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解讀:喜茶獲4億B輪融資,給飲品人帶來哪些啟發?

    昨天,喜茶宣布完成4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投資方為美團點評旗下產業基金龍珠資本。


    一個月前,奈雪の茶獲得數億元A+輪融資,估值60億。


    大數額融資背后,這些品牌做對了什么?他們的發展路徑,給行業帶來哪些啟發呢?



    1

    喜茶獲4億元B輪融資


    昨天中午,喜茶宣布完成4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投資方為美團點評旗下產業基金龍珠資本。


    這是喜茶在 2016 年8月獲得 IDG 資本和何伯權的超過 1 億元融資后,又一次的資本動作。


    喜茶方面告訴《咖門》,這次與龍珠資本接觸并較快敲定融資,一是出于雙方理念一致,二是認為喜茶和美團今后會有更緊密的合作機會。此次融資將更多地投入到著眼于未來的事情,如供應鏈的全面提升,管理的信息化等。


    ▲喜茶獲新一輪融資


    2011年起家于江門,2015年在廣深地區小范圍爆紅,2017年2月入滬、8月進京。7年時間,從無到有,從一個創新到備受關注,喜茶的發展路徑也是新茶飲發展階段的一個縮影。


    以喜茶為代表的新茶飲,近兩年已發展到火爆的階段,在市場上擁有足夠多的關注和熱度。


    2018開年以來,包括喜茶在內有4個茶飲品牌獲得千萬級以上融資——奈雪の茶獲得數億元A+輪融資,煮葉獲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茶煮獲千萬元級 Pre-A 輪融資。


    資本投注的是未來。那這些品牌做對了什么而備受青睞?


    2

    “喜茶們”做對了什么?



    1.尋找到一個有價值的創新點


    戰略營銷顧問小馬宋總結了5條關于創新的思路,其中兩點是:提供一種新的產品特性,以及開辟一個新的市場。


    無論將新茶飲定義為奶茶的升級版還是茶的年輕化,它最初的火爆都源于產品特性的創新,而打開90后、80后新一代年輕人市場,是其得以持續流行的關鍵。


    創業家牛文文有一個觀點很值得思考:中國所有的生意,都值得再做一遍。新茶飲興起時,傳統茶市場崩潰、紡錘體結構形成,奶茶市場亂象橫生,已經到了需要重新做一遍的階段。


    而喜茶恰好在對的時機做了對的事情,踩在大趨勢上,將這門傳統生意進行了創新。


    ▲是一個創新的產物


    資本進入茶飲市場,看好的不只是品牌,更是茶飲市場的潛力、中國茶的勢力。


    但有創新力的品牌一定會更有競爭力,比如“茶+軟歐包”模式的奈雪の茶,主打原葉茶的煮葉等等,都是在用創新尋找到的突破點。


    2.以產品引爆,打牢基本功


    喜茶創始人聶云宸曾告訴《咖門》,從萌生開一家奶茶店的想法,到第一杯芝士現泡茶的誕生,經歷了半年;到正式開出第一家店,又經歷了半年的時間。


    即使這樣,開店之后還是沒有生意,就一直通過改產品將客人留住。“通過一系列新品的推出,人流是慢慢增加的。”聶云宸說。


    和空間、體驗屬性較強的咖啡館不同,茶飲是一門產品屬性很強的生意,尤其幾年前,茶飲店的競爭基本集中在產品上。


    因此,當喜茶能夠憑借一款產品俘獲消費者時,打開市場就成了相對輕松的事情。


    ▲打牢基本功,為之后的快速發展打下了基礎


    聶云宸曾告訴《咖門》,“早期是從零開始摸索,花了很長時間明白一些基本的道理:類似怎樣讓門店更快速?就不能讓員工走動,員工有個位置,他坐一整天,都不需要移動一步,這樣門店的衛生保證比較好,也會比較快速和高效。”


    對于一個從江門起家的品牌來說,早期沒有太多的資源、資本的誘惑,使得他們對商業本質有更深的理解,也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打磨產品、做好基本功。這為喜茶在2015年進入廣深之后快速拓店打下基礎。



    3.“網紅”熱度,抓住了互聯網的傳播價值


    盡管喜茶方面一再表示自己不是“網紅店”,但市場貼給它貼上的這個標簽,在前期給新式茶飲這個品類帶來了廣泛的關注度。


    有人說,喜茶對這個行業的突破點,是展示了互聯網時代借助營銷快速崛起的新思路。喜茶將新茶飲的火爆推到了媒體端,推到了普通消費市場。也將“排隊”、“網紅”引進了這個行業。


