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謀長聊餐飲》
一輩子只聊一件事
所有業態中,受疫情影響最大的就是餐飲業,微小企業中最多的是餐飲企業,倒閉最多的除了外貿企業就是餐飲企業,因為餐飲業需要“強聚集性”,如今疫情漸控,但線下餐飲市場遲遲未抬頭,所以國家給了主要針對餐飲業的扶持——地攤經濟。 01 地攤經濟大火,但千萬別跑偏 6月1日,李克強總理在考察山東煙臺一處老舊小區時說,“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和‘高大上’一樣,是中國的生機”。這是李克強總理近期第二次點贊地攤經濟。 隨后,圍繞地攤經濟網上展開了一系列的探討。在當前的大環境下,地攤經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就業壓力,網上大規模的探討有助于宣傳好關于地攤經濟的相關政策。 但,近日網上開始出現一些夸張虛假的宣傳,比如“90后女子晚上擺地攤日賣4千,買下奧迪獎勵自己”、“多地有序開放地攤經濟,大排檔業主:每天收入三萬元”等等,類似微商宣傳的文章數不勝數。 看了這些新聞報道,再看看自己的工資條,還真不如去擺地攤,但擺地攤的可能會想,同樣是擺地攤,差距怎么這么大呢?仔細想想,這種新聞至少存在兩個問題。 一.上述報道是拿極端案例作為典型報道,不講背景、不講環境。甚至不講報道中的主人公在哪里賣東西、賣的是什么東西,單講賺了多少錢,對其他公眾來說,除了說句厲害,并不能起到任何借鑒作用。同時,還會對地攤經濟造成傷害。 二.故意隱瞞一部分真實的信息,容易讓人們對地攤經濟崛起的理解造成偏差。比如月入3萬元的大排檔業主每天的桌數有77桌,日入4萬元的濟南老板開業后,每天的桌數能有120桌。這兩個新聞中的“典型案例”分明是規模化的專業的餐飲企業經營者,卻被人嫁接到了地攤經濟上蹭熱點。 02 何為真正的地攤? 真正的地攤經濟是天橋上給手機貼膜的小哥,是地鐵出入口推個小車賣煎餅的大姐,是在各小區門口臨時擺個攤賣菜的阿伯,一部分人將大排檔業主和餐飲企業老板作為地攤經濟的典型案例來報道,顯然是混淆概念。 目前,多個城市都先后啟動了地攤經濟、夜市經濟計劃。我們需要正確地認識地攤經濟,謹防不切實際的幻想,這種宣傳不僅把地攤經濟引導偏了,還會對地攤經濟本身造成沖擊。好比前兩個月拿國家福利貸款去炒房價造成不好的后果。 我們需要充分認識到,在因為疫情造成的經濟困難面前,地攤經濟不僅能夠滿足不同人群的消費需求,還能解決一大批人的就業問題,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一些人員的就業壓力,起到“穩就業”的作用。要真實、客觀、準確地理解地攤經濟所起到的作用,同時還要維持和引導“地攤經濟”有序健康發展。 昨天,有消息報道稱,大連一夜市開放后,附近出現交通堵塞、衛生“一片狼藉”等情況。 隨著地攤經濟的大熱,如防止亂擺攤、占馬路、亂扔垃圾、假冒偽劣產品盛行等一系列問題?如何加強精細化管理,實現有序經營?如何不讓煙火氣變成烏煙瘴氣?都在考驗各個城市的基層社會治理的智慧。 03 盤活地攤經濟,任重道遠 時下,夏天已經到了,這是夜市、大排檔一年之間最紅火的時候。走入夜晚的大排檔,正是感受人聲鼎沸,街頭巷尾洋溢著濃濃煙火氣的時候。不少人一邊品嘗著各色小吃,挑選著琳瑯滿目的小商品,一邊也在躍躍欲試,打算一試身手。 這樣的變化,得益于中央釋放的政策紅利,伸出放開“地攤經濟”的惠民橄欖枝,不僅拓寬了就業渠道,更是“疫情過后,民生為要”的最好詮釋。 不過,也有人擔憂,地攤經濟會不會再次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窘境。 如何確保“地攤經濟”真正融入城市肌理,而不是臨時刺激經濟的救急藥?如何應對由此增多的城市治理成本,在滿足不同消費群體多元化消費需求的同時,維護居民生活的正常秩序?