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6日晚,由中信出版集團和場景實驗室聯合主辦,高級合作伙伴鳳凰金融支持的“進化·原則”瑞·達利歐中國演講在北京舉行,開啟了瑞·達利歐四天兩地的巡回演講。
獵豹移動CEO傅盛發表主題演講《年輕力量的進化算法》,以下為分享內容。
我寫過認知升級,后來想,升級之后呢?怎么才能做到持續不斷地成長?唯有自我進化。
一個人真正的成長,就是不斷自我進化。
瑞·達利歐是美國對沖基金教父,被稱為投資界的喬布斯。
他本身是個實干家,不是理論家;也不是簡單的給結論,而是非常縝密的西方哲科思維的邏輯推演。
他將一個人所需要的人生原則和工作原則,像亞里士多德的第一性原理一樣,一點一點,一層一層,逐級推演,總結出簡單可遵循的原則。非常強悍。
今天晚上非常有幸和瑞·達利歐先生一起共進晚餐,他講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原則故事,每個人都應該大膽分享出來。
我聽后很感動,因為很多人說我不好好努力創業,寫什么文章。
我覺得創業是一件孤獨、辛苦甚至痛苦的事情,如果我在其中有一點點自己的感悟,能夠分享出來,這是對別人和對同行都有益的事。
01
自我進化是一切
我們應該從更高的層面看待一切事物,包括自己。
比如,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大機器內運行的機器,并且知道你有能力改變你的機器,以產生更好的結果。通過將你的結果與目標進行比較,可以確定如何修改你的機器。
我,即可以是這臺機器的使用者,也可以是這臺機器的設計者。兩種角色必須清醒劃分。
因為很多人只把自己當作機器使用者,而忘記自己也可是一個好的機器設計者。只有記住這一點,你才有可能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想象自己是一臺機器:目標-訓練-結果
這是一個人自我進化的循環圖。先有一個目標,通過machine訓練后輸出一個結果。而machine本身,在于人和設計。
如果把自己想象成一臺機器,我們該怎樣去設計這臺機器?我總結了五個步驟:
第一,選擇目標。你的目標可以有不止一個。
第二,看看你距離目標有什么障礙,有什么問題。
第三,診斷。你要發現這些問題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四,設計一個計劃去解決問題。
第五,去做。
其實跟做產品一樣。發布,看bug,看AB測試。一個App就是這么進化的,人也是這么進化的。
我們總會遇到問題,但不要因此停滯。不要把問題看成結果,要把問題看成過程。否則就會陷入擔心害怕,不愿嘗試,不敢犯錯。
如果不經歷問題,你就沒法診斷,不知道自己弱點何在,你就無法客觀真實面對自己,何談自我進化?
我常常看到身邊人成長不起來,就是因為他們不相信這點。不相信自己是本因。不相信自己是一切。封閉地認為,別人才是一切,環境才是一切。
一旦出狀況,就喜歡抱怨不公,運氣不好。事實上,我們應該承擔所有后果。因為,哪怕運氣最不好的時候,你也能做出更好的選擇。
我曾經說過,即使所有條件都不變,重來一次,你要能干得比上次更好。這才是成長。
只有把自己假定為50分,才能成長為60分、70分、90分,永遠沒有到100分的時候。如果你認為自己已經到了100分,你就沒有自我進化的可能性,也就會失去目標感。
尤其處在高速競爭的行業里,我們能找出的、放棄的理由,太多了。但,目標不是渴望。
目標是你為了一件事情,能夠去爭取,甚至放棄掉別的事情,這才是你要達成的目標。
我自己就是一個關于“進化”的例子,沒有想到把一家企業做到美國上市,更沒有想到自己英語很差,卻把自己的用戶70%、80%做到海外,并且把 Live.me 做成美國最大的獨立直播平臺。這是我從來沒有想過的事情。
我1995年考上大學,我的母校是中國煤炭經濟學院。
畢業以后面臨最大的問題是找工作,那時候簡歷投不出去,不是211、985不要。所以我來北京第一件事想的是能不能考上研究生,找個好工作。
我到北京以后,存折里大概只有400元人民幣,就找了工作,半工半讀,自此進入了互聯網行業。
2001年進入3721公司,擔任一個從來沒有聽說過的職位——產品經理。
2014年我們在紐交所敲鐘的時候,我就在想為什么是我?
