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品牌定位的創始人艾里斯在《聚焦–決定你企業未來》中提出了品牌延伸或多元化的6個黑洞。
我們知道成功源于聚焦,但隨著企業壯大,企業多元化和品牌延伸發生的概率超過90%,并且表面上推理,常識都是合情合理,但這里面暗藏了很多風險,最主要是沒有弄懂品牌的本質!到底為什么會產生這些想法呢?
1
分銷
如果公司擁有強有力的渠道,尤其當銷售遇到瓶頸時,總是認為既然渠道資源這么強,何不把它的優勢放大,表面上看這是合情合理!
娃哈哈:娃哈哈依靠AD鈣奶和純凈水起家,建立起全國一流的分銷體系,宗慶后隨后做了娃哈哈童裝和奶粉,都以失敗告終!
恒大冰泉:恒大以分布全國的樓盤和業主為資源,做了恒大糧油、恒大冰泉,結果都是失敗告終!
本質:真正競爭的是心智,而非渠道,渠道優勢看起來成本低廉,能實現快速鋪貨,但帶來的是消費者心智紊亂!
2
生產
這是典型的生產思維,總是在想工廠的生產設備還能生產什么,設備和生產研發人員的優勢要發揮最大!
川菜和火鍋店:大家都知道火鍋店都是晚上消費居多,所以不少火鍋店老板想如果中午賣川菜、晚上賣火鍋,生意豈不是更好,何況人群口味一致!
這樣店面資源和廚師人力資源能得到最大發揮,表面看很合理啊!但川菜和火鍋品牌早已經細分成各自品類,如果這是捷徑,海底撈為什么不做呢?
3
營銷
當一個公司營銷實力和團隊牛到一定程度時,感覺干什么都成功,典型的自我膨脹,這時候最容易進入延伸和多元化的陷阱。
修正:修正藥業在藥品領域的營銷可圈可點,實力不容小覷,但近年來推出各種保健飲料,加入了不少中藥保健成分,雖然中醫強調藥食同源,但人們的心智里卻又巨大差別。
人對健康的需求是個性化的,而對于飲品是相對共性的,所以真的要做,應該打造一個全新品牌,而非修正。
4
顧客生命周期
這是用戶資源化的思維,認為客戶就是自己的,隨著客戶年齡增長,也應該推出中年甚至老齡的產品,以應對他們需求,總是想無限延伸顧客生命周期。
可口可樂:雖然可口可樂是每個人都可以喝,但可樂永遠記著自己的用戶人群是年輕人,看看廣告畫面你就明白他是給年輕人訴求,那些年長的人慢慢不喝可樂,可樂難道還應該再教育他們嗎?
所以成功品牌都聚焦于自己特定人群,該放棄時應該放棄!
服裝行業:淘寶上不少服裝店,積累了不少用戶,然后客戶提出應該多上一些其他風格和成熟款式的,不懂品牌的老板馬上響應,他認為就應該滿足客戶需求,殊不知這是巨大的坑!
淘寶電商體系早就有了定位–標簽化思維,定位不準,會讓你的人群畫像紊亂,淘寶根本不知道把哪些人群流量分配給你。不少服裝品牌我們發現他們的品牌跟消費者一起變老,相反優衣庫從一開始就定位非常清晰!
5
地域
應該說大多數品牌是沒有地域差異的,比如星巴克,賣遍全世界任何角落!不少品牌在當地很強,因為他占據了當地很多資源,但不少決策者誤以為自己很了不起,全國性擴張,最終失敗告終,又重回自己的領地。
胖東來:胖東來曾經在河南許昌刮起一道旋風,成為全國的焦點, 隨后開了不少店面,購物體驗也非常好,但畢竟管理水平和世界500強還不能比,最終不得不收縮區域,回歸自己大本營,穩步經營!
王老吉:廣東人有喝涼茶習慣,王老吉是重新定位怕上火后,才大踏步進入全國市場,否則還繼續在廣東售賣!
6
定價
一個品牌一旦人群定位清晰,價格跨度就不要太大!
李寧:08年奧運會讓李寧曾經光芒萬丈,但隨后幾年李寧陷入了虧損關店的困境,李寧的價格曾經和阿迪、耐克比肩,瞄準年輕人,打中高端市場,殊不知年輕人的虛榮心是巨大門檻,同樣的價位喜歡李寧還是耐克呢?
結果不言而喻!近年來隨著李寧產品時尚化和科技化、尤其科技感的跑鞋增強了運動好玩特性,價格重新定位,那個巨人又重新回歸了!
海爾:海爾針對高端人群推卡薩帝、針對中端人群推海爾、針對低端個性化人群推統帥,這就是相對理性的品牌價格布局。
延伸歸根結底是以自我為中心,總認為我有什么,比如我有渠道、我也有用戶等等,然后將資源發揮到最大,殊不知品牌戰爭是認知戰。
消費者一旦認定你是什么,就很難改變,與其改變,不如新建一個品牌,從零開始!就好比大家認為茅臺就是白酒甚至國酒,所以茅臺啤酒必然失敗!
– END –
來源 | 品牌營銷官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愛學習的老板都會點的圖片
▼
點擊關鍵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
巴奴 | 胡桃里 | 云味館 | 松哥油燜大蝦 | 老板戀上魚
九毛九 | 遇見小面 | 西貝 | 海底撈 | 外婆家 | 桃園眷村
中國餐飲精英交流學習社群
▼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2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