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風云激蕩大時代。
餐飲業一直是貼近民生的行業,河南人的餐桌從食物匱乏到豐富多樣,餐廳從單一菜系到各地特色再到全球美食,飲食偏好從量大實惠到重口味刺激,再到鮮咸中和以及重視食材本味……飲食口味的變化,也反映著老百姓生活水平和就餐理念的變化。
40年來,豫菜在河南經歷了從強勢到沒落再到回歸的過程。
餐館從國營店為主到民營企業成為主流,河南廚師從“上不了臺面”到走進聯合國,豫菜名片從燴面、胡辣湯到黃河大鯉魚……這些變遷,記錄了河南餐飲的復興史,也見證了一代豫菜人的奮斗史。
阿五黃河大鯉魚創始人 樊勝武
阿五黃河大鯉魚創始人樊勝武,便是其中的優秀代表者。
80年代:餐飲江湖風乍起
1986年,那是一個春天。
穿著黑布鞋的農村少年樊勝武站在人來人往的鄭州街頭,除了兜里僅有的30塊錢和心中的夢想,他幾乎一無所有。
走進鄭州福壽街的一家飯店當小工時,17歲的樊勝武未曾想到,一個風起云涌的大時代剛剛開啟,許許多多像他一樣的奮斗者即將在這片土地上書寫屬于自己的傳奇。
彼時,改革開放的春風已吹遍南方沿海地區,對于身處內地的河南來說,這個進程來得似乎稍晚一些。在樊勝武的記憶中,1987年鄭州街頭像樣的飯店基本上都是國營企業,水上餐廳、中原飯莊、少林菜館……幾乎沒什么外來菜系,都是本地口味的河南菜。
直到八十年代末,鄭州陸續開起了幾家川菜、粵菜館,餐飲江湖突然有了漣漪。整個餐飲行業的格局開始變化,私營餐廳大量出現,帶來了各地的菜系、新潮的裝修、細致的服務……全新的體驗吸引著市民們,傳統餐飲企業受到了不小的沖擊。
各大菜系逐鹿中原
殺魚擇菜的廚工樊勝武也在這時辭去了這個小店的工作,到更大的餐飲名店學習,他怕的不是吃苦,而是學不到新的東西。背上行囊,少年目光堅定地走向了90年代。
90年代:豫菜的失落
上世紀90年代,餐飲行業在這10年間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除了四川菜、廣東菜,上海菜、湖北菜、湘菜……更多外來菜系進入河南市場,大批餐館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隨著交通物流的發達,食材也更加多樣,新鮮的海鮮、進口的調料、各地的特產,讓河南人餐桌上的菜品愈發豐富起來。
樊勝武也在鄭州闖出了一片天地——他離開福壽街的小飯館,去杜康酒家當學徒,再到臺灣大酒店當廚師,一路成為亞細亞飯店、河南國際飯店行政總廚……改革開放的大環境,讓這個有想法、肯努力的農村孩子通過個人奮斗實現了魚躍龍門式的成功。
1999年,樊勝武在河南國際飯店擔任行政總廚
在上世紀90年代末就拿到六位數年薪,樊勝武無疑是人們眼中的“人生贏家”,但他并沒有滿足于此,止步不前。他去各地交流學習,參加廚藝比賽,組織烹飪聯誼會,傳播飲食文化……這些努力,不僅是為了證明自己,更是為了推廣豫菜。
“那時各種外來菜系競爭激烈,豫菜館生存很艱難,豫菜師傅也很難找到像樣的工作,只能跑到廣東學做菜,再學幾句粵語,回來就成了廣東廚師,收入比河南師傅高幾倍。”一直有豫菜情結的樊勝武很不甘心,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讓更多人認識豫菜、了解河南烹飪文化。
00年代:戰國時代,豫菜回歸
經過10年混戰,河南餐飲行業在21世紀初開始形成一個穩定的格局。大浪淘沙中生存下來的品牌們如戰國時代諸侯分立,各有各的市場份額和客源。
當時很火的阿慶嫂、人和,以及很多豫菜館做的其實是河南菜,但它的對外叫的是私房菜、迷蹤菜、江湖菜,就是不敢叫豫菜。那時候,沒有人去打“豫菜”的招牌。
2004年春天,樊勝武在眾人的質疑中放棄了穩定的高薪工作,在鄭州建業路開了一家180平米的小餐館,第一次打出“新派豫菜”的概念。
2004年,樊勝武在鄭州建業路創辦阿五第一家店
從剛開始的餐廳冷清,到客人口口相傳之后的火爆,只用了半年時間。餐館門口常年排隊叫號,甚至有黃牛倒號,這在當時是前所未有的。
