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格局和戰略的能力,因為創業公司最大的成本是決策成本。
2016年,李開復陪著自己投資的一些項目去硅谷UBER、AIRBNB、谷歌總部考察,回來時說了句:“中國創業者和美國創業最大的區別在于兩點:大格局、大戰略”的能力。(而這是十億美元企業和百億千億美元企業的真正差距。)
2014年至2016年的創業項目數以千計,早期夭折的暫且不論,來看那些已經走到ABC輪的創業項目,正是在全國戰略擴張的階段大量死亡的,為什么?
長遠來看,在創業團隊開始立項的第一天起,創業者之前的差距就已經顯現,每一次決策的正確與否,關聯著項目發展的命脈,而制定發展方向計劃的能力就叫戰略。
01
重戰略:選擇比勤奮更重要
什么是戰略?萬能的度娘是這樣回答的:
企業戰略是一個自上而下的整體性規劃過程,并將其分為公司戰略、職能戰略、業務戰略及產品戰略等幾個層面的內容。
企業戰略是層出不窮的,例如信息化就是一個全新的戰略。企業戰略雖然有多種,但基本屬性是相同的,都是對企業的謀略,都是對企業整體性、長期性、基本性問題的計謀。
知乎的回答更精彩,是這樣的: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某考研黨,天天4點起床,背英語單詞看政治看專業課上培訓班,堅持鍛煉,每天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十幾個小時,每天就睡5個小時。這個叫做戰術上的勤奮。
然后你問這個考研黨,你為啥要考研呀,考上研之后打算怎么做呀?考研學霸微微一笑,說:我也不知道為啥考研,我媽讓我考的,考上研之后我也不知道干嘛,大概考博吧。這個叫做戰略上的懶惰。
戰略上勤快而戰術上懶惰,我們說這個叫做“眼高而手低”;戰術上勤快而戰略上懶惰,我們通常形容為“優秀而無用”。
也可以用一張圖片來解釋:
選擇比勤奮更重要,做正確的事比正確地做事更重要。
02
企業不同階段,
戰略戰術需求結構不一樣
創業公司最大的成本是決策成本,或者說因為決策不當,而造成的時間成本或機會成本。
我經常跟我身邊的人說,創業公司很容易產生巨大的“重力”,就是你一旦開始做某件事了,你發現即使你公司人很少、執行很快,你還是像從飛機上跳下來一樣,幾乎只有一個軌道,你是很難中間看到其他機會去改變、調整的。
所以前期,你要花足夠多時間在做決策上。
這句話實際說的是CEO的精力分配問題。
由于工作關系,在TMT行業里有機會接觸到一些CEO,大概分為這三個層面:
A. 創業者:帶一個十幾人到幾十人不等的初創團隊;
B. 小老板: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是市場上一號人物,例如一些二三線手游研發商等;
C. 企業家:大型上市公司或同等量級的公司。
他們如何分配時間呢?先看A和C。
A類最重要的三件事:
1. 帶好核心業務,例如搞好產品(產品型公司)或者打開市場(銷售/渠道型公司)
2. 帶好創業團隊,保證團隊有熱情、有戰斗力
3. 關鍵階段能融到資金
C類最重要的三件事:
1. 判斷行業趨勢和格局,對公司業務組合進行取舍修剪,調整集團組織架構
2. 管理集團董事會及高管團隊,平衡權力機制
3. 資本市場的管理和資本工具的運用
B類通常是A和C的混合體,情況比較多樣化。
簡單說,A操心的事情就是戰術,C操心的事情就是戰略。盯產品版本和數據,挖研發/運營/市場人才,反復打磨BP和演講拿到投資,這些就是戰術;騰訊調BG架構,剝離搜索電商,百度買91,以及各大上市公司董事會上的故事,這些就是戰略。
企業成長的不同階段,對戰術和戰略的需求結構是不一樣的。CEO如果不能根據企業發展的狀態持續并且有效調整自己的精力分配,那么他就可能成為企業最大的瓶頸。
一個上市公司的CEO如果興趣還是親臨前線盯產品抓業務,對行業格局不敏感,對組織架構很草率,對資本運作很外行,搞不定董事會,擺不平高管團隊,這就是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也會置公司于麻煩的境地。
但這事說說容易做起來難,CEO也是人,都是路徑依賴,并且喜歡停留在舒適區里的;就算愿意不斷學習和改變,也不見得真的就能做好,決勝千里和運籌帷幄,畢竟是不一樣的基因。
CEO的格局決定了企業的格局,從我親身看到的例子來看,無一例外。
03
懶惰于戰略而勤于戰術
是一個格局問題
所謂戰略,就是為什么要做這件事情。所謂戰術,就是怎么去做這件事情。
講幾個故事。
一伙人開車勇闖大沙漠,結果車子拋錨了,車里坐著四個家伙,其中有兩個當場就懵了。其中一個拿出羅盤、指南針、地圖,一通研究。
最后一個裝備好了帽子、圍巾、鞋子、飲用水,在后座咔咔一通活動筋骨,順便還涂了防曬。撂下一句我走了,找綠洲去。
車上這仨人一把沒拽住他,讓他跑了。五分鐘后,擺弄地圖那哥們緩緩的說,綠洲的方向應該是反方向啊。下車再找那個奔跑哥,只剩下沙漠巨日下的一個小黑點。這哥們大聲疾呼說,你快回來,你一人承受不來啊。他以為大家和他告別呢,還銷魂地揮了揮手,想不到這就是永別。
