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s:點擊上方藍色[餐飲人必讀]查看往期內容
美團點評合并后的權力更替,外界似乎只關心王興。本周大眾點評 CEO張濤宣布不再擔任聯席 CEO,轉為董事長一職,新公司由美團 CEO 王興主導。
此前,張濤將要離開的消息已經至少傳了三次,似乎沒人對這個結果感到意外。
人們普遍更看好王興,大概是因為美團網以及之前多個產品的成功。在跟大眾點評合并之前,它們的估值已經達到了 70 億美元,在全球估值最高的非上市創業公司中排名第 17 位。
美團,已經是這位 37 歲創業者過去十年來的第四個公司。在中國,像王興這樣連續創業,并且每一個產品都小有名氣的并不多。
本文發于餐飲人必讀 微信號:cyr811
校內網:國內最早成功的互聯網社交產品
2005年上線的校內網是王興第一個受到廣泛歡迎的互聯網產品。在此之前,他已經醞釀了兩年了——用了一年打磨了一個叫“多多友”的大眾社交網站,完善線上產品做了很久,卻因為用戶增長很慢而草草失敗;另外一年,他則在多個小產品當中游走,但一個都沒做起來:活動邀請網站“電邀”、給海外學生打印照片寄回家的網站“游子圖”,甚至是拼音輸入法……
直到 2005 年,王興看到校園社交網站一歲大的 Facebook,才開始考慮要模仿 Facebook 做一個校園社交網站,恰好,他和他的創業團隊——大學室友王慧文和高中同學賴斌強東拼西湊了幾十萬元啟動資金,用了幾個月,他們就把“校內網”上線了。
當時的校內網
由于團隊人數少,而且也沒有設計師,所以當時王興的做法就是直接把 Facebook 的用戶界面拷貝過來,這事情自校內網成立之初一直被詬病到現在。
但王興也做了很多Facebook 沒怎么做的事情——線下推廣。這是他從早前“多多友”的失敗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不能一開始就做用戶群很泛的社交產品,更不能像硅谷公司一樣只做線上產品等著用戶來。
在網站做好之后,王興和團隊就基于他們的學生經驗開始了產品推廣。圈定了清華、北大和人大幾所高等院校搞線下的活動。王興就畢業于清華的電子系,所以就基于電子系學生節活動一票難求的經驗,做了一個“注冊校內網,抽取學生節門票”的活動。
他們還看準了寒暑假學生回家的機遇,以校內網的名義,給學生提供到火車站的“團大巴”。這個湊人數開大巴活動,就是鼓勵大學生注冊,并且填寫真實的頭像、名字、學校和專業,湊夠 50 人就發車,讓校內網有了第一批用戶自己推廣產品的活動。
線下搶票、湊大巴,在校園內貼海報,還做各個學校人數公開統計……經過了一年的發展,校內網的用戶數已經迅速達到 100 多萬。不過,王興他們向父母和朋友借的錢基本都花光了。
但又因為對于校內網的盈利模式從來沒有想清楚,團隊基本上都是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學生,在投資人面前,校內網年輕的團隊并沒有什么說服力。融不到錢的王興,只好在 2006 年把產品賣給了當時也在做社交產品的陳一舟,后者則把校內網改名成人人網,做全年齡段的社交網站,繼續一比一抄襲 Facebook,直到上市。
盡管最后校內網還是逃脫不了被賣掉的命運,但它至少給王興帶來了第一桶金。有了這筆錢,王興當時說,如果不亂花錢的話,可能夠過一輩子了。
敗給了開心網的海內網
賣掉校內網之后的王興,還是想著創業。在 2007 年,王興看到了剛剛在美國西南偏南大會炒紅的微博客網站 Twitter,反應一貫迅速的他慫恿了在百度做工程師的學弟穆榮均一起創辦了社交網站飯否。
飯否做了不到半年,用戶量沒做起來,所以王興還是想著做一個更加垂直有粘性白領社交網站。于是他們在飯否的基礎上改了改,加了一些音樂和圖片的功能,在 2008 年年初推出了海內網。
海內網當時的樣子,現在已經關閉
因為 Facebook 和校內網的效應,海內網很快得到媒體的關注。但競爭對手的速度也趕上來了,專門為了白領上班偷懶設置“偷菜”小游戲的開心網,因為支持 MSN 好友導入,盡管推出比海內網晚好幾個月,但很快傳播了起來。
盡管王興認為這些小游戲只能聚集人氣,互聯網服務長期靠游戲還是不持久,但面對競爭對手的快速擴張,海內網上跟進了小游戲功能。但僅僅上線一個月多月的開心網已經把市場奪過來了。
但小游戲在那之后,也逐漸成為推動中文互聯網營收的主要模式,騰訊、360、網易、甚至包括做社交的陌陌都在用這種游戲賺錢。騰訊更是 QQ 和微信用戶販售游戲,做成了全球最大的游戲公司。
在敗給開心網之后,海內網后期的發展十分緩慢,2009 年 7 月和飯否一起悄然關閉時,跟當時大量飯否用戶在各個分散的社交網站發出“等飯否”鼓勵相比,海內網的關閉引起的關注量卻幾乎沒有,當然這也是后話了。
產品好,團隊不錯,但還是碰壁的微博客飯否
而王興做的微博客網站飯否卻死而復生,活到了現在。
2008 年,在海內網失去競爭優勢時,王興意外發現扔在一邊沒管的飯否卻發展得不錯。
這個 140 字微博客產品在 2007 年推出時概念有些超前,但因為開放自由的精神受到了一些博客寫手的青睞,但是就跟 Twitter 早期一樣,這個產品優點超前,人們還不知道怎么用它,上面寫的 80% 的內容都是對其他人無用的生活片段:早餐晚餐吃什么,再加一點傷春悲秋的小情緒。
