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款霸道招牌菜,讓食客尖叫!

    1


    巡湘洞庭魚頭王



    制作/歐陽俊平


    號稱“不怕辣”的湖南人,對剁椒魚頭有種深深的情結,這種天然深厚的群眾基礎,湘菜館肯定都不會輕易放過,上海巡湘記餐廳的魚頭更是重磅打造、全明檔操作。此菜售價89元/只,單店每天售出130個,能創造一萬多元的營業額。在正式推出前,這只魚頭試制了半年之久,各個有可能影響到口味的環節都做了無縫提升。


    兩招教你吃魚頭


    第一,魚唇是絕對不能錯過的,膠原蛋白含量極高,吃起來滑嫩到欲罷不能;第二,不管是夾下哪塊肉,吃之前都必須蘸滿盤底的剁椒汁水,尤其推薦魚鰓下方這塊白凈的肉,彈嫩香滑。


    選料:活魚現殺


    選用洞庭湖產的6斤以上有機花鰱,每天空運到店,現點現殺,不進冰箱。洞庭湖水域廣闊,花鰱個頭碩大,肉質也非常緊實。此菜是允許沽清的,客人再想吃也不能用死魚來代替。


    自制醬料:三椒混合


    剁椒醬的制法和口味決定了當家魚頭的品質,巡湘記選用了三種辣椒混合制成。


    一種是酸辣椒,將青辣椒洗凈擦干,放入老泡菜水中泡約60天,成品為黃色,剁碎后加入泡菜水保存,帶有一股濃郁的老壇泡菜香氣。


    一種是紅剁椒,將紅小米辣洗凈剁碎后加鹽、白酒、茶籽油、白糖、蒜子密封腌60天即成。


    第三種才是市面上常見的野山椒,而且用量較少,只占10%。


    剁椒醬制作:


    將酸辣椒、紅剁椒、野山椒分別剁細后按照7∶2∶1的比例兌在一起,10斤混合椒中加入鹽120克、白糖100克、雞粉100克、味精50克調勻,澆入3斤燒至180℃的蔥香油拌勻、激香,再加入少許泡酸辣椒的壇子水,以突出酸香。注意:混合椒要先澆熱油拌勻后再淋壇子水,否則熱油遇到水后溫度降低,無法充分激出香氣。


    熬制蔥香油:


    鍋內放入豬油、煉好的菜籽油、色拉油共5千克(比例約為4∶3∶3),加入蔥500克、洋蔥400克、姜300克、蒜100克及少許香茅草、香葉一起小火熬煉成蔥香油,過濾即成。


    魚湯蒸魚  鮮度倍增


    這只蒸魚頭的湯汁比別家略寬,盤底澆的就是提前熬好的魚骨湯:將花鰱魚骨入鍋加底油煎香,下姜片、烹白酒,添入沸水燒開,大火熬至濃白、無腥味,過濾后備用。以魚骨湯來代替清湯或高湯,香氣更濃、鮮度倍增。


    腌魚汁里摻生粉


    將蔥姜、紫蘇、檸檬片加清水2斤入攪拌機打碎,過濾后成淺綠色的汁水,然后倒入啤酒2斤、鹽、生粉各適量攪勻即成。注:清水和啤酒的比例是1∶1;加入生粉的目的是給魚頭封一層薄薄的膜,蒸制過程中鎖住內部水分,使肉質更細嫩。


    定制蒸箱八萬元


    巡湘記每家分店的廚房均配備兩個蒸箱,普通蒸箱的溫度約在180℃,用于處理一般蒸菜;這款價值八萬元的訂制蒸箱則專門用于蒸魚頭,其密閉性更強且有兩個熱力源,溫度可達到200℃以上,使魚頭蒸制時間從18分鐘大幅縮短至8-9分鐘,肉質嫩滑程度大大提升。


    蒸魚盤中心是氣孔


    這只特別定制的黑色魚盤,材質是耐高溫的陶瓷,中間有個出氣孔,原理與云南汽鍋近似。魚頭不必劈開,只去掉背部主骨,使其站立在盤中氣孔之上,放入高溫蒸箱后,魚頭內外同時承受蒸汽的夾擊,得以快速成熟。