我最早的經歷,讓我們能夠真正趴在地上看對手,看同行,這樣才能在他們身上學到很多東西,每次像海綿一樣吸收,使我逐漸總結出人生成長的態度。
我在做公司的時候,又遇到這樣進化的故事。
大家可能聽說過金山毒霸,更多人會聽說過瑞星和卡巴斯基,2010年小米的創始人雷軍把金山毒霸給我的時候,每年收入下跌40%,瑞星收入規模是我們的兩倍。
去年的時候我看了一條新聞,瑞星年收入七千萬,準備沖擊新三板,那是一波PC安全軟件免費化和互聯網化的時代,所以淘汰了一批的公司。
我們把PC做完以后,移動大潮起來了,各種各樣的公司往移動里沖擊。PC上的很多法則在移動手機上沒法用了,移動手機上沒有一個獨立的安全開發商,生態就發生了變化。
那時候360是我們的最大對手,大家也知道他們的戰斗力。
我每天處心積慮地想怎么活下來,有幸的是,那時候我去了美國,看到美國不斷地出現創新,我就想一定不只是勤奮就行,要有方法和原則才能成功。
那時候我就想能不能把獵豹移動APP做到全球,接著我們在全球有接近6億的活躍用戶,輕游戲下載量全球超過10億次,我們的直播在收入規模上現在是美國最大的第三方直播平臺,這都是我們過去幾年做事。
兩年前我意識到移動互聯網戰役可能又到了尾聲,我自己開始學習AI、學習機器人,大家說獵豹移動什么熱做什么。你不能什么熱不做什么吧,因為時代在不斷變化。
02
跟隨時代的進化而進化
為什么時代進化越來越重要?
所有的進化都是外界環境的巨大變化。
用生物學思維來看,如果外界環境沒有變化就不需要進化,像恐龍統治地球上億年,如果沒有那顆小行星撞擊地球,我們今天還是這樣嗎?
如果熊貓不是進了那片竹林,它的祖先是狗熊,于是停止了進化,熊貓就變成了只有當竹子開花的時候就會出現一次大的危機。所以外部環境的劇烈變化是我們進化的核心原因。
瑞·達利歐先生回憶1984年來中國,送10美金的計算器,大家都覺得是好貴重的禮物。
我們是最幸運的一代人,經歷了人類歷史上沒有過的三十年的變遷,這只有美國一九二幾年大發展的時候有得一拼,但不僅如此,它還在加速。
我就是站在斯坦福大草坪前,深深地被震撼了,那一年我31歲,我在想過去30年我在干什么。
創業圈說“睡得比狗晚,醒得比雞早”,現在還有三點鐘群。我們這么勤奮,為什么他們跑著步、開著游艇,然后帶來世界上最先進的創新?
我想這不是“書山有路勤為徑”,一定要看他們如何有一個大的夢想,不要因為自己現在所處的位置和所掌控的資源去思考你的人生。
在這個時代,勤奮只是我們眾多基石當中很普遍的點,所以需要開放。
在外界環境不變化的時候,持續的積累是優勢。
我們回想下,為什么中醫越老越值錢、文章越做越優秀?
古代社會只要積累。只要工匠鐵打得優秀,你就成了祖師爺,傳男不傳女。
因為沒有那么多時間讓人跟你做一些熟能生巧的領悟,它只適用于那個環境,而且你越優秀,某種意義上就是過度進化。
當新的環境變化的時候,比如行星撞地球的時候,恐龍那些龐大的肌肉群,無以復加統治的力量就成為最大弱點,為什么?
