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為天:外賣普及率最高
記者春節期間分別在不同發展水平的城市體驗發現,除了北京、上海這樣的O2O發源地早已被外賣O2O打穿外,鄭州、青島等大城市以及更多三 四線城市也被外賣平臺覆蓋。其中,大眾點評、餓了么、美團外賣、百度外賣、口碑網等是開通服務最廣的外賣O2O平臺。在鄭州某建筑設計事務所工作的王小姐 表示,去年是外賣平臺最活躍的一年,“在補貼優惠的大力推廣下,自己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中午在單位用餐時最先想到的是挨個在外賣平臺選菜品、比價格下 單”。
記者在緊鄰鄭州的縣級市——新鄭市看到,在該市與鄭州市交界處龍湖鎮,由于多所大學校區的存在,各大外賣平臺已經完成入駐。有餐館負責人表示,平時網上訂餐的主要是附近大學的在校生。某外賣平臺顯示,有餐館月銷售量超過800單。
記者統計數據顯示,外賣、出行、在線購買(預計)電影票、鮮花、蛋糕等是消費者使用最多的業務,至于上門按摩、家政、超市配送等業務,三四線城市基本都尚未開通,消費者也較少聽說。
假期病:一線市場也煩惱
雖然各大平臺都抱著“決戰到春節”的態度,但北京商報記者體驗發現,即便是一線城市,O2O春節期間服務也不盡如人意。
記者于除夕夜21時30分在北京工體使用打車軟件發現,Uber有錢也打不到車,滴滴快車費率加到3.3倍。外賣平臺春節期間則面臨集體 “半打烊”。除了連鎖品牌提供正常服務外,大量商家顯示暫停服務,沒暫停服務的也以高起送費變相停業。記者看到,某售賣餛飩的小館起送費直接提到 了246元,而以解決“急病”痛點的送藥O2O春節期間幾乎全線停業。
由于平臺屬性,商家休息和用工荒是一線市場O2O服務最大的煩惱。有專車司機表示,很多司機春節都回老家過年了,留下來的大多是北京司機,“節前公 司發了通知,請愿意春節拉活的司機報名,不過并沒有獎勵機制,(司機收入)政策和平時一樣”。
春節期間,剛需O2O平臺同樣面臨煩惱。記者體驗58到家、云家政等O2O平臺發現,即便是各項服務均有所漲價,消費者也是“一單難求”。 北京商報記者初一晚上登錄河貍家App查了六位美甲師的檔期,其中只有一位初二以后時間都可以預約,其他美甲師都要初五或初六以后才開工。
追概念:三四線市場已萌芽
雖然多數三四線城市的商家和消費者向記者表示未聽過O2O,但已有當地創業項目瞄準了正熱的O2O領域。不過,O2O創業項目在當地發展并不容易,市場開發難度遠大于一二線市場。
記者在鄭州調查發現,包括京東到家等大量主流到家平臺均未在鄭州開展業務,不過,菜便利、美道家等一大批當地互聯網創業項目已經開始提供生 鮮配送等類似服務。陜西銅川當地一個主流微信公號服務平臺“銅小薇”顯示,該平臺可提供生活超市、特產、快餐、旅游以及找工作、家政、訂票等生活服務,不 過,外賣服務僅有1家餐館和1家海鮮館,而且需要提前一天電話預訂,微信平臺也只提供菜單。
山東臨沂郯城某美甲店老板表示,自己做的是美甲、美容生意,每天來到店里的顧客很多,在不愁生意甚至店內人手不足的情況下從未想過上門服務。對于小城市生活的消費者,幾乎所有被調查者均表示沒有上門美甲需求。
來源:北京商報 | 編輯:eddy | 統籌:鶴九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3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