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吃海鮮的好時節!凡是經營過海鮮餐廳的老板都知道,做海鮮,食材采購是關鍵。然而,市場上的采購渠道本就五花八門,不同的店情在采購方面的具體關注點也各有不同,那如何才能“百里挑一”,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采購方式和渠道呢?
做海鮮,食材的采購尤為重要。然而,市場上的采購渠道本就五花八門,不同的店情在食材采購方面的關注點也各有不同,如何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采購方式呢?我們的“海鮮采購經”有以下幾點:一日 一進貨;別只盯價格;“凍”“活”巧搭配。
——比鄰小廚私房海鮮創始人 躉躉
一日一進 維持新鮮
“比鄰小廚私房海鮮”是一家主營海鮮火鍋的餐廳,在海鮮餐飲市場里摸爬滾打了兩年多后,老板在海鮮采購方面也積累出了一套自己的經驗。“海鮮采購這塊,很多規模較大的海鮮類餐企,會選擇源頭進貨。因為他們的進貨量比較大,這樣做也方便節省采購成本。但像我們這類中小規模的餐企,我認為還是就近選擇進貨渠道比較好,一來是因為我們進貨量小,源頭進貨很不劃算,單單運輸成本就是個麻煩;二來,我們是做火鍋的,并不像膠東海鮮或者廈門小海鮮那樣有那么明顯的地域性特征,單單從某一源頭進貨,未必能保證那么多的種類;再者就是,選擇當地的海鮮市場進貨,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基本能保證‘一日一進、準時上貨’。這樣一來我們就不用一次性進貨太多,擔心售賣不完造成食材的剩余浪費了。而且每天供應新鮮海鮮對保證我們的產品質量也意義重大,畢竟做海鮮,‘鮮’才是最關鍵也是最難做到的。”躉躉說。經她的介紹其實不難看出,在海鮮采購地點的選擇上,究竟是源頭進貨還是就近取材,其實并沒有什么優劣之分,關鍵是要適合自己的店情和規模,一切等權衡利弊后再做選擇。
關鍵看品質 別只盯價格
食材采購的地理范圍大致確定下來后,接下來就是挑選具體的供貨商了。很多初做海鮮餐企的老板們都會犯一個通病,認為對于海鮮的采購而言,成本才是最關鍵的,只有成本降下來,利潤才能提上去。這道理乍一聽的確沒什么問題,但是仔細想想卻不是長久之計。海鮮采購本身就“套路滿滿”,用俗話來說就是“水很深”。明明是同一種食材,但不同商家給出的價格卻可能會懸殊一倍之多。你要是不知情選擇了便宜的,那很有可能就是被“套路”了。“舉例來說,影響貝類海鮮價格的一個關鍵因素,是食材的含沙量。有些海鮮雖然比著同類的便宜很多,但是含沙量高,同樣的重量,雖然價格低了一些,但是其實你是買了很多沙子回去。而且這種海鮮一旦買回去真正的麻煩在后頭,一種選擇是仔細進行排沙處理,要反復的浸泡和清潔,那浪費的時間和人力就可想而知了。另一種是嫌麻煩,只做些簡單處理就加工制作擺上客人的餐桌,排沙做不到位,顧客吃得叫苦不迭,又怎么會認可你們的產品品質?品牌又怎能走的長遠?相比較而言,價格貴點的海鮮,含沙量會低一些,肉質也會更飽滿。雖然前期花費高點,但是清潔方便,顧客吃著也會比較滿意。”躉躉說。當然了,并不是說貴的海鮮就一定是好的,市場上也不乏一些渾水摸魚、以次充好的商家,以貴坑人。這就要求采購者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會挑會選、能識貨。
貨比三家 選定了就別輕易換