“生意火了之后,各地都有人要來加盟,高峰期陸續開了四五十家,開到了北京、深圳、美國、法國、澳大利亞。這些加盟店生意也都很火,這充分說明,不是豫菜不行,是以前沒做好,沒有與時俱進。”
樊勝武重新帶火了豫菜,越來越多的豫菜館在各地陸續開業。在樊勝武看來,豫菜不是差在實力,而是差在創新和推廣。他陸續舉辦了“讓豫菜站起來”“豫菜抱團打天下”“讓世界品味中原”等一系列活動,到世界各地傳播推廣豫菜文化。
2014年,阿五舉辦“讓世界品味中原-豫菜品鑒宴”
“豫菜如果已經像北京烤鴨、四川麻婆豆腐那樣的認知度,還用做這些嗎?對我來說這就是歷史使命,是時代需要這樣一個人、一個品牌去做這些事。”樊勝武如是說。
10年代:聚焦單品,打造名片
2010年以后,餐飲行業有了新的風向,競爭更加激烈,2015年阿五美食更名為阿五黃河大鯉魚,隨后魯班張更名蔥燒海參,煜豐美食更名為煜豐汴京烤鴨……各大餐飲品牌都在“戰略聚焦”,試圖打造一個個有代表性的品牌。
社會經歷了幾十年的迅猛發展,人們被大時代裹挾著匆匆向前,終于開始放緩腳步,反思自身。一股腦跟風、重量不重質的時代已經過去,“一生專注一件事”的大國工匠精神成為人們推崇的對象,餐飲品牌們開始轉型、聚焦。
“最能代表豫菜的菜品到底是什么?”樊勝武思索了很久,他的目光落在了阿五創辦以來最暢銷的黃河大鯉魚,已經銷售了幾百萬條的紅燒黃河鯉魚,年年有余、魚躍龍門、無魚不成席……中國傳統語境中,有太多關于鯉魚的吉祥寓意和文化內涵。黃河大鯉魚,無疑是最能代表河南文化的特色菜。
2015年,一夜之間,阿五更名“阿五黃河大鯉魚”。樊勝武永遠記得更名之初的那段至暗時刻,外部的質疑,內部的不理解,客流斷崖式下降,十幾名高管離職……樊勝武夜夜失眠,賣掉多套房做產品升級和宣傳推廣,經歷了一段艱難的低谷期。
2015年7月28日,阿五門頭一夜之間全部更換
2017年,阿五黃河大鯉魚終于走出轉型的陣痛,業績比更名前上升了30%,還作為豫菜代表走進了聯合國。黃河鯉魚漸漸成為河南餐飲業的一張名片,越來越多的飯店開始主推鯉魚,接待外地客人吃一份黃河大鯉魚成為“有面子的事”。“鯉魚效應”影響著整個豫菜行業的發展。
愿景:豫菜的黃金時代
關于阿五的未來,樊勝武有自己的想法:“不做加盟,不上市,不眾籌,不盲目擴張,而是走直營模式,穩步發展,專注豫菜,打造品牌,最終把黃河鯉魚打造成為河南的一張美食名片,讓更多人愛吃黃河鯉魚!
阿五黃河大鯉魚鄭州英協路店
2017年,河南餐飲業收入達到2700多億元,穩居全國第四,然而屬于豫菜的份額還是太少。
“在四川、湖南、廣東,本地菜永遠占據最大的市場份額。豫菜目前品牌企業太少、體量小、影響力也不夠,還需要繼續做大做強。我很高興看到魯班張、煜豐、阿莊等一批主打豫菜的品牌正在崛起,大家開始注重食材升級、品牌塑造。未來五到十年,豫菜一定會更好。”
河南特色招牌菜-阿五紅燒黃河大鯉魚
初心易得,始終難守。這花花世界充滿了誘惑、錯覺、虛假的驚喜與不值得深究的美麗,難得的是保持對事物最純粹的熱愛,堅持自己最初的激情與畢生的理想。
樊勝武對豫菜有著深深的情結,那是生養哺育他的桑梓味道,是百菜之源、菜系之母,他深信,五味調和、質味適中的豫菜終有一天會成為主流。樊勝武和他的黃河大鯉魚,將繼續以領跑的姿態,帶領豫菜走向屬于它的黃金時代。
點擊視頻觀看《給河南一道名菜》
文:王惟一
來源:豫菜品牌圈
推薦:餐飲經理人
微信(ios系統)又改版啦~
為了便于找到我們公眾號,不讓我們失散~
快把我們設置為星標吧!
2019年雜志訂閱
2019年雙刊雜志訂閱
現在訂閱
將獲贈價值3200元的大禮包!
價格全年不變
禮品月月減少~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訂閱界面~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35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