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謀長聊餐飲》
一輩子只聊一件事
月薪上萬的外賣員就跟月薪上萬的快遞員一樣,在90%的外賣小哥眼中,那只是一個傳說,一個激勵自己每天拼命送完100單的傳說! 01 餐飲外賣營收下降八成 餓了么外賣騎手劉健來自河北承德,今年春節因值班未離開北京,因此成了疫情期間外賣小哥的“主力軍”。“以前一天一般可以跑45單以上,如今最多的時候可能也就二三十單。”劉健對疫情期間的外賣行情深有體會,他告訴新京報記者,餐飲的外賣訂單一天可能只有5-7單,僅占兩成左右,大部分都是買菜或者商超的訂單。 劉健在北京主要負責朝陽區小營西路商圈的外送工作。據不完全統計,疫情期間這個商圈300多家餐飲只有100家左右在營業,并且還在逐步減少。劉健說“估計這個月的工資也就能拿往常一半左右了。” 業內人士表示,餐飲外賣在三四線城市的日子更不好過。在江西贛州市經營多家外賣店的商家小李告訴新京報記者,由于當地疫情防控,目前幾家店都處在暫停營業的狀態,具體開門時間根據疫情進展才能定。“這個月肯定不行了,當初貸款開店的利息都沒了,店租和工作人員工資這部分就虧損嚴重,再下去,估計熬不住了。” 業內人士透露,據不完全統計,因疫情防控需要,全國至少300個城市暫停了餐飲業務。同時,隨著商場的關門,原是外賣主力軍的商場品牌餐飲也暫停了服務。 餐飲品牌西貝董事長賈國龍此前公開表示,當前西貝400家線下門店基本都已停業,只保留100多家外賣業務,預計春節前后一個月時間將損失營收7億-8億元,“倘若疫情在短時間內得不到有效控制,西貝賬上的現金撐不過三個月。” “疫情期間,餐飲行業的外賣業務營收預計同比下降八成以上。”中國飯店協會外賣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史曉明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本來準備在春節營業的商家或因食材配送只能暫停營業,復工的商家又面臨員工還未歸隊的狀態。此外,很多地方為了防控疫情,要求餐飲和外賣實行閉店管理。另一方面,消費者為了安全起見,減少傳播風險,可能就不叫外賣了。史曉明表示,整體來說,損失巨大。 02 買菜買水果火熱 雖說餐飲外賣受到損失,但外賣行業也出現了新的機會。受疫情影響,在這個“足不出戶”的春節里,外賣平臺成為消費者購買生活必需品的首選方式之一。 春節期間,北京市民趙阿姨成了網絡購物“小能手”。“疫情嚴重,還是少到人多的地方,我就在外賣平臺上買菜。”趙阿姨告訴新京報記者,“有些商家偶爾會推出特價菜,送到小區門口,我下樓溜達一圈就取回來了。” “疫情期間送的訂單大部分都是蔬菜水果和超市類,每一單都是三四百元的金額,有時候遇到五六百塊錢的‘大單’,一趟可能只能送一個訂單。”餓了么外賣騎手劉健說。 外賣買菜和商超訂單數據也證明了這種新的增長力。春節期間,餓了么北京外賣買菜訂單量同比增長9倍,商超訂單同比增長超2倍。從買菜用戶年齡來看,85后、90后仍占主導,但60后、70后、80后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超10倍。 “1月26日至2月8日,人們在閃購平臺的連鎖超市門店中,購買生活必需品的訂單量漲幅明顯。”美團表示,在超市類訂單中,生鮮果蔬、休閑食品等商品銷售額較去年同比增長400%。 03 外賣員成專業采購員 朱會惠是江蘇徐州人,三年前開始在上海做蜂鳥騎手,春節時選擇留守崗位。 