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咖啡館老板,都要面對這樣一個選擇——
對于一杯咖啡,你希望做出來更好喝還是做起來更高效?
但是,二者能不能同時實現呢?
”
1
這臺咖啡機在搞什么事情?
今年 6 月,在布達佩斯舉辦的 World of Coffee 上,一款咖啡機橫空出世,號稱要打破如今咖啡界全自動和精品化對立的現狀。
這是一臺什么樣的咖啡機呢?
它可以在一小時內制作出 350 杯意式濃縮,并且自帶牛奶加熱和打奶功能。而就像所有的自動咖啡機一樣,如果你是一個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普通人,你只要能加豆子、加牛奶,就可以一鍵制作咖啡。
不僅如此,它還能同時兼顧到咖啡的品質。
它是怎么做到的呢?其研發者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雖然 100% 復制人的動作是不可能的,但有些重要環節,比如研磨、沖泡、測量粉重都會被嚴格控制。
▲看起來似乎沒有什么特別的
隆重推出這款咖啡機的不是別人,而是曾在 2010 年獲得世界咖啡沖煮大賽冠軍,在 2012 、2013 年分別獲得世界咖啡師大賽亞軍、季軍的 Matt Perger。
這個墨爾本人不但是精品咖啡界的資深人士,還是個明星咖啡師,享有相當的知名度和話語權。
在幾年前頻繁參與咖啡大賽的生活告一段落后,Perger 開始轉向咖啡教學領域,還成立了針對咖啡師教學和咨詢的平臺。
算是將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了吧,Perger 也參與研發了一臺瑞士全自動咖啡品牌旗下的新品。
▲Perger和這臺咖啡機
在 Perger 看來,這款咖啡機是有可能同時兼顧自動化的簡單、效率和精品化的咖啡品質的。
關于這款咖啡機到底有沒有打破這種基于傳統觀念的對立還不得而知,但敢于這樣放言,并且由 Matt Perger 作保證,營銷上的出位已經是肯定的了。況且,這款機器的目標群體也不是精品咖啡館,而是辦公室、連鎖酒店這樣的空間。
“在營銷方面,我們想要打破傳統觀念,將自動化咖啡機和精品咖啡機聯系在一起,并讓消費者親身體驗到它的神奇之處。”
2
不只是星巴克的“尷尬”
關于自動化和精品化的平衡,應該是整個行業都在一直探索的事情吧,星巴克也不例外——
當年,星巴克業績大好、一往無前的時候,《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喬·諾塞拉是少數幾個對其提出質疑的人。
在他看來,舒爾茨一邊要求咖啡質量,一邊快速開店,這背后的速度和質量之間存在的矛盾,是始終無法調和的。
當然,這些問題星巴克都知道,它的小心思都悄悄地隱藏在幾次咖啡機的變動中了。
2004 年,還沒有大規模使用 Thermoplan 全自動機器(就是如今可以在星巴克門店看到的機器)的時候,星巴克也曾使用過 La Marzocco 旗下的經典型號 LINEA 咖啡機,這是一臺經典的咖啡機,但因為大量依賴人工操作,使得咖啡師的水平對咖啡的出品造成很大影響。
后來,伴隨著星巴克連鎖化的發展,這種需要高門檻的人力、以及高時間成本的機器就被全自動機器取代了。
▲星巴克的全自動咖啡機
而這個轉變背后,似乎揭示著自動化和精品化的不可調和性。
3
自動化和精品化如何調和?
在任何一個行業,都存在著自動化和精品化的對立,二者在效率和質量上不同的側重點,揭示著雙方的不可調和性。
這款號稱“打破對立”的咖啡機,看起來也是營銷的成分更多一些。
隨著精品咖啡的流行,在能提供精品咖啡的店里,半自動咖啡機被擺在顯眼的位置,經過嚴格訓練、手勢專業的咖啡師有模有樣的操作,等待的時間可能會長一些,但沖泡出來的往往是一杯帶有手工藝者匠氣的咖啡。
▲但要把握速度和品質的平衡,還是很值得思考的
但對于大多數對咖啡品質不是特別在意的消費者來說,自動化的機器人工操作的步驟簡單到甚至只要按一下按鈕,一杯咖啡就沖好了,這顯然能節省不少的時間成本,更適合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但相應的是,因為過于追求效率,它在口感上可能就要放棄很多。
所以,在相當長的時間里,自動化和精品化的對立將很難被消解,要么選擇前者,要么選擇后者。也許二者中間會有一些重疊的地帶,但如何到達這個地帶,將是一個值得咖啡經營者思考的問題。
— End —
統籌:咖sir | 編輯:忽而
商務合作&內容轉載 | 微信:lu4967
本文為咖門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9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