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升級的本質,能夠把某種精神需求進行物化和場景化,在某個特定的點壟斷的公司。
如今吃和穿本身已經不那么重要了,更重要的是你在吃、穿時,所感受到的精神愉悅和在精神上的反映。我們需要情趣,但更需要真正的情懷。
在2017中國生活創新峰會主題演講中,IDG資本合伙人連盟以周黑鴨、麥當勞、茅臺等為例,感性、生動地闡述了他的投資理念,他認可的消費升級公司是這樣的:滿足某種精神需求,將其進行物化和場景化,在某個特定點能壟斷的公司。
在IDG資本,連盟主要關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領域,以及新技術與傳統消費和服務領域的結合。
投資案例:周黑鴨、喜茶、韓都衣舍、茵曼、球探網、SheIn、ezbuy、海翼Anker、娛加娛樂、火烈鳥、輕松籌、糖豆廣場舞、莉莉絲游戲、犀牛之星等。
以下根據連盟演講內容編輯整理
我主要關注互聯網新經濟,多年來在線下店領域就投了兩家公司,周黑鴨和喜茶。周黑鴨在2016年港股主板上市,并且入選恒生綜合大中型股指數成份股,喜茶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可以說是當下最火的茶飲品牌。
我自己是一個服裝業和文藝青年都會痛恨的對象。前者是因為我一年只買兩次衣服,迪卡儂一買一打,一年一兩次。文藝青年是因為我覺得他們沒有“情趣”。
我的演講題目叫《討論消費者方法的討論》,這個題目其實是致敬查理·芒格的,他在1996年曾經做過一個叫做《關于現實思維的現實思考》的演講。
其中討論了很有趣的話題,如果從200美元開始,創造一個2萬億市值公司的成敗,主要分析了可口可樂的成敗原因。
從吃喝玩樂這幾個品類當中,吃喝也即餐飲,最大的幾個公司比如星巴克、麥當勞、可口可樂;玩樂方面,騰訊很大,去年躋身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
真正有情懷的公司應面向人類
狗尾續貂,致敬前輩。討論消費者方法的討論,首先討論情趣和情懷的問題。
我痛恨文藝青年,也痛恨情懷,至少痛恨前兩年所謂的“情懷”,一聽到我就很害怕。后來我想,大家在說的情懷到底是什么?
我們都會經歷一個“過渡概念”的過程,因為我們無法還原社會的方方面面。所以當我們認知程度不高的時候,就把社會極端抽象成一個概念,而任何一個概念在你我的眼中都是不一樣的。
好比我說自己的頭發是黑的,如果你有足夠的對比度,你會發現可能有不同程度的黑。廣東人說的很甜,這個甜度和其他地域的說法也不是一個概念,那么所謂的情懷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認為大多數人所說的情懷本質上是情趣。但是我理解的真正的情懷應該是對人類的,至少是針對更大的人群。可以想一下,你做的這個生意,是否對于社會產生了改變?
是否服務了一大群人?很多文藝青年創業是有情趣,但缺少了情懷。換句話說,他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整個社會,或者說更大的一群人。
說到麥當勞,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會特別喜歡麥當勞?或者說在這個年代會覺得麥當勞是消費升級?
從生意的角度講,我首先是崇拜它的,它是一個擁有巨大市值的企業。麥當勞有沒有情懷?
對于很多人來說屬于垃圾食品,但查理·芒格是這么看的——麥當勞給美國無數的年輕人提供了第一份工作體驗,他們用勞動換取收入,得到了職場的初步培訓。
從這個角度來講,這是一家極有情懷的公司,所以這是我所認為的真正的情懷。
▲ 麥當勞不僅是大公司,更有情懷
喬布斯曾說過比爾·蓋茨沒有品位,但在我的概念當中,他們兩個都有品位,但是方向不一樣。
在某方面,可能喬布斯比起比爾·蓋茨有更好的品位,但蓋茨把所有的身家都放在基金會,研究各種醫藥、治療,那是真正對人類的情懷,也是非常令人尊重的品味。
所以從公司的角度來講,我不喜歡情趣,但是我非常崇拜情懷。如果你真的是為讓別人變得不同而做的這個企業,你是有情懷的;如果你只是為了讓自己變得不同,我就不大贊賞。
消費升級本質是精神刺激與滿足
第二個問題叫物質和精神。
大家一說消費,就很容易等同于買東西,這也讓我很痛苦。為什么消費和品牌就是物質呢?
說到消費升級,第一個問題,我不喜歡你一上來就要賣東西給我。所謂的消費升級,仔細想想,太陽底下其實沒有新鮮事,無非就是衣食住行。
但是到了這個發展階段,比如說已經吃成我這樣的人,你再給我端點東西吃,對我又有什么改善呢?可以讓我更加開心嗎?
