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里土氣的地鍋菜最近在北方特別火。尤其是在秋冬季,口味濃香、制作快捷、品類多樣的它自然能博得更多食客的青睞。下文中,我們邀請映像徐州的總廚廉可、徐亮和常州王家味的總廚張健三位師傅來為大家介紹地鍋菜的制作方法。
地鍋小公雞
預處理
1.小公雞1只(凈重800克)剁成3厘米見方的塊,沖洗去血水。2.鍋內放入色拉油、熟豬油各50克,燒至五成熱時,放入小料(蔥段、姜片各50克,大蒜子75克,八角3顆,花椒3克,干辣椒20克)煸香,下入雞塊,中火炒至肉變色,烹入料酒50克、老抽10克、醬油20克炒至雞肉上色,再加入骨頭湯沒過雞塊,放入調料(鹽4克,白糖7克,雞粉10克,白胡椒粉3克)調味,下入青椒塊50克,大火燒開,改小火燜至雞肉完全成熟,關火。
起菜
客人點菜時,將提前燒好的小公雞倒入鍋內,將鍋置于火上燒開,此時貼入一圈面片,蓋上鍋蓋,中火燒3分鐘-4分鐘,揭蓋,撒入香菜2克,即可上桌。
客人點菜時,將提前燒好的雞肉和湯汁裝入鐵鍋內
1
小面劑子放入清水中浸泡
2
小劑子用大拇指按扁
3
抻拉成長條
4
劑子放在右手上,用左手搓壓成面片
5
做好的面片
6
湯汁燒開后貼入面片
7
貼滿面片后加蓋燜制
8
在線答疑
Q 最近一段時間,為何地鍋菜這么火?
A 地鍋菜起源于蘇北和魯南交界處的微山湖地區。因是魚米之鄉,勞作后的村民就地支起鐵鍋燒柴禾,將捕撈的鮮魚、面餅混入鐵鍋煎食,產生了這種飯菜合一的烹調方法。我感覺地鍋菜能受到食客和餐飲同行的認可,有4大優勢:一是地鍋菜大都是現場制作的,這種形式很容易吸引食客的目光;二是地鍋菜口味大都很家常,選料、口味也都變化萬千,所以在全國都能推廣;三是面菜結合的方式,豐富了口味,也讓菜肴看上去很實惠;四是菜肴可以提前預制,客人點菜后5分鐘之內即可上桌,而且菜肴還可以保溫。
Q 如何提高地鍋菜的上菜速度?
A 用來制作地鍋菜的原料多是葷料,所以我們都是提前將葷料加工制熟,客人點菜后將預處理后的原料和湯汁一起倒入鐵鍋內,燒開后即可貼面片。
Q 地鍋菜上桌需要保溫嗎?
A 如果天氣比較熱,菜肴上桌后不需要加熱;若是冬天制作這道菜,最好加熱食用。
Q 地鍋菜使用的面團是如何加工的?
A 做法很簡單,取普通面粉500克加入生雞蛋60克、水200克和成面團即可。如果在和面時,加入少許鹽,做好的成品口感更筋道。
Q 面團為何都是團成小塊,放在水中呢?
A 我們都是提前將面團分成小劑子,然后放入水中浸泡面團,這樣更利于后期面片的成形。
這里再分享個小訣竅:如果是夏季制作地鍋菜,小面劑放入冷水中浸泡即可;若是冬天制作,要將其放入溫水中浸泡。若是想讓面片口感更好,可以將其放入冷的色拉油中浸泡。至于小面劑的浸泡時間,最好控制在5分鐘左右。
Q 制作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些什么呢?
A 總的來說,地鍋菜的加工過程都不復雜,但是起菜過程比較關鍵。一般來說,將預處理后的原料和湯汁一起倒入鐵鍋內,大火燒開后即可貼面片,面片貼完后蓋上蓋子,繼續加熱3分鐘-4分鐘即可上桌,加熱時間不能太久。
Q 有些人會在地鍋內先墊入圓蔥絲再放入其他輔料,您怎么看?
