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界為您分享的第179期內容。每天用互聯網思維思考傳統餐飲業。初見的朋友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anyinj關注。 |
11月10日晚,北京的天空中燃起了炫彩繽紛的煙火,各國領導人齊聚北京1水立方,共舉“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APEC)。無論白天的會議還是晚上的歡迎晚宴,都展現出中國的氣派與特色。會議內容就不說了,咱們還是關心一下這次的國宴有何與眾不同吧!
走進國家會議中心的廚房看看
據國家會議中心副總經理許峰介紹,昨天(2014年11月10日)是這次APEC會議中,也是國家會議中心歷史上,用餐人數最多的一天,午餐加晚餐用餐人數將達到11000人次。
“需要烘焙面包1萬多個,蛋糕5萬多塊。哈密瓜和西瓜在這兩天的供應量分別都是兩噸。”
220位廚師從凌晨5點就開始工作。
廚房足有7000平米!
這與普通的酒店廚房有很大不同,足有7000多平米,擁有面包制作間,烘烤間,包餅房,裱花間,中餐冷菜間、西餐冷菜間等。每一間都分工明確,干凈整潔,有條不紊。
進入廚房先消毒
進入面點間、中式冷菜間、西式冷菜間,有一個更衣室,廚師們需要進行二次更衣,除了需要消毒洗手,還要再套一層衣服,這一切都是為保證食品衛生與安全。
歡迎晚宴吃了啥?
水立方歡迎晚宴主要菜單如下:
冷盤
上湯響螺
翡翠龍蝦
檸汁雪花牛
栗子菜心
北京烤鴨
點心
水果冰淇淋
咖啡 茶
長城干紅2006中國河北
長城干白2011中國河北
從歡迎晚宴菜單來看,本著“四菜一湯”的中國傳統飲食習慣設計,不僅有適合外賓的雪花牛,也有極具北京特色的烤鴨,中心結合,毫無違和感。由于要迎合各國領導人的口味,所以基本以清淡為主。
APEC峰會上,西瓜、哈密瓜是最受歡迎的水果,9日和10日這兩天準備哈密瓜、西瓜各十噸。
中西合璧不能少!
比如晚宴上的牛排,從選料到制作是西式做法,但是牛排的澆汁就做了黑椒汁、燒汁、糖醋汁、魚香汁等很多,就是中西合璧,多種選擇。
另外,比如說川菜很有名,但是很多外國人不喜歡,所以就把麻婆豆腐的麻椒換成花椒,改良一下就會好很多。
北京人熟悉的小吃豌豆黃、驢打滾等,也上了APEC部長會議的晚宴。
APEC會議期間國家會議中心的菜品:咕嚕肉、春卷、清炒荷蘭豆、揚州炒飯、宮保雞丁、麻婆豆腐、烤鴨,這些外國人耳熟能詳的中國特色菜都出現在菜單上。
餃子當然要嘗嘗,晚宴的餃子是羊肉西葫蘆餡兒和牛肉大蔥餡兒的。
如何保證菜品的品質與口味?
1、食材好多都是特供的,以保證新鮮衛生,例如,牛羊肉是月盛齋特供,鴨肉是全聚德特供。
2、除了食材新鮮衛生,口感也不能忽視。
為了保證菜品快速送達餐廳,除了位于地下一層的中央廚房,每層的宴會廳旁邊都會有設有廚房,用來完成菜品加工的最后程序,如澆汁等工序。美食從廚房出門,馬上就送到餐廳,以保證菜品的口感、溫度和賣相。
廚師團隊
國家會議中心專門為APEC會議餐飲打造了一支明星團隊,負責菜品研發的固定廚師近200名,用餐高峰期廚師將達到600多名。
中餐團隊中持證上崗率超過了80%,其中包括1名“中式烹調師高級技師證書”持有者,西餐團隊則由法國行政主廚費德利帶隊。負責中餐餐飲的是國家會議中心廚師長陳保明。
走出后廚看看,歡迎晚宴餐具主題:盛世如意
每個字都展現出大氣豪邁的氣概,共享盛世,共享和平是每個人的心聲。
器物上的花紋是從敦煌壁畫中的如意寶象紋加以提煉而來的,進行了現代語言的詮釋和創意。
其中包括13寸冷餐盤、水立方元素的名牌支架、領導人及配偶餐具全家福。
場地設計精細
歡迎晚宴搭建在水立方中,半圓扇形的長桌圍在舞臺前,后面是一個個常見的圓桌,地面內還有環形透明水道,里面有小金魚游來游去,呼應“上善若水”的主題。
本次2014年APEC會議的歡迎晚宴不僅有中心合璧制作的菜品,還有中國特色菜品,包括北京當地特色小吃,這樣的設計讓中國菜品在世界上又享有一定的美譽,傳播了中國飲食。
不僅如此,通過整場歡迎晚宴的高大上的氣派可看出,中國餐飲的地位也在世界水平上已經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作為餐飲人和廚師,我們還應該不斷努力,完善自身,提高中餐的整體水平。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5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