因為沒有食物,祖先沒有力量打下恐龍,使得整個感官系統、決策系統包括帶著孩子一起跑,食物量少,度過了最難的時候,反而使我們成為這個星球上最大的主宰。
有的時候經驗一定是好事情嗎?在今天這個時代要認真思考。
過年的時候有兩句話非常火:
贏了所有的對手,卻輸給了這個時代
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聲再見都不會說
認知,幾乎是人和人之間唯一的本質差別。技能的差別是可量化的,技能再多累加,也就是熟練工種。而認知的差別是本質的,是不可量化的。
記得在香港約過一次馬云喝茶,他幾乎不用電子郵件,當時我就琢磨,他為什么能去指揮那么大一個帝國?后來發現,他在不斷觀察行業變化,從變化里找關鍵切入點,找資源和人配合。
人和人比拼的,是對一件事情的理解和對行業的洞察。執行很重要,但執行本質是為了實踐認知。
有時候,我也會鑒古通今地去琢磨,為什么鴉片戰爭時期,大清帝國輸那么慘?
簡單說,一群懷揣現代物理學認知的人,打敗了另一群信奉四書五經認知的人。其實就是兩種不同認知的較量。
《原則》這本書這么暢銷,我的一點拙見有這么多人專訪,是因為時代帶給我們的焦慮,它在快速變化,我們怕跟不上這些變化。
這個時代最主要的是“開放”,我本來用的是謙遜,后來擔心不太好懂,改成了開放,總而言之是讓自己空杯,不要把自己變成獨立的孤島,要把自己的心態都用來和外部信息溝通。
一個人的認知狀態有四種:“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和“不知道自己知道”,也是人的四種境界。
我將其簡單翻譯為: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為自己什么都知道,自以為是的認知狀態。
知道自己不知道——有敬畏之心,開始空杯心態,準備豐富自己的認知。
知道自己知道——抓住了事情的規律,提升了自己的認知。
不知道自己知道——永遠保持空杯心態,認知的最高境界。
現在我終于意識到,人和人根本的區別就在于這四種狀態。
更可怕的是,95%的人都處在第一個狀態,甚至更多。這也就是為什么碌碌無為的人是大多數。
今天,我們處在一個大拐彎的時代,每一個行業的認知都在迅速疊加,跨界越來越普遍。如果不保持這種“自我否定”的認知狀態,很難完成對快速變化的行業的認知。
視而不見,只會失去升級的可能性。只有自我否定,保持空杯心態,一個人才有可能真正成長,實現跨越。
一個人能吸收各種各樣的信息是最關鍵的能力,唯有開放,才能吸納外部信息,做到知道自己不知道,不斷進化。
當你和外部環境發生足夠關聯的時候,才有機會真正變得和以前不一樣。
03
每個人都可成為自己的塑造者
原則里面最打動我的一點:
人是生命的2.0形式,才有機會在同代內進化。在人類出現之前,所有的變異都是靠基因的變化。
為什么我印象深刻?因為我就是典型。
最焦慮的是怎樣找到一份工作,當時雅虎收購3721的時候,別把我裁了。我當時剛在通州買了房子,家具還沒有買,萬一裁我的時候,我連月供都供不上。
可能有一些基因或者密碼是大家沒有真正掌握的,只要掌握了,每個人都可以自我進化。
我在獵豹,每一兩周都會進行內部的PPT分享。
我一直認為人可以通過不斷的迭代,變得跟以前完全不一樣。
一個人最大的障礙就是自己。這障礙,不是人本身,其實是思維。改造思維的關鍵是讓自己成為一個shaper(塑造者)。
幾乎所有偉大的人都是shaper。他們有極強的愿力和能力改造自己。如同健身房的身體塑型,本質相通。肌肉根據鍛煉,長成新的樣子,人的思維也同理。
如果把人看成一個獨立的生命體,當生命處于1.0階段,它開始產生信息交換與流動;當生命處于2.0階段時,它就能成為一個對自己的生命進行自我改變的shaper。
動物卻不行。動物只能靠基因突變完成進化。而人是可不斷進化的,從生命2.0,甚至生命3.0、4.0,走向AI和生物科技。
人和動物最大的不同,就是一個自我進化的能力。《原則》里有一句話非常精彩,他說:
要么進化,要么去死;進化是宇宙中最強大的力量;它是唯一永恒的事情,它驅動著所有的一切。
我們要相信這個原理。