2008年的飯否網
但經過了一年,飯否已經聚集一批媒體、文化圈的名人以及年輕學生使用。直到現在,右側欄的賬號推薦里,你還能看到,盡管他們最后一次發消息的時間定格在 2009 年。
跟 Twitter 一樣,飯否還開放 API,讓用戶可以自己寫相關的飯否小插件。至今,飯否的 iPhone、Android、Windows Phone、微信連接等等的應用,大部分都是飯否用戶的自己完成的。飯否上還有各種用戶還自己做了有趣的玩法,例如每天 @ 用戶說早安晚安機器人,樹洞機器人,準點報時的機器人……
飯否的客戶端
到 2009 年初,王興做的飯否網用戶已經超過了 100 萬,還有用戶愿意花費 5 萬元做個公眾賬號。在當時的互聯網新聞當中,甚至還有消息源是來自于飯否的140 字短消息。跟 Twitter一樣,產品不錯,也同樣站在行業風口的飯否徹底改變了中國信息的傳播速度。
但是飯否還是沒能過得了監管的關口。2009 年 7 月,飯否關停了,盡管王興還在維持著飯否團隊,一邊讓大家改進產品,一邊等政策松口。當時團隊錢也快用完了,王興只好掏自己的腰包支持產品運作。
但當時飯否的用戶質粘性高到什么程度?網站被迫關閉后,飯否用戶還分散在各個互聯網論壇和社交網站上等飯否。豆瓣上還有一個叫做“愛飯否”的小組,用戶們還自發做了飯友通訊錄,希望和飯否上的朋友保持聯系,甚至還有用戶,在飯否關閉期間每天都通過短信更新的方式來更新飯否。
2010 年 11 月 25 日,飯否在離開 505 天之后才真正回歸。當時,新浪微博用明星和大 V 模式已經經營了一年多,主導了中國的微博客市場。而王興很早開始經營的飯否,盡管產品、團隊和機遇都對了,因為政策碰壁還是錯過了最佳的發展節點。
國內最大的團購網站
美團網就是在等待飯否回歸的時候,王興為了不讓團隊失去信心而做的項目。
2009 年年底,和前幾次一樣,王興又為新的創業公司找到了一個模板——Groupon。這個美國團購網站當時十分火熱,用戶通過拼團的方式拿到了折扣優惠,而線下商家就因此拿到了真實的流量。
搗鼓了好幾個月后,美團網在2010 年 3 月上市。當時也學會了抓外國模式的中國創業者反應也很迅速,例如拉手網、糯米團等等,在美團網上線的兩個月之后就拿到了融資,團購網站像雨后春筍一樣,在一年時間內就冒出好幾百個。
美團網
在對手們已經開始瘋狂燒錢地推和做廣告,甚至使用代理商的快速發展模式贏得更多投資時,王興還沒拿到錢,而且堅持要“自營”——自己顧銷售,一家家商家去拜訪。美團網當時節奏也很慢,像 Groupon 早期一樣每天只上一單團購,但是保證商家的質量,流量也一次導入一個商家。比起那些一天上幾十個團購的網站,美團當時的打法更加受商家的歡迎。
經過前幾次創業,王興這時候已經學得更加“吝嗇”,美團早期并不跟著競爭對手鋪廣告,除非這樣能直接轉換成消費者的購買。他們寧愿選擇和團購導航網站“團 800”,以及 hao123 合作導流,也不鋪戶外廣告。
省下來的推廣費用,王興就做給用戶“過期退款”的功能,轉而去做口碑了。在 2011 年 TechCrunch 大會上,王和另一位團購服務創始人在臺上。不客氣的說“今天臺上只會有一家團購公司活下來。”他的預言的確應驗了。
在這場“千團大戰”中,很多團購網站都沒能活下來,包括拉手網:2011 年赴美上市失敗后,公司的市場份額迅速滑落至行業第三位,與眾多經營不善、資金鏈斷裂的團購網站一起逐漸消失。根據易觀國際對國內團購市場 2015 年上半年的統計,目前美團、大眾點評、百度糯米的合計市場份額達到了95%。
而現在美團的故事是,在合并之后,美團和大眾點評聯手拿下國內團購行業 80% 以上的市場份額。
無論從什么角度說,王興都是頗為罕見的科技創業者。10 年時間,有過三個比較成功的產品,校內網、海內和飯否。雖然還沒有類似扎克伯格創造 Facebook,或者杰克·多西構想 Twitter 那樣的作品,但王興發現新趨勢的速度比任何人都快。
創業,尤其是依然負責產品打造的創業是件極其辛苦的工作。當被問及自己是否還想再次創業時,YC 孵化器創始人保羅·格雷厄姆的回答是“我再也不想再來一次了,當投資人比創辦一個公司容易太多。”
而做到美團,自己的第四個創業公司的王興,還像一個產品經理一樣緊盯著產品,還有最新的技術體驗,每天還在飯否上更新他今天的新鮮見聞。
幾天前,王興還在飯否的個人賬號寫到:“拿到 iPhone 6s 已經一個星期了,我連一次 3D Touch 都沒用過。看來這功能確實是個雞肋。確實,示能性太差了。”
--------
回復:1001,查看火鍋店這么多,怎么才能贏
回復:1002,查看張智霖為其站臺的火鍋店,到底牛X在哪里
來源:好奇心日報
作者:崔綺雯
編輯:必讀陶然君
注: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人必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7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