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定勢思維,導致了大多數酒店菜譜陳列的在售菜品是過量甚至嚴重超載的。
2006年美國人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寫了一本對互聯網行業影響很大的書——《長尾理論》。
我用超市零售來概述這個理論,傳統經濟模式下,超市考慮陳列貨品的物理空間成本(租金),售貨方為求潤最大化,只在貨架上陳列暢銷的,而不會置放冷門產品,因為冷門產品盡管也會有人買,但量不大,產出比太低。在互聯網時代電子商務環境下,產品存儲在服務器的電子空間里,陳列成本小到忽略不計,于是可以鋪設大量的冷門產品,多種冷門產品銷量疊加,總銷量未必低于熱門產品。于是冷門產品在電子商務上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這是和傳統經濟理論相悖的。這就是網絡時代的長尾經濟。
長尾理論示意圖
你的問題來了!
酒店菜譜上的產品部分熱銷,部分一般,部分冷門。加在一起很多。這不正是互聯網思維下的“長尾理論”嗎?
當然不是!
廚房是絕度意義上的傳統經濟環境,和服務器虛擬空間沒有可比性。菜譜上每增加一個菜,廚房都要增加相應的采購、物流、存儲、備料等成本。這里的成本包括資金和人力以及沉沒成本——額,沉沒成本在這里指物料損耗——對不住,又犯愛裝逼的老毛病了。
同時傷害的還有客戶體驗。第一,產品線過長,某些冷門菜經常無法提供。客人在厚厚的菜譜里跋山涉水點了幾個菜,服務員不停告訴他“這個真沒有”——可惜你的酒店不是春晚舞臺,服務員亦非小沈陽,無法給客人帶來歡笑。第二,冷門菜譜的備料,因為冷門,難以預見,一定會有存放周期,這又導致了原料新鮮度問題。資深食客是能吃出來的。想起了錢鐘書《圍城》里的一句話:這魚是海軍陸戰隊,登陸好幾天了吧?第三,廚房兄弟們對于難得一烹的冷門菜,上菜時間和出品質量都無法保障。
為什么不狠心精簡菜單,占用更少的資金、成本、人力,減少可能損傷客戶體驗的環節,并使食材保持新鮮,通過反復打磨提高出品速度和品質,做出最佳的客戶體驗呢?
餐飲經營者們大概會這樣說:通過豐富的選擇獲得客人青睞,讓他們認為我這里應有盡有,總有一道適合他。最終還是能帶來更大的營業額。
就知道你會這么說。我早準備好兩頭堵你了。
關于“選擇量”和“購買”的問題,我們還是求助于此領域的專家。
巴里·施瓦茨(BarrySchwartz)是美國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在消費心理學、經濟學和決策學領域很有影響。他有本名著叫《選擇的悖論》。通過研究他認為:幸福意味著擁有自由和選擇,但更多的自由和選擇并不能帶來更大的幸福,相反,選擇越多,幸福越少!這里面最有借鑒意義的一個“購買果醬”試驗:
哥倫比亞和斯坦福大學的研究員們,在兩個時段里分別給人提供6種和24種口味的果醬,研究“選擇量”和“購買結果”之間的“消費心理”。試驗結果表明:提供6種口味的果醬時,30%的人購買了一瓶,提供24種口味時,多少人購買了呢?只有3%!!!因為過多的選擇成了消費者的負擔。拿捏不定讓消費者很懊惱——老娘很糾結,不玩兒了。
你大概會吃驚吧。因為你一直靠直觀想象經營,你從未科學論證過它。
我覺得,培養我們的餐飲商業文明,除了誠信、價值觀這類之外,還應該加上商業的“科學化”!最后:狠狠心,把你的菜譜砍去三分之一吧!
供稿:搜廚餐考 | 編輯:eddy | 統籌:鶴九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4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