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s:點擊上方藍色[餐飲人必讀]查看往期內容
“從今天起,我不再擔任新公司的聯席CEO,轉任公司董事長,從管理一線,轉向長期戰略規劃。王興將擔任新公司的CEO。”大眾點評網CEO張濤11月10日在內部郵件中寫道。雖然與業界多日來張濤將退休的傳聞略有差別,但這樣的變動并無實質不同,不過是一種“溫和的退休”而已。
本文發于餐飲人必讀 微信號:cyr811
舍即是得,能舍下越多,就能收獲越多
早在2013年,百度在團購網站里一家一家談,據說當時想以20億美金為代價,全資收購大眾點評。那時候張濤團隊認為自己還年輕,為了夢想,張濤拒絕了百度的邀請。為努力打造中國第四格局而努力著。百度只好退而求其次,收購了糯米。
第四極這個機會在當時看時似乎是存在的。張濤認為,BAT三家當中,百度聯結了人和信息,騰訊聯結人和人,阿里聯結人和商品,而大眾點評靠著過去十年踏實的商戶資源和數據積累,是最有機會完成人和服務的聯結的。這就是有想象空間的第四極。
這家堅持十年、以慢著稱的公司,前景看起來閃閃發光。也曾無限接近過上市。2008年,張濤接受采訪時提到公司在2008年已經實現盈利,并在三年后完成上市目標。當時,公司內部、外部都默認2011年大眾點評將完成上市。
風云突變的是,2010年團購概念興起,移動互聯網也逐漸成風氣。大眾點評的決策層希望能夠在形式下將新的商業模式引入公司,并期待以此市值能夠翻番。憑借良好的會員優勢和會員粘性,大眾點評很快進入團購行業的前五強。團購是中國商業世界第一次見識資本瘋狂地時候,在資本的支持下,“千團大戰”席卷而來,大眾點評并不適應這種市場節奏,所以從2011年的4月到2012年的8月,大眾點評一億美元的融資沒能奪得團購第一的位置,2012年8月的6000萬美元融資也沒有撐太久,到2014年2月時引入騰訊的戰略融資。
接受騰訊入股時,他當時說:我最害怕別人以為我賣掉了公司。他仍然堅持十年間的商戶資料和用戶點評,是對抗巨頭的終極武器。點評據此能有獨立上市的機會。
現在看起來當時幾乎是大眾點評最好的時候,他有著“中國O2O龍頭”的光環。2014年6月,爆出消息大眾點評正與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銀行在內的投行籌備在美IPO事宜,融資額在5億美元至10億美元之間。這次IPO最后沒有成功,因為海外資本市場并不買O2O的賬,能讓海外資本市場看懂的美國版大眾點評Yelp和團購鼻祖Groupon資本市場表現慘淡。
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連接人和服務,突然成了BAT的共同目標。百度要做直達號,騰訊要做公眾號,服務號,阿里也從實物跨進到服務。BAT所擁有的資源和財力,是點評無法企及的。
就是在這個時間前后,華興資本的包凡開始鼓動王興和張濤二人坐下來談談。雙方也有過數次深聊,但奈何時機不對,雙方在理念上還是有很大的分歧,合并之事也就一直沒能繼續下去。
2015年中,資本市場轉冷,在融資和準備上市的美團和點評都受到沖擊,而百度和阿里巴巴則通過糯米和口碑,更直接的將資源投放到這一領域。在各種外力作用下,美團和點評以5:5的換股方式完成了合并。
在簽署合約那一天,這其實已經是預設好的結局。
賣掉公司,有機會成就更巨大的夢想,對企業家而言是更理性的選擇。只是在某種程度上說對于張濤和點評,苦熬十年,難免讓人唏噓。
“為愛放手”,成就O2O大夢想
此次兩個公司以讓人驚嘆的速度合并和整合,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并將新公司的股權分配、構架調整、管理團隊、公司前景、發展戰略作出梳理。同時也體現出雙方CEO以及核心管理層包容開放的心態和商業智慧。原本在業界看來,兩個企業宣布合并容易整合難。整合過程中不僅消耗時間和精力,內部斗爭也常常導致不能及時應對市場變化,從而貽誤戰機,讓對手趁虛而入。成立于2003年的大眾點評網,堪稱互聯網的的勞模企業,也是全世界首創的獨立第三方消費點評網站,從此在此基礎上構建的一系列商業產品模式,包括像電子會員卡,優惠券,預定,閃惠,其實都深刻的影響了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商家運營管理流程的優化,深刻了影響了整個O2O行業的變化和格局,而大眾點評也是一直以一種生態共贏的心態,去結交和幫助更高合作伙伴,建議一個真正生活服務領域的大生態系統。在中國整個餐飲的O2O進程中,也可算是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此,祝福新美大能更好的服務于廣大商家和消費者。
--------
回復:1001,查看火鍋店這么多,怎么才能贏
回復:1002,查看張智霖為其站臺的火鍋店,到底牛X在哪里
編輯:必讀陶然君
注: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人必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7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