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潛規則”菜肴包上熱搜了,為什么消費者反應這么大?

    近日,外賣菜肴包火了,一度超過各大娛樂明星,成為上周微信熱搜榜第一名。


    但它可基本沒撈得好名聲,“十天前做的菜”、“吃了會中毒”、“過期的垃圾”等負面形容詞匯皆圍繞著“菜肴包”。


    面臨幾乎全民唱衰的境地,菜肴包還有戲么?



    外賣菜肴包上了熱搜,到底啥情況?



    事情源于某媒體記者調研外賣后廚的報道。標題如下:




    文章大意:


    部分網紅外賣店是用冷凍菜肴包做的菜,水浴或微波加熱之后直接出餐。顧客知道后表示無法接受。


    商家表示菜肴包有助標準化,更高效。而生產廠家不建議告知消費者。


    平臺表示國家并沒有禁止菜肴包的制售,所以暫時不會禁止菜肴包商家的外賣業務。



    報道一出,立刻引來數十家媒體的瘋狂轉載。隨后,裂變出西安、北京等地也有使用外賣菜肴包泛濫的詳細報道。


    截止今日,相關調研視頻有1175萬的觀看量。



    而微博、微信以及知乎等社交平臺也展開了對外賣菜肴包的熱烈討論。


    主流社會媒體基本持反對票,認為菜肴包是損害外賣的發展,喪失了外賣餐廳的核心競爭力。在負面輿論浪潮下,網友們的意見也趨于一致,吐槽菜肴包就是剩菜,還不如自己買菜肴包自己做。


    如此看來,菜肴包是攤上大事兒了。




    為什么大眾反應這么激烈?



    菜肴包也稱料理包,這種通過速凍技術加工過的標準化烹制食品在業內人士看來是很正常的做法,所以餐廳老板也不明白“為何大家的反應這么大?”


    小芯認為主要是兩方面原因導致的。


    · 1 ·

    部分社會媒體夸大事實引導輿論


    近幾年,食品安全事件頻發,面包新語、海底撈、小龍坎等大眾熟知品牌的中彈在消費者和餐企之間已埋下了信任炸彈。而食品安全周期間,大家的神經尤為敏感。此時,一篇關于外賣“剩菜”的消息點燃大眾,輕而易舉。


    在這場風波中主導輿論的部分社會媒體也有些“標題黨”。集中火力攻擊“外賣菜肴包是10天前的剩菜”這一點就算了,有些甚至用“吃了會中毒!”、“過期的垃圾”等聳人聽聞的標題來吸引網友。


    而部分媒體不專業的報道也有誤導作用,比如有媒體算出了“菜肴包能致300%毛利潤”的神奇數據。




    · 2 ·

    消費者的外賣預期高


    業內人士對菜肴包的玩兒法是心知肚明,但消費者對外賣顯然有著更高的預期。


    對于外賣,消費者在認知上是默認為“現點即現做”的。只是微波加熱這種制作方式顯然無法達到顧客的預期,“若是菜肴包的外賣,那完全可以在淘寶上買自己加熱啊”。


    對此,純外賣品牌二十五塊半創始人朱天成認為這是國人迷之推崇鍋氣。




    鍋氣是高溫爆炒之下富有的火熱香氣。而對于外賣現炒的鍋氣,朱天成認為:“現炒的裝盒半小時,還有啥鍋氣?而且鍋氣還得用鐵鍋。有的外賣店用的炒菜機,傳統廚師一樣不承認這有鍋氣。”




    菜肴包會消失么?



    菜肴包作為餐飲標準工業化趨勢下的產物,業內人士多持看好態度。


    “隨著加工工藝和保存技術的不斷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產品實現工業化”,資深餐飲人苗臣對小芯說,“就像我們現在熟知的速凍面點、濃縮果汁都是加工工藝不斷進步下的時代產物。”


    單論菜肴包來說,它自有大市場。對于如執行國界邊防的守軍、海軍等特殊工作者來說,方便快捷的菜肴包算是上佳之選。



    對比門店現制菜品,它依然有著強大優勢:


    1.集采降原料成本。集中統采,不僅能降低原料的采購成本,還細分了原料在生產過程中的用途,原料優勢能得到最大發揮;


    2.有助標準化。工廠標準加工,投料的比例更精準,便于口味的統一,確保品質穩定;


    3.食安管控更嚴。從田間到門店,正規食品加工工廠都有嚴格的品控制度體系和生產流程。比如蜀海供應鏈的加工車間24小時保持4攝氏度的低溫,以保證食材的新鮮度;


    4.降門店綜合成本。簡單加熱的方式意味著后廚不需要高薪聘請大廚和眾多幫工,人工成本大幅下降的同時大幅提升效率。對于僅有數小時高峰期的外賣餐企來說,這有著致命的誘惑力。




    關于菜肴包的未來



    在日韓等國,菜肴包早已普及。而對于它在國內的的發展,小芯認為有2個趨勢:


    · 1 ·

    管控規范化


    雖然小芯在前文說了菜肴包對比門店現炒的安全性更高,但前提得是正規廠家所生產的。


    很多消費者并不反對菜肴包,而是質疑菜肴包來源。據了解,不少小餐廳作坊就是網購的菜肴包。但淘寶上面,菜肴包廠家魚龍混雜,即使有相關食品證明,但隔著茫茫網絡,顧客心里還是沒底。



    未來,對于使用菜肴包的餐企,政府方面應該會給出更加嚴格的制度來規范商家經營,比如購買菜肴包的來源,制作流程管控,后廚面積比例要求等。


    · 2 ·

    走向品牌化


    其實吉野家、真功夫、和合谷等品牌就是典型的用菜肴包經營的連鎖餐企。消費者能夠接受這些連鎖餐企還是源自對其品牌的認可。



    未來,想要用菜肴包這種輕模式創業的話,在減輕后廚壓力后需把重心放在品牌打造上。比如二十五塊半在用菜肴包產品,在宣傳上從來沒說自己口味如何好,甚至還自嘲是“難吃的外賣”。以自黑的營銷模式貼近上班族,成為消費者心中有人情味的外賣品牌。


    每一個新事物幾乎都是在批判中成長的,菜肴包亦是如此。如今的它縱然有很多缺點,比如品種單一、口味較差,但依然未來可期。不管是餐飲人還是消費者,給它一點時間吧。





    下周二(8月21日)晚上20:00,7年外賣平臺運營專家將分享如何提升外賣差評管理。


    如果想了解更多數據經營的內容,加入我們的課程,搜索手機號18301622783加店小算微信,加入餐飲數據研究院,與全國各地餐飲人士交流,向餐飲大咖咨詢、學習餐廳經營之道。






    作者 | 曾  莉

    視覺 | 德  同



    推 薦 閱 讀



      戳原文,下載店小算App,15萬+商戶都在使用!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新餐飲洞察,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0973.html

    (0)
    上一篇 2018年8月16日 21:21
    下一篇 2018年8月16日 21:3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