A 在徐州,制作地鍋菜時底部是不放圓蔥絲的。不過也要根據食客的口味來確定。食客喜歡,我們就放;食客不喜歡,我們就不放。
Q 有些人制作的地鍋菜面片是平鋪在菜肴上的,還有些人制作的地鍋菜面片是全部貼在鍋邊的。哪種效果更好呢?
A 這兩種呈現方法都是可以的,但我們基本上都是采用第一種成菜方法。第二種成菜方法的好處是能夠讓食客看到菜肴的食材,因此在烹制時要先貼面片,后下入燒熱的菜肴和湯汁。
地鍋鱔魚三鮮
制作地鍋鱔魚三鮮的用料
1
鍋內炒香小料
2
放入蔥、姜爆香
3
下入醬料炒出香辣味
4
倒入骨頭湯
5
客人點菜時,下入提前燒好的用料即可
6
預處理
1.提前殺好的鱔魚150克切成長10厘米的段,表面打上一字花刀,入沸水中加入料酒10克大火焯透,撈出沖涼。2.速凍牛鞭150克自然解凍,放入冷水鍋內,下入蔥段、姜片、料酒各15克煮熟,撈出打一字花刀。3.雞腰100克焯水。4.鍋內放入菜子油100克,燒至五成熱時,放入小料(蔥段、姜片、蒜子各30克,八角2顆,花椒5克)爆香,下入郫縣豆瓣50克炒出香辣味,下入三種原料,倒入骨頭湯沒過原料,用調料(鹽、老抽各5克,雞粉、蠔油各10克,白糖、白胡椒粉各3克)調味,放入香菜根2個,大火燒5分鐘-6分鐘至原料成熟,離火。
起菜
客人點菜時,將提前燒好的原料和湯汁倒入鐵鍋內,將鍋置于火上燒開,放入蒜子100克、小米椒5個,貼入一圈面片,蓋上鍋蓋,中火燒3分鐘-4分鐘,揭蓋,撒入香菜1克,即可上桌。
地鍋嘎魚
預處理
1.小嘎魚(即黃臘丁)800克宰殺制凈。2.鍋內放入色拉油、熟豬油各50克,燒至五成熱時,放入小料(蔥段、姜片各50克,大蒜子100克,八角3顆,花椒5克,干辣椒20克)煸香,下入嘎魚,中火煎香,烹入料酒、米醋各100克,老抽10克,倒入骨頭湯沒過魚肉,放入調料(鹽10克,白糖、雞粉各15克,白胡椒粉3克)調味,再下入香菜根20克、拍蒜6粒,蓋上蓋子燜至魚肉八成熟,關火。
起菜
客人點菜時,將提前燒好的嘎魚和湯汁倒入鍋內,將鍋置于火上燒開,此時貼入一圈面片,蓋上鍋蓋,中火燒3分鐘-4分鐘,揭蓋,撒入香菜2克,即可上桌。
地鍋排骨
預處理
1.排骨600克洗凈,剁成比骰子略大一點的塊,焯水后撈出洗凈;干豆角用清水浸泡回軟。2.鍋內放入色拉油、熟豬油各50克,燒至五成熱時,放入小料(蔥段、姜片各50克,大蒜子25克,八角3顆,花椒5克,干辣椒20克)煸香,下入排骨塊生炒至肉變色,烹入海天蠔油、料酒各15克,老抽20克,倒入骨頭湯沒過排骨,放入調料(鹽10克,白糖5克,雞粉14克,白胡椒粉3克)調味,大火燒開,小火燜30分鐘,放入浸泡好的干豆角260克,燒至排骨成熟,放入青、紅椒塊各15克,離火。
起菜
客人點菜時,將提前燒好的豆角、排骨和湯汁倒入鍋內,將鍋置于火上燒開,此時貼入一圈面片,蓋上鍋蓋,中火燒3分鐘-4分鐘,揭蓋,撒入香菜2克,即可上桌。
地鍋素三鮮
預處理
1.去皮土豆250克、茄子300克、番茄260克分別洗凈,均切成小厚片。2.鍋內放入色拉油1千克,燒至五成熱時,放入土豆塊,小火炸至色澤金黃,撈出控油;再下入拍粉的茄子塊,小火炸熟,撈出控油。
