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技術、新業態不斷出現,餐飲業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超市+餐飲”、在線餐飲、外賣外送、無人餐廳……餐飲業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經營多元化、收入多元化的階段,推動了消費升級,給消費者帶來全新體驗。線上線下一體化、供應鏈垂直整合以及餐飲零售化成為發展三大趨勢。
隨著經濟發展與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升級趨勢進一步加強,2019年餐飲行業發展又面臨哪些新的機遇與挑戰?
隨著國民經濟運行穩中向好,餐飲行業步入穩定發展階段。據中國烹飪協會統計,2017年我國餐飲業市場規模已達39644億元,同比增長10.7%,快于同期社會零售總額增速0.5個百分點。預計2018年餐飲業全年增速將維持在10%左右,總體規模將達4.3萬億元。
與此同時,餐飲業從業人數持續高漲。中國烹飪協會日前出版的《2018年中國餐飲產業發展報告白皮書》顯示,截至2017年,我國餐飲業服務網點從1978年的12萬戶發展到2017年的465.4萬戶,涉及門店數超過800萬個。
此外,餐飲廚藝傳承和經營管理職業教育也得到了快速發展。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備案結果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開設烹飪工藝與營養專業的院校有85所;2016年起專業名稱改為烹調工藝與營養專業,開設院校121所,2018年增至176所,較2013年猛增107.1%。
如今,“超市+餐飲”幾乎已成新零售業態創新的標配,可以一站式滿足消費者的餐飲、購物等多方面需求。但每到節假日,由于客流量大,消費者往往需要排隊等位就餐。
可以說,目前餐飲業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經營多元化、收入多元化的階段。借助互聯網和大數據提升運營效率和營銷轉化率,餐飲企業已開始呈現出“全零售”屬性,即“堂食+外賣+外送+流通食品”多核驅動,通過新技術、新工具探索盈利新模式。
餐飲在線化是大勢所趨,而且還在繼續深入。典型的消費體驗就是提前點、到店吃,不再需要到店排隊、點菜,甚至排隊付款開發票等,所有就餐環節都在線完成。
隨著信息技術在餐飲業應用逐步深入,借助移動互聯網發展,外賣外送已成為消費者“自己做飯”和“在外堂食”以外的第三種常規用餐模式。
數據顯示,2017年線上外賣市場規模突破3000億元,與2011年的203.7億元相比,增長了13.6倍。外賣住宅區訂單交易額占比已達50%,從這個角度看,外賣取代的不是堂食而是在家做飯。
如今,從美食團購、外賣、外送,再到用高科技代替人工,包括智能系統代替點餐員、收銀員,包括迎賓機器人(13.81 +0.00%,診股)、服務機器人、智能炒菜機、刷臉支付,乃至無人餐廳,科技創新正在引領餐飲行業發展。
繼肯德基、德克士后,2018年眾多餐飲企業的智慧餐廳陸續登場亮相。老字號五芳齋聯手阿里口碑APP,在杭州打造了旗下首家“無人智慧餐廳”;周黑鴨和微信共同打造的“智慧門店”亮相深圳,刷臉進門、點贊支付;阿里口碑和味多美共同打造的“無人智慧面包店”在北京亮相,顧客可24小時下單取貨;京東旗下首家“未來餐廳”亮相天津,提供機器人服務及菜品制作。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姜俊賢表示,預計未來3年到5年,智能科技將大面積地滲透餐飲業,從而影響整個餐飲行業。
餐飲產業未來發展,可以概括為線上線下一體化、供應鏈垂直整合以及餐飲零售化三大趨勢。通過線上線下一體化、數據化、科技化,未來餐廳可以把每一位顧客變成用戶、每一個用戶變成會員,店長可以通過大數據了解每個顧客,提供千人千面的服務,這是餐飲業必將面臨的一次革新。
目前,中國餐飲業經營業態多元化、個性化和細分化趨勢增強。未來消費升級趨勢進一步加強,餐飲企業要主動調整業態結構,深入探索差異化服務,創新業態形式,避免業態同質化,在個性化、智能化、體驗化等方面進一步精耕細作。
來源:經濟日報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35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