這天,幫老夫妻將訂單送至子女家后,朱會惠本打算小休片刻,新的訂單提醒卻又響起。她沒有遲疑,匆忙上路。 這是一個購買蔬菜的訂單,密密麻麻列出了數十項菜品,目的地在附近一家大型菜市。 一個無法忽視的背景是:由于交通限制和疫情期避免人群聚集的要求,線上買菜的形式彌補了居民買菜的缺口,成了買菜最優選。 作為連接器,連接用戶、商家的配送騎手,也就格外重要。 “疫情期間,一位騎手送一天外賣,相當于減少了25位市民的出行。”阿里巴巴集團合伙人、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總裁王磊說。在他看來,蜂鳥騎手不僅是“最后一公里”的生活保障,也是防疫抗疫的“編外力量”。 在上海,買菜和送菜由此成了蜂鳥騎手們的工作常態。朱會惠也是同樣如此,她已經在疫情之下奔波了近半月——每天從早上8點到凌晨12點,往返于上海市的各大社區與商超、菜市之間。 朱會惠每日往返多點為用戶備貨 除夕這天傍晚,當朱會惠趕至菜市,部分菜品已經斷貨。她看了看時間,便載上已經買好的菜品,駛出菜市,掉轉方向,拐進一條小巷,停在一家社區超市前。 十分鐘后,朱會惠走出超市,手里拎著的,正是菜市斷貨的那幾種菜。 她說,越是時期特殊,越不忍讓用戶失望,遇上斷貨,就耐著性子,輾轉幾家,盡量買齊菜品。 也是從這天開始,朱會惠察覺到,下單購買蔬菜和食品的訂單增多了,其次是日用品與藥品,“每天早上8點到10點,下午3點以后,都是買菜高峰期”。 “我們現在算得上是社區專業采購員了。”作為團隊里少見的女騎手,朱會惠深諳持家之道,能輕易辨別蔬菜良莠,在幫用戶挑選菜品時,總是“盡量幫著挑些新鮮的”。而讓她欣慰的則是,大部分用戶都明白時期特殊,常常備注“缺貨時你看著買就行”。 現在,朱會惠每天大約能跑20多單,華聯超市顧戴路店是她近日多次往返的一家社區超市。“一天得跑好多次華聯、好又多之類的超市,收銀員都能記住我了”。 “最近確實是訂單最多的時候。”2月7日,華聯超市顧戴路店店長盧進宇確認稱。 訂單激增時,運力顯得至關重要。“雖然我們有時也會派員工送貨,但傳統超市配送隊伍畢竟比不過專業配送團隊,所以主要還是依靠和外賣平臺的合作,基本能保證及時送貨。”盧進宇說。 在上海市松江區泗涇鎮泗鳳路,一家好又多超市則依靠外賣騎手,使其作為傳統實體超市,得以覆蓋方圓6公里左右的社區需求。 “訂單最多時,一天大概近80單,因為我們不賣蔬菜生鮮類,疫情期間主要的訂單為酒水飲料和食品,包括一些零食。”上述好又多超市負責人許先生說。 阿里本地生活商超負責人七峰則表示,目前阿里本地生活平臺在全國各地,與各個商超品牌合作,保證生鮮、生活日用供應的時間和品類供給,穩定提供消費者的生活基本保障物資。 微信名:餐謀長聊餐飲ID:Canmouchang 運營方:深圳市餐謀長品牌策劃有限公司 餐謀長聊餐飲 | Canmouchang 本文來源:紅餐網(ID:hongcan18) 作者:佚名 編輯:餐謀長品牌策劃/Shane 《總編個人微信》 投稿 / 版權 / 合作 / 咨詢 精彩回顧她靠一道菜4個月就賺到100萬,并打造出年銷26億餐飲帝國!
失敗率高達90%,做好餐飲,最少需要十年!
每年關幾十萬家店,80%的餐飲老板不會成本核算!不信你進來看…
只有9個座位,每天只賣150碗拉面,卻是全球唯一的米其林星級拉面店!
鄧超開的餐飲店?一年時間靠什么從虧損100萬到營收3個億!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長聊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