那怎么才能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呢?躉躉說,其實并沒有什么訣竅,一些看起來笨的辦法,有時才是真正行之有效的。“當初在確定食材供應商的時候,我們用的就是最笨的方法,去市場里挨個比對,剛接觸海鮮的時候,肯定是不了解的,有些海鮮單從外觀上看,根本看不出差別。我們就先選取其中幾家,每家買上一盒,自己帶回去進行實驗對比。事實證明還是有區別的,有些食材的肉質就會緊實鮮甜一些,有些就會比較一般。這種方法雖然麻煩點,但卻是最精準的。其實餐企與供應商之間最重要的還有一點,就是要彼此信任,我們不欠錢,他們保質量。這樣才能促成長期合作,實現雙贏。”關于供貨商的穩定性,躉躉也給出了回應,“除非是受天氣或者季節性的影響,其實大部分的供貨商每天提供的海鮮質量都還是比較穩定的,不會存在今天質量高,明天質量差這種情況,反之亦然。所以選定了比較合適的供貨商后最好不要頻繁更換,一來頻繁更換比較麻煩,會增加自身負擔;二是反復地更換也會導致產品品質的起伏不定,從而影響經營。除非是你要增加的新種類,原來的供應商那里沒有,那你可以考慮發展一些新的采購渠道。或者是當你真的發現了性價比更高的采購渠道時,也可以選擇進行替換。”
活”“凍”搭配 盈利不累
這里主要指的是“活品”與“凍品”的搭配。“比鄰”的海鮮食材并不僅僅局限于活品上,關于這點,躉躉解釋到,選擇一定量的凍品,主要是基于兩點考慮。一是改善海鮮淡季時貨源不足的問題。二是盡可能地豐富餐廳的菜單。“很多人在海鮮凍品這塊都存在誤區,認為活的就是最好的,但其實未必。我們也專門查閱了相關的資料,發現有科學證實,如果能實現即刻捕撈即刻冷凍,很多海鮮的鮮味都能得到很好的保留。所以‘比鄰’并不忌諱凍品,關鍵是要選的好。而且就像阿根廷紅蝦這類的海鮮,本身在國內就少有活品,但它又確實好吃,顧客很喜歡,那我們為什么不引進呢?”她還表示,做餐飲最忌諱的就是自以為是、不懂靈活變通。餐廳只有迎合市場需要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切記不要凡事只從自身考慮出發,要有“顧客思維”,多看看顧客喜歡什么,再去決定做什么、怎么做,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品牌的長久發展。
盈利可以這么做
除了海鮮采購的相關經驗,躉躉還向我們分享了一些“比鄰”的經營方式和經營理念。“為了盡可能地拓寬品牌受眾面,我們在菜單的設計上也下了一番功夫,既有平價的小海鮮也有龍蝦、鮑魚這樣的‘硬貨’。另外,大家都知道海鮮的保鮮很重要,所以我們就要對其中的某些海鮮進行養殖,根據不同的種類做細致的劃分,然后重塑它們各自的生活環境,從而保證食材的鮮活。這樣一來也導致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食材成本的隨之提高。但是我們并不過分擔心此點,也不會直接在海鮮類菜品上進行加價。因為‘比鄰’雖然主營海鮮,但卻并不以此作為餐廳的主要盈利點,反而一些火鍋的涮菜和下酒菜才是。這樣一來,保鮮成本就不會過多影響我們的利潤,顧客也會覺得我們的海鮮比較實惠。”當然了,這種方式與“比鄰”海鮮火鍋的產品定位有關,火鍋的特殊性使得他們可以選擇這樣的搭配。記者認為,這點對于其他餐企同樣具有借鑒意義,即使不能搭配涮菜還可以考慮搭配炒菜等形式。畢竟經營餐廳最重要的素質之一就是善學好學、活學活用。
點擊下列二維碼,直接訂購東方美食各類雜志
《餐飲經理人》
《烹飪藝術家》
網廚卡
訂購熱線+微信:13331083197
早訂閱,早受益!
豐富禮品抱回家!
先到先得,贈完為止!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34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