    走菜流程:


    1、鮮活花鰱魚宰殺后砍下魚頭,去掉頸部主骨,放入腌魚汁中腌約15分鐘。


    2、將魚頭撈出后控一下水分,魚鰾放在盤中一側,再將魚嘴朝上擺放在盤中氣孔上,使魚頭穩穩“站立”在盤中。


    3、在魚頭上澆入約50克魚骨湯、20克李錦記蒸魚豉油,再均勻淋一勺剁椒醬。



    4、放入特制蒸箱內旺汽蒸約8-9分鐘。


    2

    火紅鯉



    制作/李志順


    魚身和湯汁 都是火紅色


    近年來,辛辣味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喜愛,而豫菜中除了西辣魚之外(西辣魚的大致做法為:把魚塊掛糊炸至金黃,再將其放進加入了干辣椒、白胡椒粉的高湯中燉煮而成,成菜酸辣香濃、魚肉軟嫩),極少有辣味較濃的魚肴。李志順從川菜中的過水魚得到靈感,以河南特產的黃河大鯉魚為原料,將豆瓣醬和紫蘇葉醬等熬制的醬料入鍋炒香,均勻蓋在浸熟的鯉魚上,制成一道獨特的辣味魚肴。此菜外形大氣、辣香醇厚、魚肉鮮嫩,魚身和湯汁都是火紅色的,故名“火紅鯉”,寓意紅紅火火、吉祥如意。


    麻辣里的一抹“小清新”——紫蘇葉醬


    熬制麻辣醬時,李大師增加了成品紫蘇葉醬,不僅為魚肉增添了一抹清香,還使熬制的醬料辣而不燥、麻而不過、香而不散,味道柔和不刺激。


    汆水之前彎一下 

    肉質鮮嫩賣相佳 


    為保持魚肉的鮮嫩,需先提著魚尾下入沸水中,使魚身彎曲汆燙片刻,讓打刀處的外部魚皮和魚肉陡然收縮,把肉中的水分包裹住,才會鮮嫩似豆腐;并且,這樣能使魚身的刀口處張開定型,魚肉才不容易散,賣相也更好看。


    制作流程:


    1、鯉魚1條(重約900克)宰殺治凈,兩面打上一字刀,靠近尾部打十字花刀。


    2、鍋入寬水,下蔥段40克、姜片30克,淋料酒50克,撒鹽10克,待水燒沸后提著魚尾下入沸水中汆燙片刻,使打刀處的魚肉收縮定型。


    3、將整條魚沒入沸水中,保持水面微開(水溫在95℃左右),浸煮8分鐘后撈出盛入餐具中。


    4、鍋入色拉油50克燒至六成熱,下蒜末50克、蔥花35克炒約50秒,倒入麻辣醬100克以及麻辣醬上層浮油50克煸香。


    5、添高湯300克大火燒至起泡,撒白糖10克,勾薄芡后澆在浸熟的魚上。


    6、鍋入底油燒熱,下干紅花椒8克炸香,倒入干紅辣椒段20克熗出香氣,加香蔥段10克炒30秒,起鍋均勻倒在魚身上,撒香菜段10克即成。


    麻辣醬制作:


    鍋入熟菜籽油1000克燒至四成熱,下蔥末、姜末、蒜末各100克炸至金黃,倒入郫縣紅油豆瓣醬500克、花帝牌紫蘇葉醬300克小火炒5分鐘,離火后撒干辣椒粉100克(將二荊條干辣椒焙香后磨成粉面)翻勻,添高湯500克上火熬1分鐘,調入白糖50克、白胡椒粉3克,起鍋前淋米醋10克即成。


    技術關鍵:制作麻辣醬時,辣椒粉需離火后放入,否則容易變糊。


    同行探討


    曹靖(54歲,中國烹飪大師,川菜大師,四川旅游學校美食學院院長):此菜形似豆瓣魚,在川菜中,將魚制熟有三種方式——過水、蒸熟、炸制,此菜運用了過水的方法,但我認為浸煮之前,應該在魚身均勻抹上適量白胡椒粉、鹽、味精和料酒,給魚肉入一點底味,去腥效果更佳。


    在熬制醬料方面,有以下三點不同:第一,熬制豆瓣魚的醬料,除了紅油豆瓣,通常還要再加入醬香豆瓣(二者比例為1:1),其中前者釋放微辣的味道和紅亮的色澤,而后者使成菜醬香醇厚。第二,熬制豆瓣魚的醬料有時還會放入泡椒、泡姜,使成菜辣而不燥、滋味醇厚。第三,這款醬料中加入了紫蘇葉醬,賦予了此菜一種紫蘇清香,極具創意!


