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社群里有兩個案例挺有意思的,都是關于合伙的,一個盈利了,創始人反而焦頭爛額,準備另立山頭,一個成功,覺得遇到對的人了。
來看看這兩個故事:
案例一:好不容易盈利的廠子,準備不搞了
昨天跟朋友在一塊吃飯聊天,我們一個共同的朋友,就稱作A吧。
A家底比較厚,和父親與其他幾位朋友合伙開了一個廠子,開始計劃投入200w,一共四份股份,A和他父親占30%,A管理多給10%,共計40%,開始的時候預計200w。結果不夠,眼看廠子就干不下去了。A想辦法借錢,籌錢,其他幾個人也不操心,就說不行就把設備賣不干了。A找關系,找錢,最后把廠子撐下來了,現在盈利還不錯,算是回本了。
眼看掙錢了是好事啊,結果又麻煩了。A說錢是他籌的,應該換成股份給他,其他人說,你借錢不關我們的事,那是你自己的事。現在幾個人鬧矛盾呢,A打算把這邊廠子關掉,重新開一家,客戶,資金,設備都是現成的。
我還提了一個建議,就是A借的錢可以用工廠的利潤還給他,包括借款的成本,利息,找關系的成本。可以當做工廠的開銷啊,這樣A就相當于幫廠里借錢的,但是都不愿意吃虧,都想多占。
我就問,他們之前沒有簽合同嗎?朋友說,我們這邊都是口頭協議,都是這樣。我說簽合同的時候說清楚,怎么增資,怎么管理,怎么退出,真是出事了按合同走就是了,愿賭服輸嘛。我說這個好像他也不太懂,索性就不說了,而且人性都是貪婪的,都想多占便宜,但是一塊蛋糕只有那么大,誰愿意吃虧,所以,合伙一定要提前簽好合同,不要試圖考驗人性,人性經不起考驗。
?
案例二:合伙開店,每天能做6000,有望突破10000
小陳是我媳婦好朋友的老公,為了愛情,從山東一路追隨到昆明安家立業。兩人都是老師,收入很穩定。媳婦好朋友一次吃飯跟我提起,讓我有機會帶帶他。也許是認真,也許是半開玩笑,不過我記在了心里。
剛好21年1月,熟人介紹一個食堂檔口,我就叫小陳跟我一起去了。檔口在一樓角落,大概二十個平方,分成兩個窗口,一半賣飯一半賣米線。可能是生意太差,不得已把米飯窗口分租出來,租金4.5w,沒有其它任何費用。
我考慮了一下,位置不好,但是在一樓,其他家也能賣兩三千。只要水池里有水,就好引流。而我就喜歡固定租金,有沒有中介費什么的,投入也不大。唯一的問題是我們兩都沒時間過來,于是小陳介紹他的妻弟小李加入。我們兩人出錢,小李出力,利潤三人平分。
剛開業,營業額才一千多,一個月后三千,2個月后四千,三個月后干到了五千多。然后有個學生翻墻出去,憑一己之力讓學校提前放假。第二學期,開業生意一直很火爆。二房東的米線店一天只能賣一千多,于是動起了小心思。想方設法把我們趕走 ,高薪把店里的員工也給挖走,然后他自己花了兩萬多加盟了另外一個品牌,直接接手我們家的生意。
這個學期,我們在二樓花了13w租了一個檔口。沒想到開業后生意火爆,一樓根本不是對手,沒多久米粉店就開掉了兩個高薪挖過去的員工,生意也一落千丈。
現在這個店每天都能賣六千多,月交易額大概將近20w。目前,廚房使用率還不到一半。放假如果有時間想去跟肖老板學鹵味新品來加上,增加兩個人工,再加一個烤肉飯脆皮雞系列,看看能不能破10000。老陳對合伙是持保留意見的,偏偏我的店都是合伙的。
不過換個思路想,高薪聘請一個店長需要多少錢呢?而且能不能把店里事當做自己的事來做呢?當然,一切的前提是人靠譜,而且這個模式想持久需要長期的利益綁定。風險控制很重要,也不能完全相信人性。
案例點評:
合伙并不是不能做,只是難以遇到好人好伙伴。如果遇到了好伙伴,合同啊,制度啊,流程啊,困難啊,低谷啊。。。都不是問題。如果遇到的不是好伙伴,上面這些都是問題。
合伙成功的關鍵,是找到合適的人。
但偏偏,看人是最難的。所以,雖然我們有成功案例,但一定要知道,這事情是可遇不可求。
所以,如果你遇到了好妻子好老公,結交了個好朋友,有個好親戚,好老師;事業上有個好師傅,好領導,好同事,好員工。。。一定要好好珍惜。
人的關系一旦破裂,人的信任一旦破裂,人的隔閡一旦產生,是很難挽回的。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67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