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節約食物 餐前行禮 ——中華“餐前捧手禮”在京發布


    近日,習近平主席對制止糧食浪費做出重要指示,社會各界積極響應,迅速行動。2020年8月28日下午,“食事兒圓桌——節約食物 餐前行禮”活動在北京SKP四層RENDEZ-VOUS舉行,專家學者、企業名家、主持名嘴、熱心觀眾匯聚一堂,就制止食物浪費,推廣餐前禮儀暢所欲言、傾情分享,北京東方美食研究院院長劉廣偉現場發布《中華“餐前捧手禮”規范》《中華“餐前捧手禮”教程》,呼吁全社會行動起來,節約食物,餐前行禮。


    嘉賓暢談節約食物、餐前行禮


    此次活動是“食事兒圓桌”的第一場,由北京東方美食研究院主辦,北京SKP圖書文化協辦。“食事兒”,顧名思義,就是食物生產、食物利用等所有與“食”相關的行為及其結果。


    “食事兒圓桌”活動采取文化沙龍的形式,以社會中大大小小的“食事兒”為話題,每場邀請3-4位嘉賓,以平等的身份暢談所見所感,為推動解決現存的各種食事問題貢獻智慧和力量。


    活動現場,全國政協常委、人類學博士白庚勝,世界中餐聯合會名廚委主席、大董餐飲投資集團董事長董振祥,食學學科體系奠基人、北京東方美食研究院院長劉廣偉圍繞我國食物浪費的現狀,我國餐飲禮儀中為何沒有餐前禮儀,以及推廣餐前禮儀的價值和難度等問題各抒己見。丹麥王國駐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羅蔓蕊女士作為特別嘉賓,以視頻形式出席,介紹了丹麥的餐前禮儀和制止食物浪費的舉措。


    食物浪費7類型


    我國的食物浪費可劃分為7種類型,即損失型、丟失型、變質型、奢侈型、時效型、商競型和過食型,其中前三種類型主要存在于食物生產環節,后四種類型主要存在于食物利用環節(如下圖所示)。


    食物浪費7類型


    具體地說,損失型浪費指食物在生產加工過程中產生的食物損失,導致食物未被利用,如莊稼收割不凈等。丟失型浪費指食物在生產加工過程中被丟失,導致未被利用。變質型浪費指食物在生產加工過程中變質,導致未被利用。奢侈型浪費指食物利用過程中的鋪張,導致食物未被利用,即所謂的“舌尖上的浪費”。時效型浪費指時效標準不當導致食物未被利用。我們都知道,食物質量的衰減是有一個過程的,剛剛進入衰減期的食物,并不是馬上就不能食用,如果當即將其銷毀,既浪費資源,也浪費人力物力。由于惡性商業競爭,導致食物未被人類利用的浪費叫作商競型浪費。例如商家為了維持既有價格,寧可把牛奶倒進海里也不降價銷售。食物攝入量長期超過人體正常需求導致的浪費叫作過食型浪費,這種行為既浪費食物,又浪費醫療資源。


    現場一角


    食物浪費7場景


    食物浪費不僅存在于餐飲行業,也存在于食物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從整體來看,我們可以把它歸納為食物直獲、食物馴化、食物加工、食物貯存、食物運輸、食物銷售(餐廳等)、食物利用(吃)7個場景(如下圖所示)。

    食物直獲浪費指人類在食物采摘、狩獵、捕撈、采集過程中產生的浪費。食物馴化浪費指人類在食物種植、養殖、馴化過程中產生的浪費。食物加工浪費指人類在食物的碎解、烹飪和發酵過程中產生的浪費。食物貯存浪費指人類在存儲食物過程中造成的食物丟失、損壞等數量上的浪費,以及食物變質、丟棄等質量上的浪費。食物運輸浪費指由于運輸方式落后等原因造成的食物損失、丟棄、變質等現象。食物銷售(餐廳等)浪費指由于食物賣不完造成的變質、丟棄等現象。食物利用(吃)浪費指食物攝入過多造成的浪費。


