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對這一次起于武漢的疫情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鐘南山院士日前發聲:“此次肺炎疫情的病源,很大可能是來自野生動物。”
在某些國人眼里,吃“野味”甚至可以是身份高貴的象征,是有錢的象征,是“混得比較好”的象征。不過出售、經營、食用野生動物,可能會要了你命。
我們一起看看下面這組圖:
經歷過17年前SARS的朋友應該還記得,當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讓很多人染上了病毒,并且讓很多人深刻了解到食用野生動物帶來的危害。但遺憾的是,即便有此前的SARS案例,還是有人頂風作案。
“SARS冠狀病毒的貯存宿主是中華菊頭蝠,中間宿主是果子貍,病毒是通過蝙蝠傳播給果子貍,才傳播給人的。”
如今,大街上很多餐飲店都關門了,原本各家售賣出去的年夜飯也遭到了消費者的退訂,那些大牌餐飲店,比如海底撈火鍋、喜茶等消費者驟降,往日門口排隊的現象已經不見蹤影。
為幫助餐飲業正確了解相關知識,切實做好防護措施,同時消除不必要的恐慌,現根據國家衛健委指南及WHO官方發布指引,整理出以下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1、高度重視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可能引起的風險,按照當地疾控部門、市場監管部門的工作指引,做好員工培訓工作,做足防控措施。
2、禁止采購不明來源的野生動物、活體動物和其他食品,做好索證索票工作。盡可能避免與任何表現出呼吸道疾病癥狀(如咳嗽、打噴嚏)的人密切接觸,避免與養殖或者野生動物、生病動物或變質肉接觸,避免與生鮮市場內的流浪動物、垃圾廢水接觸。
3、做好每天晨檢記錄建檔,發現有發熱、感冒、咳嗽癥狀、呼吸道感染的員工要立即停止上班,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
4、餐食分餐、明檔操作、熟食加工的操作員工要戴好口罩上崗,每天及時更換口罩。
5、餐廳、食堂空間要打開窗戶,保持空氣流通。如是密閉的空調空間,要保持新風系統正常運作,定期對空氣過濾裝置進行清潔消毒。
6、確保餐用具消毒后使用,每天對保潔空間進行酒精消毒。有條件的企業,可定期對食堂餐廳地面、電梯空間進行消毒。
7、保持個人清潔衛生,特別制備食物前、餐前便后、上班之前、回家后、接觸垃圾、撫摸動物后,要用流動水和皂液洗手,手部揉搓時間不少于15秒。
8、生食、熟食之間加工要洗手;食品加工要充分熟化,確保加熱食品的中心溫度不低于60℃;外送餐食的保溫箱、物流車廂及物流周轉用具要每天清潔消毒。
9、對消費者進行發熱癥狀提醒,盡量防控有發熱、感冒、咳嗽癥狀、呼吸道感染的消費者進入,有條件的門店可配備紅外線測溫儀。
10、對從武漢地區節后回流員工的進行必要的測溫檢查,避免發熱員工上崗。
面對近期新型冠狀病毒,已經有很多餐飲企業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全力著手防范,嚴格把控食品安全,加強防護工作,并制定相關《新型冠狀病毒安全運營防控措施》,全力為顧客和員工做好安全防范,為客人提供安全的用餐環境。
不言而喻,病從口入說的一點不假。人類的貪欲,越過邊界的無知行為將自身置于危險之中。
綠色廚藝大使——拒烹野生動物的張興國說了這樣一句話:
如果野生動物滅絕了,人類離滅絕還會遠嗎?
早在2001年1月26日,北京東方美食、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等單位在北京發起“百萬中餐職業廚師拒烹珍稀野生動植物簽名”。
其主題是“珍惜自然,拒烹珍稀野生動植物”,強調在維護生物多樣性的基礎上,弘揚中國烹飪的多樣性,強化環境保護。
該活動采用招聘“綠色廚藝大使”,組織廚師傳播“拒烹”理念,在“拒烹”條幅上簽名的方式進行。
以珍愛自然,拒烹珍稀野生動植物活動為簡稱的“拒烹”。處于中間環節,一頭連接的是“拒售”——從商家的角度;一頭連接的“拒食”——從食客,也就是消費者的角度,而廚師無疑是這三環中極其重要的一環——拒烹。
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為了全人類的公共安全,為了維護大自然的多元生態,禁絕野味市場!
我們餐飲人更要加強自律,只有我們做到不買不賣不做,才能更好的避免此類疫情的再發生!
作為有社會責任感的餐飲人,我承諾:拒烹、拒食、拒售野生動植物,珍愛生命,從我做起!
贏得尊重,就是這么簡單!
我支持,我轉發!
點
“閱讀原文”,對抗疫情,請您助力!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39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