。

    現在只想做一件事,慢慢的開個小店,雖然疫情很不好過,但我可以努力的去堅持。不想在人生34歲這樣的年華交給準備養老的工作。現在使勁拼搏一下,綻放出生命的火花。找到自己的使命,為一件事情努力地使用自己的生命。

    如果是你,你會怎么選擇:

    不出意外,我相信大部分人會選擇進醫院。有一份安穩的工作,有穩定的收入是大多普通人的追求。

    所以,我挺佩服這位老板,他很清楚自己內心想要什么,追求什么,而且堅持自己想要的。這種品質就是難能可貴的,是真正的心智成熟的人。這樣的人,無論做什么都不會差,未來一定有所成就。

    有人可能會說,以后開店失敗了,就知道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多好啊。言外之意,就是選擇穩定是對的,選擇創業是錯的。這樣的說法是有價值觀偏好在背后的,就是穩定就是好的,折騰就是不好的。

    仔細想想,這句話是不成立的。因為穩定不會一直有,穩定只是暫時的。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任何時候都如此。進國企,是很多人的夢想吧,尤其是老一輩,擠破頭也要去。但是,上個世紀90年代末,國企改制讓3000多萬職工失業了。國企的這種改革,這些年其實一直在進行,只是沒那么激烈而已。

    誰知道以后體制內事業編的工作就不改革,就一定是鐵飯碗呢。就前幾天,山西石樓縣就完成了一個人員編制的改革,全縣黨政機構減少了37.1%,事業單位減少了31.1%,行政事業單位科級職數減少11.8%。

    能讓一個人真正穩定的,是一個人的本事和能力。你是有本事的人,無論是體制內,還是體制外,無論是打工,還是創業,都可以活得不錯。

    相反,如果抱著鐵飯碗的心態在體制內打醬油,覺得自己穩定,不用提升自己的能力,萬一哪天改革了,失業了,你怎么謀生。

    硅谷投資人納瓦爾說:世界上的工作本質上分為兩種:存在杠桿的工作,和不存在杠桿的工作。靠出售自己時間的工作就是不存在杠桿的,老板按照你工作的時間來計算報酬,工作時間少,收入就少,工作時間多,收入就多。

    而他說的杠桿是什么呢?主要包括三種:勞動力杠桿,資本,媒介。你開個公司開個店,雇傭了員工,讓人給你打工,就是勞動力杠桿;資本杠桿,這個好理解,投資人就是干這個的,通過花錢獲得好公司的股權,通過資本獲得決策的影響力;媒介杠桿是啥呢?比如你會寫編程寫代碼,搞了個app,獲得了很多用戶,隨之而來的就是財富,還有你拍了個電影,拍了個視頻,做了個號,獲得了廣泛的喜愛和關注,提高了個人影響力,就是屬于媒介杠桿。

    納瓦爾說,人的發展有個原則,就是無論處于人生的哪個階段,努力的目標都應該是不斷的提高自己的獨立性,擁有獨立性,為自己獨特的產出成果負責。而不是相反,越來越依賴別人,越來越依靠組織。

    這就是強者的生存法則吧。

    我倒不認為每個人都必須創業,但是一定要遵循自己內心的想法,自己活得開心,而不是走在別人為你設計好的路上。如果有人選擇去醫院,也無可厚非,只要深思熟慮的選擇,愿意承擔“穩定”帶來的風險,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什么叫心智成熟?就是堅定自己內心想要的,并且承擔自己選擇的責任。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64104.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1月10日 04:56
    下一篇 2022年11月11日 07:0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