所以我認為消費升級不要光講物質,更多從精神層面去思考。
大概5年前,IDG資本投資了周黑鴨。當時大家說你怎么干這個事,我說我覺得好,因為周黑鴨能給我很大的精神滿足。
后來我更加清楚什么叫精神滿足?就是你在餓的時候,腦子告訴你的是,我要葡萄糖/卡路里,這時候它是被當作物質來對待的;但如果腦子告訴我的是,我要多巴胺/荷爾蒙,這個東西叫作精神。這就是區別。
周黑鴨到底是物質還是精神?其實很明確,你吃鴨脖是為了刺激,是饞而不是為了吃飽,它帶來的是多巴胺。為什么是刺激?辣味肯定是刺激的。
廣東人民曾經想把點心推廣出去,事實上也推廣出去了,但點心就是不如辣鴨脖來得刺激。
我們最開始投的時候,周黑鴨只在武漢有,其他地方都沒有,堅定地不搞加盟。后來到每分鐘賣了多少鴨脖子和鴨翅,下午補貨的時候應該補多少都非常清楚,這是什么?是安全。
這個世界上還有什么更好的事情能讓你既找到刺激,又很安全?
所以我看的并不是某樣物質,我希望得到的也不是物質本身,而是它所帶來的精神方面的刺激。
可樂是有這種刺激的,我們相信茶飲也是這樣。這是IDG資本投資喜茶的原因之一。
精神刺激如何變成一門大生意?
我們談論精神,但它有一個很大的壞處就是很難被壟斷。
今天你這樣會高興,明天那樣會高興,今天這樣會恐懼,明天那樣會恐懼。你的每種情感、情緒都是割裂的。所以一提到精神刺激這件事,還要把生意做大,就變得特別不容易。
從人性角度說,新的體驗肯定是好的,人人都喜歡;但同時也意味著更新的體驗會更好,新的體驗就不具有持續性了。
既然強調的是體驗,就要控制每個用戶在整個使用過程當中都有持續好的體驗,因此,想要規模化變成了一件特別難的事。
以日本為例,日本好吃、好玩的小東西多得不得了,服務體驗好的小旅游也非常多,但是就沒有出現麥當勞這樣的大生意,不足以變成一個在資本市場有價值的生意,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如果你可以把某一種精神體驗壟斷,很可能就成為一門特別牛的生意。
既然精神難以壟斷
場景化與物化行不行?
精神本身雖然很難被壟斷,但我認為一旦與特定場景結合,就能相對容易地形成大公司。我把這類叫作“精神需求的場景化與物化”。
比如說愛情,一家公司如果聲稱自己把愛情的事都做了,或者公司把所有的憤怒和恐懼都做了,這件事難度相當高,但是在某個特定場景下我相信是有可能的。
再比如,尊重是人與人交往時很重要的情感感受,有什么東西能壟斷尊重這兩個字嗎?不容易。“父母呼,應勿緩”,這是尊重,看到單位領導要表示尊重等等,但是這些尊重是在不同場景下的尊重。
有一個公司就在特定的場景下,把尊重兩個字完全物化和場景化了,這家公司就是茅臺。
在商務交往、商務宴請的場景下,那瓶擺在桌上的茅臺酒就代表了“尊重”,并且是壟斷性的,其他東西都不夠份量,這就是茅臺的厲害之處。
茅臺現在市值接近5000億人民幣,在全球范圍也是市值最高的酒廠。
在特定場景下某種精神需求的物化,很可能會變成極其偉大的公司。順著這個思路繼續想,在哪些特定場景下,人和人的情感可以場景化和物化?
我們還能想到,以前有人說愛她就請她吃哈根達斯,其實是想在愛的場景下把它壟斷下來,但是慢慢變了,后來改吃馬卡龍,愛她就請她吃馬卡龍,還有生氣就給她買包包,等等。
總而言之,在這個年代,能夠把某種精神需求進行物化和場景化,在某個特定的點壟斷下來,這是我所尋找的方向。
如今吃和穿本身已經不那么重要了,更重要的是你在吃、穿時,所感受到的精神愉悅和在精神上的反映。我們需要情趣,但更需要真正的情懷。
– END –
作者 | 梁楚童
來源 | 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愛學習的老板都會點的圖片
▼
點擊關鍵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
巴奴 | 胡桃里 | 云味館 | 松哥油燜大蝦 | 老板戀上魚
九毛九 | 遇見小面 | 西貝 | 海底撈 | 外婆家 | 桃園眷村
行知研習社 | 創新故事會 | 匠心故事會 | 選址 | 創新
中國餐飲精英交流學習社群
▼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2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