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洋餐飲的入華辛酸史


    雖說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可真要把中國餐飲市場當成不論好壞照單全收的話,未免也太天真了。

    本文2500字;需7分鐘閱讀;閱讀建議:先收藏后細讀

    700多年前,一個名叫馬可波羅的資本主義攪屎棍在威尼斯的牢獄中說出了一句,對之后兩百年歐洲發展史有著重大影響的話:中國是最先進的東方大國!那里遍地是黃金!

    隨后《馬可·波羅游記》成了當時歐洲各國的暢銷書,也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熱烈向往,對以后新航路的開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這種影響一直持續到了今天。

    紛紛入華謀發展

    1.加拿大國民品牌

    成立于1964年的加拿大快餐品牌Tim Hortons計劃通過與私募股權公司Cartesian Capital Group合作,未來十年內在中國開設1500多家店

    Tim Hortons可以說是加拿大的國民快餐品牌之一了,在加拿大、美國等地開有超過4700家餐廳。

    其靠著深厚的品牌影響力以及物美價廉的特點在北美國家間十分吃得開。

    不過最近幾年,Tim Hortons在加拿大本土的日子卻是越來越不好過,新品牌的不斷迭代,讓這位“半老徐娘”有些跟不上節奏,增長也陷入了滯緩。

    而特許經銷商、員工、以及母公司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激化,Tim Hortons急需加強自己在本國的品牌影響力、將品牌推廣到全球各地。

    中國餐飲市場便是他最重要的一步。

    ▲ Tim Hortons

    2.在日門店數多于星巴克的平民品牌

    除了加拿大的國民品牌,最近在日本擁有1394家門店的平民連鎖咖啡Doutor也對中國餐飲市場躍躍欲試。

    并在上個月在上海開出了在中國的第一家店。

    Doutor進入中國其實也是蓄謀已久的,去年2月,品牌就與小南國宣布簽訂合資協議,以Doutor子公司D&N出資35%、小南國出資65%的比例成立子公司,在中國正式展開餐飲事業。

    上海的店鋪是Doutor海外擴張戰略跨出的重要一步。

    ▲ Doutor

    3.東非最大飲品連鎖

    除了發達國家,第三世界國家的餐飲品牌也意識到了中國市場的肥沃。

    東非最大的飲品連鎖企業Java House正準備把肯尼亞的茶和咖啡帶入中國市場。

    得益于“一帶一路”國家策略的幫扶,Java House與總部位于上海的物流公司思銳物流達成分銷協議:每月向中國出口約10-15噸的商品,其中主要包括咖啡與茶葉。

    對Java而言,這次合作是它推進品牌戰略擴張的一部分。

    此前,這家公司已經在向中國出口夏威夷果,如今他們將重點業務放在了向中國以及更多亞洲國家地區出口高品質咖啡上。

    “中國人已經是很多肯尼亞當地餐廳和咖啡館里袋裝咖啡的主要消費者了,我們為什么不直接把產品賣到中國去?” Java House的CEO保羅·史密斯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說。

    ▲ Java House

    4.還有不可細數的新穎品牌

    中國餐飲市場不僅被海外成熟品牌當成了打破天花板的救命稻草,也是許多新品牌打響成名之戰的重要跳板。

    想必大家對去年火爆到每天排隊6小時的Lady M還印象深刻吧。(6寸的蛋糕賣2000還得排隊6小時,突然爆紅的Lady M到底是何方神圣?)