    潘傳義(71歲,中國烹飪大師,川菜大師):該菜使用“水浸法”制熟鯉魚,但這種方法并不是源于四川,而是杭州“西湖醋魚”的烹飪方法。


    胡忠英(69歲,中國烹飪大師,杭幫菜大師):“一條魚一塊肉”是杭幫菜中的“雙璧”,其中“一條魚”指的就是西湖醋魚。這道菜的核心技法分為兩步:先將改成“雌雄片”的草魚下入沸水中浸熟,撈出裝盤,再澆上勾入厚芡的糖醋汁,毫無疑問,這是一道軟熘菜。軟熘的核心步驟有兩個——第一是將主料以蒸、煮或汆的手法制熟,第二是將勾芡后的醬汁淋在主料上(或與主料翻拌在一起)。


    這道“火紅鯉”在浸煮和澆汁之后,又增加了一個“激糊辣油”的環節,屬于以軟熘為基礎技法和藍本的融合創新菜。

    3

    來鳳魚



    來鳳魚是重慶江湖菜的當家花旦,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來鳳鎮漁業興旺,當地的漁民將捕撈上來的魚挑到渡口交易,剩下的小魚便會賤賣給渡口附近的餐館,久而久之,碼頭旁5公里長的路邊就衍生出了百余家魚館,無論燒、炒、炸、煨,流行于這一帶的魚肴被統稱為來鳳魚。


    其中最受歡迎、傳播速度最快的便是這道招牌魚肴:將魚肉碼味后用辣椒、花椒、豆瓣醬等輔料炒香,添魚湯煨入味,淋紅苕粉勾芡,撒上干辣椒碎,淋熱油激香。此菜兼具麻辣鮮香燙嫩等特點,是許多客人來店必點的菜肴,每天能賣60多份。


    制作流程:


    1、草魚2條宰殺治凈,砍下魚頭、劈成兩半,將魚肉剁成1厘米厚的條,魚骨砍成長段,沖凈血水待用。


    2、魚頭、魚骨、魚肉倒入盆里,加鹽、雞精抓勻,再放蔥姜末拌勻,分四次淋入啤酒,每次均用手抓勻至被魚肉充分吸收,腌制5分鐘入味。


    3、鍋入豬油、菜籽油燒至五成熱,下泡姜、泡椒炒勻,再放郫縣豆瓣醬、自制麻辣佐料小火推炒均勻,添啤酒,先下魚頭、魚骨煮至湯沸,再倒入魚片煮2分鐘。


    4、魚片約有八成熟時,淋濕紅薯粉勾芡至湯汁粘稠即可出鍋。


    5、撒干紅辣椒碎、蒜末,鍋入色拉油適量燒至七成熱,下干紅辣椒段炸香,起鍋澆在魚上激香,點綴蔥花即可走菜。


    4

    崀(lang)山殺豬菜



    制作/徐敏


    這道湘版殺豬菜在湘西火炕菜的基礎上改良而成,原做法是將各種豬雜搭配五花肉,用茶油和自制酸椒燒成的半湯菜,長沙谷雨餐廳將其做了三點改良:一是將主要原料換成瘦肉和五花肉,減少豬雜的用量;二是用豬油、菜籽油、茶油調勻代替茶油來炒制,以增添香氣;三是加入山胡椒油,為豬雜增添一抹檸檬般清涼的香氣。


    原料:五花肉150克,豬瘦肉、肥腸各100克,豬肝20克。


    制作流程:


