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考日本
最值得借鑒的真實記錄
為何·日本餐飲
一開就是幾千家
一干就是一輩子
一做就是幾代人
日本街頭,獨自等待的老人
日本的老齡化問題十分嚴重,體現在服務行業中,就是老年員工超級多。去過日本的人都會驚奇地發現——在工廠里,滿頭花白的老者依舊精神矍鑠、嚴謹有序地工作;在餐廳里,75歲的奶奶級服務員依然笑容滿面、妝容雅致。
上半年,日本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的勞動力短缺已達到近40多年來的最高水平。
1
老奶奶!服務員!!
在日本的某個百年涮牛肉門店里,有這樣一位老奶奶。
75歲的高齡,依然活躍在餐飲一線。
我們連續3年去日本考察,每次都能看見她。
雖然頭發已白,雖然后背微微彎曲,雖然沒有20歲姑娘的風情萬種。
然而,麻利、專業、禮節、莊重,在她身上一一體現。盤起的頭發簡約利落;眉毛口紅得體而大方。一切美的剛剛好,仿佛將70載的回憶和故事都裝進了恰如其分的妝容里。
我們不禁唏噓:自己70幾歲的時候,還會有對工作的這般專注嚴謹嗎?
2
日本沒有廣場舞大媽
為什么日本的老人們,還能如此賣力地工作?
很大一個原因在于:他們對每一份工作,都保有熱情和專注,尊重自己為社會所做的貢獻,珍惜每一個付出的瞬間。
對他們而言,工作不是得過且過,而是社會對自我價值的認可。把工作完成得漂亮、圓滿,絕對是一份榮耀。
這種榮耀與年齡無關,與工作崗位無關。
與心態有關。
日本沒有廣場舞大媽,只有在一線服務的爺爺奶奶。如此對比,我們的父輩晚年是安逸的,穿著肥大的家居服,抱著孫子,跳著廣場舞,和街坊議論誰家兒子升職了、誰家姑娘懷二胎了。
這樣的安逸,必然讀不懂日本人的忙碌與嚴謹。
得知我們想要拍照,老奶奶擺出了“剪刀石子手”
3
人工成本必將越來越高
我們在商務走訪各大日本上市公司的時候,發現70歲以上還在一線奮斗的老爺爺老奶奶特別多。
令人欽佩的方面在于:無論年紀怎樣,他們都依舊專心、敬業,一絲不茍。完全沒有倚老賣老的姿態。
擁有上千家店的鉆石集團負責人在和國內同行分享的時候,說到日趨老齡化的用工,他的觀點是:老齡化是服務行業的必然,以后的人工成本肯定只能高,無法低。聰明的餐飲人,要懂得未雨綢繆。優化模式也好、升級設備也好,一切能節省人工的環節,都要舍得下功夫。
4
“餐”考日本
老奶奶的話題接近尾聲,這里面有兩點值得我們思考:
①在逐漸老齡化的背景下,我們的餐飲行業應該怎樣做好應對?不想被“三高一低”現象綁架,我們能怎么做?
②為什么餐廳一線工作的大爺大媽如此真摯熱情?員工的積極性怎樣調動?
臨走的時候,團員和老奶奶依依惜別。邂逅的意義不在于后續有多少關聯。感動既是永恒。
其實,
日本除了餐飲,
還有方方面面都值得我們借鑒
都說日本餐飲領先中國,
領先的并不一定是硬件,
往往就在這些不起眼的細節中,
一種心態,
一份尊重,
一些點滴。
2017年12月17日-23日,東方美食日本KTP游學再度啟程!
餐飲市場早已不是隨隨便便賺錢了,從粗放走向精細,精打細算才能實現持續盈利。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的精益管理更加值得關注。
中國的這位“鄰居”擁有很多值得學習的亮點,我們能給你震撼,遠不止饕餮,更是心靈的平靜和歸隱!
一鍵報名,歡迎勾搭
都是成年人,拒絕憤青式留言。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33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