這個去找綠洲的哥們,他的行動力體現在了他在戰術層面的勤奮,但是他在其戰略層面,敗得一塌涂地。結果就是生死兩茫茫。
而那個羅盤哥呢,雖然沒有那么快的做決斷,看起來行動力上并沒有那么霹靂雷霆,但是他卻是一個戰略層面的高手。
很多時候,懶惰于戰略而勤于戰術,其實是一個格局問題。
這種事情,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比比皆是。
比如,在我讀高中的時候,班級里有一個哥們,在文理分科的時候,毅然選擇了理科,在接下來的兩年理科生涯里,他被物理、化學、生物折磨。在學業上,他比包括我在內的所有同學,都付出了更多,他教科書一般的作對了幾乎每一件事情,但是他的高考依然一敗涂地。
我這個哥們,在戰術上作對了幾乎所有的事情,但是依然沒能在高考中攻城略地,這是因為,他在戰略層面失敗了。他沒想明白他究竟應該讀理科還是讀文科。
說一個相反的例子。我大學宿舍有個哥們,一只學霸虎落平陽,高考失利來到了我們學校,在大學階段他依然學霸本色不改,大三保研的時候出了一點差錯,導致錯過了保研的資格。
在我們都覺得他肯定會選擇考研一雪前恥的時候,他毅然選擇了找工作,是不是看起來特別邪門。和我們聊起來,他說,中考和高考兩次失利,至少讓我明白了一件事情,我不是一個考場型的選手。
他說,你們看有些厲害的運動員,在國內的小型比賽上人擋殺人,佛擋殺佛,但是一到國際大賽上,就緊張,每次都灰頭土臉的回來。
這說明,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人就不是為大賽而生的,說是抗壓力出了問題也好,心態不行也好,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他不適合那片叢林。
他最后說,或許我是頭獅子,原本就不該呆著叢林里,所以我要去我的草原了。時至今日,我依然被他身上理性的光輝所打動,回想起來他身上就是三個大字,明白人。這就是戰略的勝利。
04
定戰略:先從全局再到細節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戰略就是如何選擇,戰術就是如何努力!要做好戰略,必須勤于思考和分析!要做好戰術,必須有很強的毅力和耐力!
拿創業來做例子,很多人都在問有個想法,或者有一定資金,就想著來創業。
問他:為什么你會成功呢?
回答:創業是自己的事情,我肯定會拼盡全力去做事情的。
這樣的結果,其實很多只會失敗。
一個好的創業者,或者管理者,特別是團隊的老大,你一定要學會:搭團隊、定戰略、帶隊伍。而不是把自己當做一個執行者,很勤奮,很努力地去做每件事情,也就是凡事喜歡親力親為,怕同事做不好,怕別人不會努力。
這樣的人創業失敗以后,總會說,我已經很努力了,為什么還是賺不到錢,為什么還是失敗呢?
戰略,代表著未來,代表著方向,需要你告訴自己,也告訴別人:
公司選擇的產品方向是否有未來?公司的團隊結構未來是怎么樣的?公司未來會發展成什么樣子?整個公司的體系將如何變化?
誰是你現在的用戶,誰是你未來的用戶?你如何去找到用戶?如何去說服他們來購買?
戰略往往是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公司,看公司所處的經濟環境,所面對的直接和間接的競爭對手。從全局,從生態鏈,再慢慢看到公司每個細節。
戰略回答了公司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問題。有點哲學的味道。這需要我們每個創業者每天要花時間不斷問自己問題,然后去思考,去分析,跳出公司來看問題,想出解決方案,再找合適的人來解決問題。
凡事三思而后行,也就是強調了戰略的重要性。方向一定不能錯了,在錯誤的方向,你再勤奮努力,所得到的結果也好不到哪里去。
所以,希望每個人在創業之前,都能夠重視對戰略的思考,并勤于規劃;而非只是在戰術上的勤奮。創業初期,戰術上的努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就變成了空想和空談,只是要注重好時間的分配。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下巨頭大佬們的戰略手繪圖紙:
– END –
來源 | 鄒叔的任性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愛學習的老板都會點的圖片
▼
點擊關鍵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
巴奴 | 胡桃里 | 云味館 | 松哥油燜大蝦 | 老板戀上魚
九毛九 | 遇見小面 | 西貝 | 海底撈 | 外婆家 | 桃園眷村
行知研習社 | 創新故事會 | 匠心故事會 | 選址 | 創新
中國餐飲精英交流學習社群
▼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1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