    1、五花肉、瘦肉改刀成片,肥腸鹵熟切段,生豬肝切薄片漿好待用。2、鍋入三合油(豬油、菜籽油、茶油按相同比例調制而成)50克燒至五成熱,下五花肉片煸至油分析出,表皮略焦,下入自制酸椒段40克、姜蒜末20克,然后下入瘦肉片(提前用醬油略腌)和鹵好的肥腸段,快速炒勻后再下漿好的肝片,調入鹽5克、醬油、味精、雞精各4克、山胡椒油3克迅速翻勻,放入香菜段10克起鍋即可。


    自制酸椒:


    鮮紅尖椒10斤在陽光下曝曬1天,納入泡菜壇,然后添入山泉水沒過原料,加入150克鹽攪勻,密封發酵1個月即可使用。

    5

    觀音排骨



    制作/徐敏


    這道排骨可謂茶香四溢,入味透徹。關鍵有三點——茶油煸、茶水煨、茶葉炒,清爽微辣,為濃油重辣的湘菜注入新的味覺體驗。


    制作流程:


    1、豬肋排剁成小塊,入清水中浸泡2小時,冷水下鍋(水中下八角、蔥姜片、料酒),大火焯去血水,撈出待用。


    2、鍋入二合油(豬油、茶油按3∶7的比例調制)100克燒至五成熱,下入焯至斷生的排骨塊煸出油分。


    3、添茶葉水(鐵觀音入80℃熱水浸泡10分鐘,撇去茶葉待用)沒過原料,扣上一只盆,保持小火煨15-20分鐘至茶水收干。


    4、下入小米辣圈30克,下鹽5克、醬油、蠔油各4克,味精、雞精各3克,下入泡好的茶葉50克翻勻即可。


    制作關鍵:


    1、煨排骨時一定要用小火收干茶葉水,茶葉中的兒茶素能軟化脂肪,使肉質更細嫩。否則肉質發柴,“吃”不進茶香。


    2、下茶葉水煨排骨時要濾去茶葉,否則茶葉久煮變黑,影響成色。


    6

    山黃皮燜魚肉



    山黃皮又名雞皮果,屬蕓香科植物,其果實散發特殊的香味,具有消暑、祛濕等功效。山黃皮加鹽腌制發酵一年以上就成了廣西菜不可或缺的一種調料,口感粘軟、酸香別致。去籽的山黃皮可以碾碎制醬,拌鴨肉、燜魚肉,酸鮮去膩。


    制作流程:


    1、大頭魚魚肉400克改成6厘米長的條,沖凈后吸干水分。


    2、鍋下底油燒熱,放入魚肉條小火煎至兩面發黃,倒出待用。


    3、鍋下底油燒熱,下姜片、蒜子各5克炒香,加入去籽山黃皮10克、泡椒碎8克炒勻,烹入料酒15克,放入煎好的魚肉條,加清水沒過主料,中火燒開后轉小火燒至5分鐘,調入蠔油、醬油各3克、白糖、胡椒粉各2克,大火收汁后勾薄芡,起鍋入盤即成。    


    制作關鍵:


    1、魚肉無需腌制,也無需拍粉,直接煎黃后即可燜制。


    2、燜制時間不可太長,否則魚肉口感變老變柴。  


    同行探討


    覃尚達:建議加些紅燒肉一起燜制,菜品口味會更香。


    7

    原汁水鴨蓋豆腐




    制作/劉雄輝


    這道菜改良自青椒水鴨,原做法是整鴨生炒,改良后一份菜只用半只鴨,提前入湘式鹵水鹵熟,走菜時下青椒煸炒,然后蓋在煎好的豆腐上。出品迅速,售價不高,毛利達到65%,食客也感覺實惠。


    提前預制:


    1、老水鴨宰殺治凈,放在細流水下沖凈血水,剁成小塊。


    2、鍋入菜籽油燒至五成熱,下入鴨塊煸至水汽蒸發,煸炒的同時烹入少許料酒,下入湘式鹵水,大火燒開后連湯帶料倒入高壓鍋,上汽后壓9分鐘,關火、晾涼留用。


    走菜流程:


