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到老板,下到店員,關聯每一個環節。輕則影響一杯茶的出品、制約一家店的業績,重則決定一個品牌的生死、體現一個企業的管理高度。 調查了一番茶飲品牌巡店現狀,對比星巴克、肯德基、麥當勞等企業的做法,我發現:巡店這件事,暴露了茶飲業的真實發展水平。巡店這件事上,茶飲店有哪些bug?
“10%做的不錯,20%已經意識到差距在補,70%是初級水平。”這是行業人士對茶飲業運營發展階段的評價。1、沒標準:巡店巡什么,很多品牌是懵的
眷茶是個有23家店的區域品牌,巡店主要由營運部、訓練部兩個部門進行。營運部有區域經理每月巡店3~4次,關注業績、顧客滿意度、利潤管理、人員發展、對系統的執行等等。訓練部每月都會把23家店巡視一遍,進行定存管理、排班管理、值班管理等SOP的落地情況稽核。由于標準細化、執行到位,在一些同行眼中,眷茶已經成為值得學習的對象。而眷茶能做出這樣一套標準,在于管理團隊有麥肯系出來的人員,據其運營負責人介紹:“我們30%是參考肯德基必勝客星巴克的方法,孵化自己的經驗。”但大多數茶飲品牌,沒有這個優勢。運營經驗的缺乏,終會限制其對一套完善體系的想象力,全靠摸索太難了。2、沒管控:督導去沒去巡店,老板心里也沒數
茶顏悅色創始人呂良騎電動車巡店的故事,是茶飲圈一段有趣的故事。但趣聞背后的現實是:很多老板不可能親自去巡店,很多品牌也沒辦法像茶顏悅色一樣,店就聚集在長沙,老板騎著電動車就能隨時到。標準流程建立之后,需要專門的職能部門去執行,督導落地環節不可控因素更多。崔彪的山住茶品牌,在山東臨沂、濰坊等地開了58家店,在當地已頗有名氣。為了在巡店時讓加盟商更配合,崔彪會讓督導先看大眾點評、美團等外賣平臺的客戶評價,再看加盟門店老板的朋友圈、社群維護情況,帶著數據結果去溝通,讓加盟商有“被關注”的感覺。帶著數據結果去溝通,讓加盟商有“被關注”的感覺。圖片來自大眾點評這種一對一的定制化巡店效果確實好,但實施過程中難度也很大:督導今天去沒去巡店、和加盟商交流的怎么樣、發現了哪些要調整、調整的結果如何?老板完全掌控不到。不是老板太“腹黑”,而是店多到一定程度,一定會存在覆蓋不到的管控環節。運營管理的精細化,再重視也不為過。
3、沒跟蹤:微信群一發,就算巡店結束了
帶上幾頁打印好的各種標準表格,根據檢查結果在對應的欄目勾劃。能當場調整的,像物品擺放等細節問題,隨時調整到位;一時半會兒改不了的,比如健康證到期,運營人員就會發到微信群里提醒。在這個小學生交作業都要上傳到釘釘群組的年代,茶飲業的巡店結果還是發在微信群里?幾個表情包劃過去,信息就找不到了。至于像健康證更換那種要花時間解決的事情,也很可能就被遺忘了。巡店不是行為藝術,不是走走過場就結束,要的是結果改善。微信群的線上溝通,回復“收到”都難,更不用說有留存數據,再根據數據進行分析、改善。陶承睿是慧運營系統的創始人,20年來一直深耕連鎖品牌的數字化開發。在2015年就建立了一套內部運營管理系統,為絕味鴨脖解決兩個問題:巡檢數字化、在手機上能考試。2017年,陶承睿經過和麥肯、星巴克管理層的深入交流,將其成熟的運營體系進行數字化打造,開出發一款獨立應用的慧運營系統,形成一套從Sop建立,到訓練與考試,巡店與輔導,分析與優化的完整閉環。麥肯、星巴克是怎么巡店的?從慧運營系統里可以感受一二:1、有體系:從門店到督導,分層檢核每一個環節
麥肯、星巴克的巡店,進行的是層級檢核。從基層到管理層依次是: 門店自檢:店長輔導店員解決能力和職責范圍內的任務,完成之后通過系統上報督導。督導巡店:當門店自身能把SOP變成操作習慣后,督導才把精力放到”導”上來,輔導店長從市場、競爭、消費者角度幫助業績提升。專項巡檢:這一層是運營主管或總部人員對督導巡店結果的復查。比如在星巴克,會有第三方機構定期到店,盡可能挑出門店存在的問題,鐵面無私指出不合標的表現。在喜茶,有一個16人的營運督檢組,督檢組會每季度對門店進行1~2次不通知式飛行檢查。檢查內容包含且不僅限于門店的人員衛生、設備清潔、原料管理、防止交叉污染情況、蟲害管控、清潔消毒等方面。慧運營也形成了這樣一套系統,運營管理者可以清晰看到哪些店問題最嚴重,哪些巡檢項存在問題最大,哪些門店和督導需要重點關注,能夠無漏洞地對各個環節實現監督和把控。2、有數據:有信息留存,才有優化方向