    互聯網背景下,大眾媒體泛濫,新聞傳播度更快更廣,營銷成為一個很好的助燃劑。從年初開始爆紅的答案茶、黑糖牛奶茶、臟臟茶就可以發現,只要一點點創新,消費者的熱情就可以被點燃,引爆一個品牌。


    ▲互聯網營銷下的新打法


    2016年獲1億元融資,2017年初進入上海,“排隊3小時”、“跑腿代購”等字眼加持,讓喜茶帶給人們好奇和想象,最終將它和這個行業一起推到了風口浪尖。


    4.早早介入供應鏈,搭建系統壁壘


    當人們還在討論芝士奶蓋茶這款產品時,喜茶已經在做另一件事了——深耕供應鏈,打造產品壁壘。聶云宸認為產品是由原料而非配方決定,而決定原料的最終還是對供應鏈的掌控與深耕。


    喜茶很早就溯及上游茶葉供應商,和上游茶園簽訂獨家協議,出資改良土壤、改進種植和制茶工藝。


    據喜茶供應鏈負責人張敏透露,一塊土壤的改良周期長達 5 年。因此,起步越早越有利于在供應鏈上獲得先發優勢。


    而目前,喜茶自己的茶園產出的茶葉已經供應到門店了。


    ▲借助供應鏈越早越有優勢


    曾供職于星巴克、立頓等公司,負責產品研發的馬勝學博士曾說,產品的技術壁壘,將是一個值得行業不斷思考的問題。(傳送門:專訪 | 星巴克、立頓背后的產品“教父”:“爆品”研發不靠想象,至少經歷5個階段


    目前,這樣的觀點已經在進行驗證了,比如,喜茶的金鳳茶,也是一款備受行業人關注和討論的茶底。可見,產品壁壘的重要性已經在顯現了。


    對門店的管理、組織力提升時喜茶重視的另一個點。據了解,喜茶在去年4月份已經開始使用ERP系統。到目前借助ERP系統,基本可以預算一天的用料需求。采用大數據精準的計算,是實現門店管控標準化的理想路徑。


    另外,創始人聶云宸在喜茶進京的媒體發布會上還提到,“希望未來一年會新建一個培訓學校”。


    供應鏈、系統、組織力、人力,這些都是面向未來的事情,也是品牌想要走得長遠必須要做的事情。自然,這和頭部品牌的資金支持有關,但也和發展思路關系很大。


    5.靈感之茶,抓住了品牌的核心


    在和一些想做好品牌的老板聊天時,發現他們都面對一個共同的難題——品牌的價值觀很難總結和提煉。這是一個很虛幻的概念,但小到一個微信圖案設計,大到品牌形象的輸出都與其息息相關。


    這需要長時間地結合創始人的初心、品牌的氣質,以及消費者的感受不斷進行打磨推敲。


    ▲價值觀的提煉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


    喜茶提出的是“靈感之茶”: 酷、靈感、禪意、設計。仔細體會,這是一個充滿妙意的理念,既傳遞了價值觀,又給了這個觀點很大的衍生空間。配合這個價值觀點,喜茶的微信、周邊設計,主題門店的設計,都給人傳遞了很鮮明的特征和很強的概念感。


    另外,在這個價值觀的襯托下,喜茶表達中國茶文化、傳遞茶飲年輕化國際化的概念很容易就立體起來了,呈現出強勁的品牌價值。而來自品牌層面的壁壘,才是真正厲害的壁壘。


    關于以上的分析,你有什么觀點呢?歡迎留言討論~




    做好產品,打牢基本功,咖門最近邀請來有20年研發經驗的產品老炮吳建伸,打磨的水果茶研發系統課程正在輸出干貨中。


    點藍字,了解本期課程詳情:水果茶爆紅來襲!產品老炮兒教你如何抓牢這波風潮 | 榴蓮課堂

    未報名的同學,可長按識別下方圖片二維碼,參與榴蓮課堂直播課程。



    END

    統籌:咖sir  | 編輯:忽而 

    本文為咖門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商務合作 | 微信:mengmeng478469


    點擊閱讀原文也可以報名學習~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9243.html

    (0)
    上一篇 2018年4月26日 07:54
    下一篇 2018年4月26日 08:0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