    1、鍋入色拉油燒至七成熱,下豆腐片250克炸至金黃,撈出瀝油,墊入盤底待用。


    2、鍋入色拉油30克燒至四成熱,下蒜片20克、青椒40克煸香,下入壓好的鴨塊500克,加生抽5克、味精、雞粉各3克、鹽2克調味,待湯汁收干起鍋即可。


    湘式鹵水 (可鹵制10只鴨):


    1、牛骨、筒子骨各2500克拍破,老母雞1只剁成大塊,冷水下鍋焯去血沫。


    2、將焯水的原料放入不銹鋼湯桶,沖入清水70斤,大火燒開轉小火煮6小時,再轉大火煮1小時,打渣留用。


    3、干黃椒500克、八角、桂皮、胡椒粒各50克、香葉40克、白蔻30克、草果、丁香各20克封入紗布包,放入步驟2中熬好的底湯,再下料油(姜片、蒜片、干蔥頭碎、香蔥段、香菜段按相同比例入色拉油中炸香,打渣即成)500克,調入生抽500克、糖色200克、老抽、鹽各100克,保持小火繼續煮1小時,下入味精500克、雞粉200克攪勻即成。


    8

    咖喱燴面



    制作/周濤


    鄭州“煜豐汴京烤鴨店”的行政總廚周濤經過多次試制,將流傳于上世紀的咖喱燴面重新整理復原,考慮到在香濃的羊肉湯中又加入了滋味厚重的咖喱粉,所以他在制作這款面時不放一滴油,盡可能做到清爽不膩。這碗面每月至少能賣出4000碗。


                                                             

    羊肉湯熬制:


    羊棒骨20斤、羊脊骨10斤砍成大塊,入沸水中焯去浮沫,撈出后放進湯桶,倒入清水100斤,中火熬3個小時后改用大火“催”半個小時,待湯汁濃白后過濾即成。用完后再添清水重新熬制,一桶羊骨可熬湯3次。



    鹵羊肉制作:


    羊后腿肉2500克切成10厘米見方的塊入鍋,加蔥段、姜片各50克、鹽、老抽、干辣椒各20克,八角、小茴香、白胡椒粉各10克,倒入開水煮制45分鐘,出鍋后切成1.5厘米見方的塊即可。


    燴面片制作:


    1、高筋面粉1000克納盆,加清水500克、全蛋液50克、鹽10克,和成表面光滑的面團,放入壓面機中壓成厚片。



    2、將壓好的面片卷成長條,下成50克/個的劑子,搓成長條,然后搟成長方形的厚片,刷上一層色拉油餳10分鐘,存入托盤,表面覆一層保鮮膜備用。


    走菜流程


    1、燴面片抻拉變長;紅薯粉條入清水中泡透;碗底放入咖喱粉料(財合利牌咖喱粉12克、熟白芝麻粒、鹽各3克、雞粉2克、白胡椒粉1克拌勻)備用。



    2、將熬好的羊湯80斤倒入不銹鋼桶中煮沸,在每個不銹鋼提簍中加入抻拉變長的燴面3條、信陽千張絲50克、泡透的紅薯粉條50克、黑木耳20克,把提簍放入羊湯中煮制1分鐘。



    3、待燴面與其他原料煮熟后,先在每個碗內倒入羊湯400克,使咖喱粉料完全融化,再把提簍中的原料盛入碗中,加鹵好的羊肉塊30克,撒香菜段10克即成。


    技術關鍵:燴面片搟成長方形后,需在表面刷一層色拉油,不僅可以避免面片之間互相黏連,還能防止面片表面變干,難以拉成長條。


    Q:用提簍在羊湯中煮面,會不會出現越煮越粘稠的情況?