“7分甜會采用郵件的方式,將需要調整的問題發給加盟商,郵件可以保留信息,也更正式。”7分甜運營伙伴告訴我。據喜茶介紹:2018年,喜茶引入了電子形式的巡店工具,不僅提升督檢效率,還能快速抓取督檢數據,將每周的督檢成果及主要問題,定期形成周報,及時向管理層上報,快速采取改進措施。與此同時,慧運營系統的數字化價值也開始體現——所有的流程都可以在專門的APP里記錄完成。督導計劃這個月巡多少家店、已經完成了多少家,發現哪些問題、如何解決提升?目標會更加明確。在慧運營創始人陶承睿看來,將運營管理數字化,不僅能幫助提升效率,更大的優勢是讓品牌進行實時協同。他舉了個例子:門店被顧客投訴怎么辦?如果員工沒有經驗、處理不當,很可能讓問題擴大化。而通過系統的協同,不僅門店伙伴,店長、區域經理甚至老板都可以在第一時間知道,快速解決,把風險降低。而當門店達到幾十、幾百家的規模,一個簡單的衛生許可證、員工健康證都會存在管理難度,管理者記不住那么多人的到期時間。但系統可以幫助解決這個問題,會自動提醒哪家店到期了,及時辦理。在風險還沒產生之前,解決掉。根據數據進行記錄、分析,能提供遠超人工的效率和價值。3、有閉環:體系搭建更完善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門店出現問題,并不總是店員操作不當,可能是SOP更新不及時。門店的運營是個系統工程:巡店也解決不了的問題,說不定從SOP的建立就有問題了;分析優化之后,可以對SOP進行重新調整。去年8月份,星巴克就在伙伴中推出“綠圍群”系統,后來這套系統可以實現疫期健康申報、清潔衛生自檢等多個功能,普通伙伴都能第一時間收到即將上新的產品配方、引導話術。在慧運營系統里,所有的環節也都呈現在線上,隨時經過數據分析,循環優化出一套更合理的門店標準。在未來,要向麥肯、星巴克看齊,將運營精細化,將標準化武裝到牙齒。不只是做一杯飲品的標準化,而是要做人員管理、設計、動線、門店布局等等的標準化。“標準化管理的結果是:錯也要錯成一樣的,而不是錯的五花八門。”陳勇是百星咨詢顧問、精益中國精益服務總監,曾先后在肯德基、星巴克等品牌任職超20年,經歷過肯德基從幾十家到2000家規模的發展。對標麥肯系、星巴克的發展路徑,陳勇為茶飲業的運營升級提供了3個階段:在蜜雪冰城、茶顏悅色等品牌,研發室出來的新品,在門店的操作流程不能超過5步。產品加多少糖、如何配比,客人來了如果服務、引導點單,操作流程的標準化,很多茶飲品牌已經在建立了。有基本操作之后,為什么標準沒有持續執行、到門店落不了地?不是店長管理能力差,是管理標準不到位,門店管理的操作流程不完善。百勝中國10000家店、星巴克全球30000家店,不是店長很強,是管理標準、基礎標準做得好。在百勝中國,有“RGM NO.1(餐廳經理第一)”的企業文化,建立完善的基層管理標準,是操作流程標準化后的第二步。日本豐田有一個理念:一線生產對整體效率的影響只有30%,真正影響公司的是從設計到采購、零配件、供應鏈、倉儲等環節,占70%。
換到茶飲業也一樣,真正影響企業的是品牌、研發、采購、供應鏈、運營等等環節,門店只是最終的承載體。
在星巴克,一晚上可以裝好一個吧臺,肯德基15天就能完成一家有排油煙、重餐飲的餐廳。因為他們的吧臺、墻面都是提前定制、工廠生產好的。
在陳勇看來,在精益管理的思路里,下一工序是上一工序的客戶,門店是各個部門的客戶。職能部門不是為門店做管理,而是做支持、做服務。
多大規模的茶飲店可以開始建立標準化了?
“標準化是到了一定規模才需要的,一二十家店老板勤快些就夠了。根據直營加盟體系,還有各品牌情況不同,基本50家店開始考慮建立標準,可以從產品操作開始著手,梳理出自己的標準操作流程。”陳勇說。
什么是內功?現在有了答案:建立系統標準化、管理標準化,完善運營體系。不只是提升眼前10%的業績,而是提升能持續盈利的能力;不僅是想怎么多開幾家加盟店,而是如何讓品牌活得更健康,讓加盟商更賺錢。走到最終,支撐門店更長期地活下去,吸引消費者更長情的支持,不是靠紅利,而是憑運營的真實力。文末福利,助力品牌發展、做好巡店、完善運營管理,慧運營開放了門店遠程自檢功能的6個月免費使用權限,掃碼獲取:
— 商務咨詢 —
18339988529(同微信)| 17310709150(同微信)
— 課程咨詢 —
13253329903(同微信)| 15736701356(同微信)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
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6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