    餐前禮儀的必要性


    食物浪費是一個復雜而頑固的問題,也是一種社會陋習,要從根本上革除它,僅僅依靠集中整治、教育灌輸、專項立法是不夠的,還必須培養每個人對食物的善待之心、珍愛之心、敬畏之心。餐前禮儀,就是通過某種特定的儀式,構建一種認知上的共識,以加深每個人對食物重要性的認知與理解,強化每個人珍惜食物、尊重食物的意識,使節約食物成為一種群體性的行為習慣。


    現場觀眾提問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各種璀璨的飲食禮儀不勝枚舉,然而,我們唯獨缺少民間普及的敬畏食物、節約食物的餐前禮儀。如何能夠徹底、持續地解決食物浪費問題,確立一個可以普及的餐前禮儀是當務之急。


    中華“餐前捧手禮”


    為此,北京東方美食研究院院長首創了中華“餐前捧手禮”,它由一組手勢和一句話組成,可以概括為“捧手貼心吟,粒粒皆辛苦”。在活動上,劉廣為宣讀了《中華“餐前捧手禮”規范》,播放了《中華“餐前捧手禮”教程》視頻,并親自演示了這一禮儀,他向全社會發出呼吁,號召每一個人心懷敬畏,餐前行禮,發自內心地理解善待食物、珍視食物。


    北京東方美食研究院院長劉廣偉講解《中華“餐前捧手禮”規范》


    《中華“餐前捧手禮”規范》內容如下:


    中華“餐前捧手禮”規范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在飲食上有許許多多的禮儀。但是,唯獨缺少一個敬畏食物、節約糧食的餐前禮儀。這是浪費食物的頑疾陋俗得不到徹底解決的重要原因。浪費食物的本質是不當的食事行為,改變固有的不當行為習慣是非常艱難的,需要確立一個日常的行為儀式持續矯正。為此,食學科學體系奠基人劉廣偉先生首創了本禮儀。


    一、名稱:中華“餐前捧手禮”。

    二、簡稱:捧手禮。

    三、解讀:捧手貼心吟,粒粒皆辛苦。

    四、行禮范圍: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每一個人,每一個中國人。

    五、行禮要求:自覺行禮,心存感恩。每餐前,先行禮,后吃飯。

    六、儀式:由一句話和一組手勢組成。


    1. 一句話:粒粒皆辛苦。或其他更適合本地習俗的敬畏食物的俗語、諺語。

    2. 一組手勢:雙手捧起并貼在胸前。具體分為六個步驟。

    第一步,端坐在餐桌前,雙手放在雙腿上。

    第二步,伸出雙手,掌心向上,雙手四指相疊,搭在一起。男士右手在上;女士左手在上。

    第三步,捧起手掌,拇指搭在食指上,牢牢攏緊,形成碗狀。猶如捧著清泉,不能漏掉一滴。

    第四步,吟誦(或默念)“粒粒皆辛苦”,同時把雙手移到胸前。

    第五步,把雙手貼在胸前放平,男士左手在外;女士右手在外。語畢,停留3秒。

    第六步,把雙手放回雙腿上。禮成。


    七、圖示:

    確立“中華“餐前捧手禮”,根治浪費食物的頑疾。讓珍惜食物不僅停留在經典詩歌中,讓制止食物浪費不僅是一時的運動,讓節約食物成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中的一個實踐組成,讓敬畏食物的“捧手禮”成為我們世代傳承的文化基因。


    為此,我們向全國人民發出倡議:敬畏食物,餐前行禮。


    希望有更多的組織、更多的媒體參與進來,共同推動中華“餐前捧手禮”的普及。



    現場演示中華“餐前捧手禮”


    中華餐前禮儀已經遲到,但她不應成為中華禮儀大家庭中的缺席者。踐行餐前禮儀,讓節約食物成為每一個中國人發自內心的行動,成為每一個中國人的日常行為、持續行為、生活習慣。


    活動合影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38624.html

    (0)
    上一篇 2020年8月29日 20:12
    下一篇 2020年8月29日 20:3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