人這一輩子也是進化的。我們可以通過進化改變自己。身體能變瘦,思維模式也可變高級。
當一種思維訓練,逐漸變成一種思維模式,長在自己的身體里,就會內化為一種本能。假以時日,這些思維和推理,慢慢會變成一種很好的直覺。
而這種精妙的直覺,從來不是靈感一現。別人夸贊你某方面感覺很好,所謂這感覺,無他,唯手熟爾。
天天觀察,天天琢磨,反復思考,不就形成了一種能力嗎?這就是shaper的路。
古代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一個人的成就和出身、天生的聰明程度都沒有那么大的關系,只要能夠掌握關鍵的原則。我的原則就是開放、透明、互信和改變。
開放和透明是瑞·達利歐先生說的。多樣化聽取意見,實踐極度開放。
每個人都要深刻認識到也許你并不知道最好的答案。甚至多去征詢那些值得信賴的持反對意見的人。記住,你在尋找最好的答案,而不是你能想到的最好的答案。
有思想的分歧是門藝術,要懂得欣賞。
前面說過,要趴在地上看對手,保持空杯心態。謙卑地去面對一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戰勝自我的盲點。
今天知識更新這么快,每個人看到的事物都是有限的。盲點會造成巨大的認知障礙,結果就會表現為:認知感官通道封閉。
什么意思?就是你看到的東西太有限。加之自我辯護,常常就會出現一種情況:你根據有限的視角,先做了判斷,但這個判斷有可能是錯的。
想象一個場景:當別人向你講述一個很陌生的事物時,你沒聽過,這時你的第一個本能就是防守。
一旦防守模式開啟,別人再說什么,你根本聽不進去。聽不進去,就會有主觀情緒。
人性最大的弱點就是主觀情緒。只有跳出自我限制,站在一個更高的層面,審視自己的弱點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高手。
我認為,核心就是要開放。千萬不要封閉。《原則》這本書這部分講得非常精彩,他說:
封閉的人時常打斷別人發言,開放的人則善于傾聽和引導對方發言;封閉的人常說,“我可能錯了,但是我認為……”,開放的人知道何時陳述,何時提問;封閉的人不喜歡被挑戰,開放的人永遠保持好奇。
當一個人封閉,談什么也談不進去。要放在商場上,就很要命。每一場仗,非常難打。只有極度開放,極度透明的人,才能克服困難,一起往前走。
團隊要形成共識挺難的,說服都說服不了。轉型其實不是最難的,難的是跨入新的領域,大家能相互理解。
普通人做事總是把“不傷害自己的感情”放在首位,一天到晚,擔心這個,害怕那個,特別脆弱。如果一個人能夠克服這些弱點,明確自己是誰,自己想要什么,應該怎么做,他就會非常堅定,對生活充滿掌控感。
這是一種境界。我也沒到這個境界,正在進入。至少沒有擔心害怕了,當然會有焦慮感,但我開始享受。
今天這個時代變化太快了,我們很容易變成一種不信賴的狀態。
技術幾十年前都有了,但是我認為相信一些大趨勢是對的,甚至相信瑞·達利歐先生在書上的,這不過就是某種技術的演變,幾十年前就有了。但是我認為應該相信一些大的趨勢。
如果你對這個領域不熟悉,你就要找到那個領域的專家,先不要做判斷,因為你做判斷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只有這樣才能快速切入,讓自己不斷地變,變得跟以前不一樣,相信能改變,這一點非常關鍵。所以我自己和獵豹都在變化。
– END –
來源 | 筆記俠(id:Notesman)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7大現象級餐飲品牌深度解析
餐飲O2O案例式新書熱售
▼
更多精彩干貨
▼
點擊關鍵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
中國餐飲精英交流學習社群
▼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1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