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隊成了現代文明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場景,越是受歡迎的餐廳排隊的隊伍越長。但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時間將是大家最缺乏的資源。那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Tock的購票方式可能會令你震驚:為兩個月后的一個四人餐位支付1500美元,不退款,并已包含服務費。
在Next餐廳樓上的辦公室里,尼克·科克納斯正站在一塊巨大的白板前。他和主廚格蘭特·阿卡茲在芝加哥共同擁有的三家餐廳都飽受贊譽,Next便是其中一家。科克納斯有些興奮地開始用圖表統計目前晚餐預訂的情況,他指出“預訂的情況取決于雙方的相互欺騙”。
好的餐廳不會直接回答空位的數量,只是說的比他們實際的空位要少一些,而顧客們也會以一大堆虛構的理由取消預訂。由于缺少真正接電話的人手,最受歡迎的預訂方式是通過一個在線平臺OpenTable,科克納斯認為這個網站經營得不錯僅僅是因為:這家公司搶占了互聯網預訂的先機。他表示“我覺得這很無趣,他們只是通過這種過時的技術來賺錢。”
OpenTable最早出現于1998年,如今已經為超過32000家餐廳提供預訂服務,但預訂過程有一種搞“兩面派”的感覺。比如,主廚何塞·安德雷斯在華盛頓新開的China Chilcano餐廳,如果要預訂當天晚上7點半三個人的座位,OpenTable上會顯示黃金時段“已滿”。但是,如果打電話,接線員在一分鐘之內就會愉快地幫你訂好。這是因為OpenTable去年被Priceline Group以26億美元收購,每次預訂都會向餐廳收取一些費用(大約每個位子1美元),所以餐廳還不如自己來處理黃金時段的預訂,不用付費也能夠輕易把座位填滿。
大多數熱門餐廳都能夠如預期的那樣填滿黃金時段,但至于餐桌何時能翻臺,或者最后是否會因為客人缺席或取消預訂而一直空著,就沒有這么確定了。所以,當你打電話預訂某一時間的位子時,餐廳就會玩猜謎游戲:我們是謊稱有一張桌子,還是謊稱已經訂滿了?
與此同時,候補名單也是沒有意義的:有誰會提前45分鐘保證一定會來嘗試一頓十道菜的大餐呢?有很多新的應用程序,比如Resy、Zurvu、Killer Rezzy以及Shout,承諾會收取一些費用以簡化顧客的預訂過程,但沒有一個應用能夠拿到某一餐廳全部的可預訂座位。
晚餐預訂使人精疲力竭。總是“無座,無座,無座”,說到徒勞無益的預訂系統,47歲的科克納斯猛烈地搖著頭,“這簡直是電話界的樂透。為什么不透明一些,把預訂提前開放五個月,然后把它們賣光?”
Tock就在這時應運而生。科克納斯的這家新公司推出了一個購票系統,模式很像是購買演唱會或足球比賽的門票。把外出就餐看成一場活動:當你登錄一家餐廳的Tock頁面時,你會看到一個標明日期選項的日歷。餐桌的大小和可供預訂的時間一目了然,提前支付整頓飯的費用就可以保留預訂。大多數座位的價格是波動的,取決于需求。比如,周二下午5點的座位相當于球賽上的最廉價票。顧客可以通過臉書、Craigslist或其他方式按照票面價格轉賣他們的電子票,但是不能退款——如果碧昂斯的演唱會不能退票,那米其林大廚為什么就應該退票?