    周濤:煮面時水分蒸發迅速,羊湯確實會變得更粘稠,為防止這種情況,每煮20碗面需添新湯約20斤,隨煮隨添。


    同行探討:


    陳偉(中國烹飪大師,河南魯班張餐飲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在鄭州,燴面通常會放在羊骨湯、牛骨湯中煮制,這樣肉香味才更濃郁,但如果每份都放在鍋中煮制,就非常浪費時間。“煜豐”借鑒了街邊煮土豆粉、米線的方法,將所有原料倒在提簍里,放入盛有羊湯的不銹鋼桶中,最多可用10個提簍同時煮面,大大提高了效率。

    9

    楊記招牌魚




    出品/重慶楊記隆府飯店


    “楊記隆府”這款招牌魚的雛形是傳統江湖菜——來鳳魚,其改良之處有以下三點:首先將“剁成魚條”改成整魚入菜,賣相更加美觀;其次,用泡椒、泡姜、豆瓣醬、干辣椒等提前熬制了一款麻辣魚底料,香氣醇厚,麻辣濃郁,走菜時添上幾勺,無須現場炒料,減輕了工作量,節約了出菜時間;最后,“面料”中加入大量的蔥花和薄荷,激入熱油,從廚房到餐桌的這條路上,蔥香四溢且帶有獨特的薄荷香氣,許多客人都會問:剛才端過去的是啥子菜,給我也來一份!


    提前腌魚:


    草魚宰殺治凈,從尾部下刀將魚改成腹部斷開、脊部相連的雌雄兩片,在背部肉厚處每隔4厘米剞上一字花刀。將改好刀的草魚放入盆里,加鹽、胡椒粉、料酒、白酒、白醋、鮮小米椒適量抓勻,倒入蔥姜水沒過草魚,腌制25分鐘入味。


    走菜流程:


    1、鍋入少許色拉油燒熱,下白糖小火炒成糖色,加麻辣魚底料,添清水,下小蔥段,調入雞精、味精、白糖、陳醋大火燒開。


    2、將改好刀的草魚腹部朝下平鋪在漏勺上,將漏勺放進湯里,上面壓一個漏勺,繼續平鋪一條腌好的草魚,再壓一個漏勺,再鋪一條草魚,不停用手勺舀起湯汁澆淋在魚身上,小火浸煮5分鐘,此時魚肉已經八成熟,將漏勺里的草魚平鋪入三只瓷盤中。


    3、原湯打掉渣滓,勾芡至粘稠,起鍋分別均勻地澆淋在三條魚身上。


    4、每條魚撒花椒面、蔥花、薄荷葉。


    5、鍋入菜籽油燒至六成熱,下干紅辣椒段、青紅干花椒炸香,起鍋分別淋在三份魚上,撒少許白芝麻點綴即可。


    10


    民國霸王兔



    出品/重慶楊記隆府飯店


    “楊記隆府”的這款民國霸王兔從尖椒兔改良而來,第一,初步熟處理方式不同,傳統尖椒兔接近于干炸,手法粗獷,而改良版本手法更精細,用生粉上漿,以低油溫滑散;第二,與尖椒兔突出單純的清香麻辣味不同,這道菜增加了泡姜、泡椒,味道酸香;第三,用油量遠大于主料的分量,成菜中兔肉完全浸泡在油里,油潤細膩;第四,起鍋前淋入花椒油和藤椒油,椒麻氣息濃郁,回口綿長。


    提前預制:


    鮮兔肉改刀成丁,加鹽抓勻至表面發白發粘,放少許嫩肉粉抓勻,再加生粉拌勻,腌制10分鐘即可使用。


    走菜流程:


    1、鍋入寬油燒至三成熱,倒入腌好的兔丁快速滑油,撈出瀝凈油分備用。


    2、鍋入菜籽油、色拉油燒至五成熱,下姜粒、蒜粒炸香,倒入泡青椒、青紅小米椒圈、泡姜粒、干青花椒炒香,調入味精、雞精、胡椒粉、白糖、椒麻雞汁、料酒、陳醋各少許中火炒勻。



    3、倒入滑好的兔肉丁以及青紅小米椒圈,轉大火快速翻炒均勻,淋花椒油、藤椒油翻勻出鍋,點綴少許白芝麻走菜。


    來源:餐飲微閱讀 (ID:zgdc666666)


    點擊下列二維碼,直接訂購東方美食各類雜志

    《餐飲經理人》



    《烹飪藝術家》



    網廚卡




    訂購熱線+微信:13331083197


    早訂閱,早受益!

    豐富禮品抱回家!

    先到先得,贈完為止!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34213.html

    (0)
    上一篇 2017年9月18日 21:27
    下一篇 2017年9月18日 21:37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