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豆腐宴文化主題酒店是泰安大紅船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本土文化內涵的餐飲品牌。
泰山豆腐宴文化研究院理事長、創始人之一王小剛憑借自己對泰山文化的熱愛和了解,開始組織人員深入挖掘豆腐文化。
本期我們一起來了解,看他們是如何用做文化的視角做餐飲,將泰山豆腐宴由家常菜推向了品牌化餐飲。
以文化提升品牌溢價
“泰山豆腐宴”是一家以豆腐文化為主題的特色餐廳。與傳統的豆腐宴不同,在這里品嘗到的不僅是豆腐菜品,更是泰山的文化味。
2016年,泰山豆腐宴入選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它以泰山豆腐為主材料、重現史料記載皇家御膳的菜品,成為可供市民、游客享用的泰山特色飲食。
做旅游出身的王小剛懂文化、有情懷,他認為:“用做文化的視角做餐飲,為餐飲長久的發展找到文化的根基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為了讓泰山豆腐宴走上游客的餐桌,2009年,還在從事旅游行業的王小剛,憑借自己對泰山文化的熱愛和了解,和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開啟了泰山飲食非遺探索之路。
“泰山三美里的豆腐,是每次游客都會提及的話題,它真正蘊含了什么泰山文化呢?”帶著這樣的疑問,經過近3年的研究,團隊們深入挖掘泰山豆腐文化,還原泰山帝王封禪御宴,邀請了許多專家學者前來品鑒指導。
他們成立了泰山豆腐宴文化研究院,經過挖掘整理,大膽探索創新,終于形成了既有歷史淵源又有地方特色的泰山豆腐宴。
一道菜一文化
王小剛告訴記者:“把文化做成菜,菜就有了文化,而泰山文化又可以用菜的形式展示出來。”泰山豆腐宴所有的菜品都是文化的呈現形式,品的不是菜的味道,是文化的滋味。
例如代表菜品:太極福壽羹,其以菜品的形式展現了上古時代登臨泰山的太昊伏羲氏,其始做太極八卦,恰恰與泰山的地理地貌如此吻合,泰山前有汶水西流,后有黃河東渡,舉頭可見日月同輝,這就是齊魯太極。
用豆腐切丁的工藝制作太極中的動陽,用海苔制作靜陰,再添加泰山四大名藥的靈芝破壁孢子粉,以達到養生的效果。
多業態有機融合
發掘盈利點
有了特色,就有了源源不斷的客源。
旅游團隊、研學團隊慕名而來,最紅火的時候,年接待量達到了50余萬人次,其中,研學團隊就達到了8000余人次。
王小剛說:“泰山豆腐宴是以文化體驗作為吸引點,以品鑒傳播作為營銷點,給最普通的食材賦予文化的價值。”
像豆腐宴一樣,在包羅萬象的各文化層面中找到落腳點,以點切入,深入挖掘,由點及面,精雕細磨,轉化創新,讓隱形文化顯形,打造核心競爭力,才能做出特色,取得市場的認可。
為了做大泰山豆腐文化,他們開辟了600平米的豆腐博物館,將餐館做成了以豆腐為主題的“文化空間”。
泰山豆腐宴通過餐館+博物館的形式,在一定空間內,將文化、旅游與餐飲、研學等多要素、多業態進行有機融合,再造了一個旅游景點,形成了多樣化的文旅產品。
在多業互動互補中,找到項目的盈利點,探索出了讓游客爬泰山、賞非遺、品豆腐、知文化的高端餐飲經營模式。
創始人、泰山豆腐宴非遺傳承人吳士國講述:“泰山豆腐宴貴在文化價值,通過菜品的形式對泰山文化加以詮釋,能幫助消費者更好地了解這一文化載體。”
如今,登中華泰山,品豆腐國宴,已逐漸成為了泰山飲食的新地標,是泰安地區最具特色的文化新名片。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1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