在推出Tock之前,科克納斯曾用他的三家餐廳——Alinea、Aviary和Next測試過一個類似的系統。在2005年創立了國際知名的Alinea餐廳之后,他每年要花費14萬美元在那些負責接預定電話的員工身上,還會因為客人取消預訂或缺席而平均每年損失26萬美元。他相信一定會有一種更好的方法,于是在2010年開發了一套不復雜的購票程序。
2011年他決定讓他的新餐廳Next僅通過這一在線平臺接受預訂。由于成效十分喜人,科克納斯最終把他其他的餐廳也加入了這個系統。換成以購票方式預訂之后,Alinea的凈利潤增加了38%——這個數據出自科克納斯在去年6月寫的一篇6000字的文章,他在文中指出,售票將成為餐廳的未來趨勢。這篇文章在消費者和廚師間瘋狂傳閱,他們都想嘗試這個程序。“每天有10家餐廳給我發郵件。”科克納斯說。
目前,全世界已經有一千多家餐廳簽了購買Tock軟件的合約。軟件將在春季上市,采用一次性收費,統一價695美元。新系統完善之前,有19家餐廳正在參與測試科克納斯的“舊系統”,其中包括一些高端餐廳,比如紐約的Per Se、舊金山的Coi,以及洛杉磯的Trois Mec。等Tock正式上市后,順暢的界面可同時供消費者和餐廳使用。內置的選項將分為一次性的固定套餐價和用于單點菜的存款式預訂。Tock還將為餐廳提供管理預訂的工具,并對價格變化提出建議。
即使是測試版軟件也能提供這些功能。主廚懷利·迪弗雷納的餐廳WD-50在去年11月結業,當時他通過這個平臺出售最后幾天的晚餐,不到10分鐘就賣出了10.4萬美元的票。“能夠實時地看到這一切發生實在是太有趣了,從我們啟用這個軟件到把票賣光,只是一眨眼的工夫。”他說。
不過,售票系統成功與否,還需要餐廳有足夠的意愿讓消費者嘗試這一全新的預訂方式。Coi餐廳的老板丹尼爾·帕特森表示,他在去年7月報名試用Tock時就有了這個顧慮。“我唯一的擔心是,我們餐廳的客流量是否足以促使我們改變預訂方式,因為我們已經用OpenTable很長時間了。”他說。幾個月后,他的擔心就消失了。
科克納斯表示,他并沒有打算放棄他的餐廳而專心做軟件生意。拋開Tock宏大的理念不談,這個項目只是另一個收入來源罷了。起初,他只是打算用自己的錢把這個軟件做出來,最終卻從一些有意參與的業界同行那里籌集了“幾百萬美元”,讓Tock的價值超過了1000萬美元。“我希望具備某些技能的某些人能來投資,因為他們是我認識的人。”科克納斯說。其中包括主廚托馬斯·凱勒、推特的首席執行官迪克·科斯特羅,以及在全球擁有超過100家餐廳的芝加哥Lettuce Entertain You Enterprises餐廳集團的管理合伙人R·J·梅爾曼。
梅爾曼認為“Tock的有趣之處在于它的前景,這個軟件的未來將不僅局限于預訂餐廳”。科克納斯也看到了它在餐飲業之外的用處。“我們正在創建的這個工具還可以給醫生用,你的發廊也能使用。任何能劃分出時間段的生意都適用。”但是,購票這種行為有一種具體的內涵,和看一次直腸科醫生可不是一回事。科克納斯不同意這個說法:“餐飲業就像是特洛伊木馬,在我們的經濟中起著更廣泛的、動態的及多變的定價作用。”
作為創業公司的老板,科克納斯穿著牛仔褲和V領羊毛衫,留著齊肩的花白頭發,看起來像個嚴厲的家長。他興奮地展示著Tock未經裝修的躍層空間,帶有一種獨立科技公司的氣質。到處掛著彩色的燈,程序員們安靜地敲著代碼,同時大聲播放著齊柏林飛船的歌。公司共有10個人,分別負責技術、設計和用戶體驗,團隊目前由前谷歌芝加哥分公司的主管布萊恩·菲特斯帕克管理。菲特斯帕克非常認同科克納斯的理念,“他只是想做出一個偉大的軟件”,這個軟件“讓顧客對餐廳做非中介化投資(指消除中間人的直接投資)。”
但是,顧客們愿意做非中介化投資嗎?首次使用時,購票方式可能會令人震驚:為兩個月后的一個四人餐位支付1500美元,不退款,已包含服務費,聽上去有些荒誕。這會讓顧客們再三確認,除去不可控的因素外,他們一定能出席。否則他們就只能向互聯網之神祈禱購票不成功了。
另一個可能會引起爭論的方面是票價中所涵蓋的20%小費。這并不是目前通行的小費規則。但是,鑒于主廚湯姆·柯里奇歐和丹尼爾·布魯德曾因蓄意克扣員工的小費而被起訴,或許這應該成為新的規則(兩位主廚都選擇了庭外和解。)
科克納斯還有一個預言。他說,五年之內,小費的情況會非常不同,大多數餐廳會在賬單中列明強制性的服務費。“每個人都害怕成為第一個改革的人”,他說著,睜大眼睛,攤開雙手,表示無法理解其他餐廳為何還沒想通這一點。(來源:商業周刊中文版)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5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