起菜
客人點菜時,取鐵鍋燒熱,放入色拉油和熟豬油各50克,下入小料(蔥段、姜片各50克,大蒜子20克,八角2顆,花椒2克,干辣椒5克)煸香,下入茄子和土豆,倒入骨頭湯沒過原料,大火燒開,用醬油、鹽、白糖各5克,雞粉15克調味,放入番茄、青椒片20克,貼上面片,蓋上蓋子,中火燜3分鐘即可上菜。
地鍋菜制作表
我們制作的地鍋菜面片都是平鋪在原料表面的,所以從外形上看,所有的地鍋菜都跟“地鍋鱔魚三鮮”的成品圖是完全一樣的。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學習地鍋菜,我們再給大家分享4道熱銷的地鍋菜做法:
菜名
主料
制作方法
地鍋干筍牛腩
牛腩肉40 0克,泡好的
干筍200克。
預處理 1.牛腩切成3厘米見方的小塊,漂水30分鐘,焯水;提前發好的筍干切成長
10厘米的段。2.鍋入菜子油100克,燒至五成熱時,放入小料(蔥段、姜片各30克,
八角2顆,花椒、白芷各2克,干辣椒節10克)爆香,下入辣妹子醬30克、郫縣豆瓣15
克炒出香辣味,倒入骨頭湯800克燒開,濾出料渣,放牛肉燜至八成熟,下入筍干燜
熟,用鹽、雞粉各10克,白糖5克,白胡椒粉3克調味。
起菜 將提前燒好的原料和湯汁倒入鐵鍋內燒開,放入小米椒10個、蒜丁50克,貼
面片,蓋上鍋蓋,燒3分鐘-4分鐘,揭蓋,撒入香菜2克上桌。
地鍋干茶樹菇
泥鰍
中號泥鰍40 0克,泡好
的茶樹菇200克。
預處理 1.泥鰍宰殺,焯水。2.鍋入菜子油100克,燒至五成熱時,放入小料(蔥段、
姜片各30克,八角2顆,花椒2克,干辣椒節10克)爆香,下入郫縣豆瓣30克炒出香
辣味,倒入泥鰍和骨頭湯800克燒開,用鹽、雞粉、蠔油各10克,白糖5克,白胡椒粉
3克,香菜根2個調味,出鍋倒入高壓鍋內,上氣后壓15分鐘。
起菜 將茶樹菇倒入鐵鍋內墊底,放入燒好的泥鰍和湯汁燒開,放入小米椒5個、蒜
丁50克,貼面片,蓋上鍋蓋,燒3分鐘-4分鐘,揭蓋,撒入香菜2克上桌。
地鍋雜魚
昂公魚、太湖小白魚、
小鯽魚各1條,小黑魚半
條(重約250克)。
預處理 1.魚宰殺制凈,在魚肉兩面分別打一字花刀。2.熟處理做法同“地鍋干茶樹菇泥鰍”,只是菜肴不需要壓制,直接加湯燒7-8分鐘即可。
起菜 方法同“地鍋干茶樹菇泥鰍”。
地鍋牛三寶
牛鞭200克,牛蛋、牛腩
各150克。
預處理 方法同“地鍋鱔魚三鮮”,只是調味時,增加了大紅袍火鍋底料50克。
起菜 方法同“地鍋鱔魚三鮮”。
看得不過癮?
不要緊,《烹飪藝術家》雜志有更多精彩。還有時下最新、最旺的熱菜、融合菜、面點……有圖有視頻,拿走就能用。
↓2020年《烹飪藝術家》雜志↓
掃碼即可訂閱!
↓↓↓
2020《烹飪藝術家》(全年12本)
往期推薦
1 | |
2 | |
3 |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39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