地攤經濟的優勢,顯而易見。 經營費用低,沒有轉手費,沒有裝修費,沒有租金壓力,沒有雇員工資壓力。不足之處也不容小覷,比如以往普遍存在的占道經營擾亂交通、垃圾遍地影響城市衛生、夜間噪音擾民、假冒偽劣商品難以追查、食品衛生無法保障、消費糾紛維權困難等。 地攤經濟如何才能讓消費者和經營者實現雙贏,是一個需要持續探討、持續改進的問題。這不僅要依靠城市治理能力的不斷提升,更要依靠政策制定者在管理和放松之間尋找最合適的平衡點。因地制宜應該是地攤經濟整體治理的大方向。 比如成都做出的指導:在保障安全、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潔衛生等工作前提下,允許在一定區域設置臨時占道攤點攤區和夜市、允許臨街店鋪越門經營、允許流動商販在一定區域販賣經營。 這種先吃螃蟹的勇氣,讓人們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柔性、包容與寬懷。 但是,各地在借鑒成都經驗的同時,也要充分結合自身城市特點以及居民習慣,充分考慮到南北方消費差異,不宜盲目的復制粘貼,應探索出適合當地的方法。 為“地攤經濟”松綁,不等于讓城市回到臟亂差的老路上,而是要通過精細化、規范化城市治理,借助大數據等科技手段,讓煙火氣更為有序,更為良性的擴展。 04 街邊餐飲紅利來了,商場餐飲減流 允許臨街店鋪臨時越門經營,允許流動商販販賣經營,“地攤經濟”向餐飲人傳達了哪些利好呢? 對于街邊餐飲店,最大的好處就是餐桌能擺到外面來了,這可以吸引客人,擴大了可容納的消費人數。擺幾張桌子雖然多掙不了多少錢,但好處是扯眼球,就像打了個廣告,告訴顧客可以放心來。 對于有條件的街邊店,在餐廳外擺幾張桌子,不僅能增加營業收入,還是鮮活的“招牌”,給顧客提供一種自由、放松、休閑的體驗,激活城市的煙火氣。 疫情后,不少餐飲老板關了門或者開門沒生意,很多廚師沒了工作和收入,而做地攤“一把炒勺”就能創業。地攤沒有房租壓力,創業門檻降低,租個攤位、推個小車、打開私家車后備箱就能賣貨,不需要租房、不用裝修就能“開門”營業。 前幾年擺攤還要躲避城管的圍追堵截,與他們斗智斗勇,政府放寬政策后,創業者可以光明正大選擇客流匯集的地方擺攤。 當然街邊餐飲紅火了,自然商場餐飲就可能會面對客流減少的問題。餐廳外擺的環境和氣氛,會吸引不少客人,尤其夏天到來,顧客更喜歡在室外就餐,露天擼串喝酒、深夜嘮嗑,這些都是路邊攤獨具的優勢。 同時,一些城市頗具規模的夜市兼具吃喝玩樂等多種功能,充滿市井氣的氛圍和低價消費,會分走部分商場客流。 商場本來就不缺人流,地攤經濟的發展,可以切實惠及中小餐飲企業,允許有條件的餐廳外擺、支持地攤經濟。 隨著一些餐飲旺城的政策開放,地攤經濟已取得成效,很多還未出臺相關政策的地方一定會跟上步伐的。 熱點不是所有人都能蹭到的,不過,國家出臺的這些人性化政策,讓餐飲人看到了快速復蘇的希望。 世衛組織上個月底公告:海外疫情將會持續一兩年。我國是目前世界唯一的凈土,有希望,才更有干勁。 路漫漫其修遠兮,餐飲人當自強。
微信名:餐謀長聊餐飲ID:Canmouchang
運營方:深圳市餐謀長品牌策劃有限公司
餐謀長聊餐飲 | Canmouchang
本文來源:網絡
作者:佚名
編輯:餐謀長品牌策劃/璐雨錄
《總編個人微信》
投稿 / 版權 / 合作 / 咨詢
精彩回顧
她靠一道菜4個月就賺到100萬,并打造出年銷26億餐飲帝國!
失敗率高達90%,做好餐飲,最少需要十年!
只有9個座位,每天只賣150碗拉面,卻是全球唯一的米其林星級拉面店!
鄧超開的餐飲店?一年時間靠什么從虧損100萬到營收3個億!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長聊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