    網紅千層蛋糕Lady M發源于美國,去年在上海首戰告捷,這也給了品牌繼續擴張的動力,接連在上海、杭州以及北京又開了三家分店,養活了一大批黃牛。

    ▲ 消費者在lady m門店前排隊

    比起Lady M,另一位外國網紅似乎在進軍中國市場上遇到了一些問題。

    早在去年九月,有著13年經營歷史的美國網紅快餐品牌Shake Shack發布聲明稱,將進軍消費人群龐大且口味多樣的中國市場,于2018年在香港開設中國第一家店,2019年在上海開出中國內地的第一家店。

    然而如今2018已經過了三分之二,中國的Shake Shack店還沒什么著落,其在美國本土的經營卻是遇到了不小的問題。

    根據其公司第四季財報顯示,過去一年時間,Shake Shack lnc就虧損了1440萬美元,全年業績虧損230萬美元。

    不少慕名前去考察的餐飲老板也表示,美國餐飲競爭十分激烈,去年還門庭若市的Shake Shack門店,今年已經不復當初,顯得頗為冷清。

    ▲ shake shack

    洋餐飲的共識:中國市場很重要!

    星巴克前任CEO霍華德·舒爾茨離職之后,還為星巴克的未來獻出了一條“遺記”。

    今年7月8日,舒爾茨親自前往中國舉行告別之旅。

    在接受采訪時,他坦言,“中國已經是星巴克在全球范圍內表現最強勁的市場,還將會在未來取代美國,成為星巴克最大的市場。

    之后星巴克的種種舉措也表明了其對中國市場的特殊對待,除了加大開店速度外,與阿里巴巴達成合作也是其中一項。

    不過這些舉措也并不能保證星巴克在中國就能獨霸一方。

    不僅動作頻頻的國產互聯網咖啡是個強勁敵手,就連之前面對星巴克連連吃癟的Costa(咖世家)最近也找到了強勁靠山,打算卷土重來。

    上周,可口可樂斥資51億收購咖世家有限公司。

    去年10月,Costa就以人民幣3.1億元收回所有在華股權,打算全資經營中國市場。

    并計劃2020年前在中國達到700家門店,在 2022 年中國的開店數量達到 1200 家門店。

    可見其對中國市場也是非常看重的。

    ▲ Costa

    在國外餐飲企眼中,活力十足的中國餐飲市場總是能帶來成名的機會。

    人口紅利以及年輕一代消費者對新鮮事物的追求,很大程度上給了一些“洋餐飲”的生存空間;

    再加上近幾年市場消費者消費意識的升級,一些主打品質、健康的外國餐飲品牌也有了發展機會。

    想在中國餐飲市場活下去可不容易

    然而眼下的中國餐飲市場,民族民牌、洋品牌眾多,競爭可謂相當激烈。

    許多洋品牌初來乍到,像Tim Hortons、Doutor這樣在本國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進入中國后,沒了品牌形象以及地域文化疊加出來的本土光環,要想在市場上立足,也得從最基礎的一步:教育市場做起。

    但教育市場所要付出的時間成本以及資金成本是不可小覷的。

    比如星巴克為了讓中國人接受休閑的咖啡文化,就花了整整10年時間不計成本、不在乎利潤地經營。

    而麥當勞的中國之路更是從在中國種土豆開始的;

    肯德基就更不用說了,兄弟企業東方既白、塔可鐘,能踩的坑都踩了個遍,更別提現在活得不尷不尬、每季財報都拖后腿的必勝客了。都說輕奢快餐是風口,為什么必勝客卻一直在拉后腿?

    中國餐飲市場比起海外餐飲市場來說,只會更加嚴酷。尤其是在當下本土餐飲越來越發達,消費者不再盲目“崇洋媚外”的主流消費趨勢下。

    越來越多的外來餐飲進入也許算是錦上添花,但再要出現一個泊來巨頭,已經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

    你認為這些泊來品牌在中國會活得很好嗎?

    歡迎在評論區寫留言,與我們互動討論!

    本文作者:小白

    轉載、商務合作請聯系微信:bidu0001

      ————–End—–———-


    品牌VI設計超值套餐,還不快來!??

    ————————–

    推薦閱讀

    點擊下列標題,閱讀更多干貨

    串天下 |西貝老碼頭 | 海底撈 |

    李雪火鍋 |麻辣空間 |蜀大俠

    外賣下半場怎么玩?|麻辣燙卷土重來中餐出海的新出路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人必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7021.html

    (0)
    上一篇 2018年9月6日
    下一篇 2018年9月6日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