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餐飲O2O”關注我們
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吉野家2000多家分店,遍及世界各地。而吉野家不僅憑借牛肉蓋燒飯打入中國市場,而且穩扎中國市場。
快速、便宜、好吃,
滿足消費者底層需求
快速、便宜、好吃,幾乎是當下所有消費者對食物的要求。如今快節奏的時代,大家的時間都很“寶貴”,對于飲食,消費者自然不樂意等待太長時間。
此外,消費者必然也會要求食物味道,好吃也是硬道理。消費者要求越來越多,只有針對消費者的不同需求做出調整,餐飲企業才能留住顧客。
而快速、便宜、好吃,是吉野家留個消費者的品牌印象。在中國,吉野家牛肉飯經過不斷的改善與調整,已經成功敲開中國市場的大門。
如今,吉野家已是在全球擁有近2000家店的國際企業,但吉野家卻自始至終追隨著筑地市場的生態而經營,店門口醒目的橘色落地布幔店招擺了將近一個世紀也未改變。
改革創新,新品不斷
吉野家主要經營蓋澆飯,包括煎雞飯,牛肉飯,東坡飯,咖喱雞肉飯等。吉野家在日本是非常便宜的大眾化食品,其快捷方便而美味健康,受到很多日本人的青睞。在中國售價和在日本基本一致,吃一次吉野家要花費人均15-30元,吉野家對于中國消費者來說,大部分都能接受。
2010年末吉野家又在“牛肉飯”上做出改動,推出“溫泉玉子”牛肉飯,唇齒留香。為了配合“溫泉玉子”,吉野家還推出了種類繁多的套餐,使消費者有多種選擇。
2012年吉野家最新推出了“豬肉飯”,配上鮮嫩的香蔥,美味不可擋,并且加上軟硬適中的米飯,會讓人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不單單是有“豬肉飯”的新鮮出爐,在2013年初也推出了美味拉面,配有新鮮鹵蛋,面條彈軟香滑,湯汁美味可口,美味無比,香溢撲鼻。
精準營銷:細分消費者
不管是餐飲行業還是其他行業,都會進行廣告宣傳,或者針對消費者推出活動,激起消費者的好奇心或者滿足消費者的“占便宜心理”,從而拉動銷量。
吉野家就針對針對消費者的不同分類,進行一系列的精準營銷。“買滿就送”是快餐行業普遍使用的一種傳統促銷方式。
吉野家曾以初入社會的年輕白領為主,進行精準營銷。在宣傳中,主推“飯友”的概念(即“一起吃飯的朋友”),將消費人群細分為“同事”、“情侶”、“好友”和“上班族”。
“飯友”一同吃飯,經常是其中一人付錢,另一人下次付錢。飯友之間有很多話題可以討論,會影響下次吃飯對餐廳的選擇,也對吉野家的口碑進行了傳播。
吉野家另辟蹊徑,細分人群,針對“同事”、“情侶”、“好友”和“上班族”四個細分角度,吉野家在線上進行了整合微博、微信到BBS貼等,進行精準傳播。
這只是針對消費者的精準營銷。快餐業消費的最大特點是“即興消費”,對于快消品的選擇在于習慣,有明確的喜好,有的則是臨時興起,短期決策的。
而吉野家通過對當前消費群體的分析,結合消費者的不同好愛特點,借助社會關注的熱門話題,與當下的流行的社交工具,打造品牌營銷戰略。
O2O策略:
擴大收入來源,發展新業務
現在的餐飲業都講求O2O,其實不止餐飲業,現在任何行業都講求“快速”。而餐飲的快則是滿足消費者快速獲取食物的要求。
吉野家快餐店的內地經營方,合興集團行政總裁洪明基表示:除了經營傳統實體快餐店鋪,吉野家將會結合互聯網經濟模式,發展外賣店業務。
洪明基指出,吉野家送外賣團隊人數達700人,將會通過O2O策略,線上線下同步,擴大收入來源。
另外,洪明基提到,內地經濟增長放緩,經營環境持續困難,但吉野家店鋪人均消費仍有上升,整體同店銷售較2015年有所改善。
雖然吉野家的生意一直很火,但居安思危是任何行業都要具備的意識。吉野家的管理層認識到如今是網絡消費時代,轉型發展線上業務,也許會迎來新的發展。
初心是內心深處最堅定的信念,吉野家創始人的初心決定了這一番事業的未來。吉野家不忘本真,100多年始終全部心思都放在牛肉飯上,值得大家尊敬。
兩年之后,一家日本快餐連鎖在距祖國心臟天安門不足1公里的王府井大街立足。
賣的不是其他東西,就是牛肉蓋澆飯,日本人稱之:「牛丼」。
說到「丼」這個根正苗紅的漢字,唐朝時傳至東瀛前,一直念「dǎn」,意為「往井里投石塊的聲音」,這非常形象。
而大部分人所謂「dòn」的讀音,是日本人沒學透的結果,意為:米飯上放各種食材的食物,也就是——
蓋澆飯
這家店連開業照片都沒留存的原因也很簡單:
相比漢堡、炸薯條這種中國廚子當年還做不出來的西餐,想憑一碗牛肉蓋澆飯打入中國市場——
這簡直是妄圖騎在無數特級中餐廚師的脖子上打臉。
令所有中國廚神都沒想到的是:
技術含量全無,僅僅將牛肉切薄片,洋蔥切絲,將洋蔥牛肉煮熟,放入白糖和醬油收汁鋪在米飯上——
這碗與中華料理相似的日式蓋飯,竟能在20年后穩扎中國市場:
據統計,如今全球各大牛肉飯專賣店已逾4000家,其中單單某品牌就以1700間店鋪,創年收入達到518億日元,約33億人民幣。
如今遍布中國的沙縣小吃,僅從業者達6萬人,年營收剛剛達到70億人民幣。
剛剛贏過日本蓋澆飯一倍:
這個品牌僅一線城市的分店就超過475間,單北京就占據251間:
哪怕是晚飯只吃牛油果蔬菜沙拉的中產階級,中午也得一路小跑——
乖乖去寫字樓下的牛肉飯專賣店占個座:
敢勇闖宇宙美食中心中國,還跟國民快餐沙縣小吃叫板。
日本牛肉飯無疑完成了一出進擊的大和の魂。
但你一定不知道:
原料危機、惡性競爭,食品安全。
一切中國餐飲面臨的問題,這碗日本蓋澆飯也曾經歷。
1899年,日本牛丼鼻祖松田栄吉,在又臟又臭的東京筑地魚市場掛牌開張第一家店:
客人都是魚市的苦力,在忙碌一天后,廉價而美味的牛丼成為苦痛生活中難得的慰藉:
在1923年關東大地震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這間薄利盈微的牛丼店幾近倒閉。
直到戰后,日本經濟在美國干爹援助下逐步復蘇,牛丼店也越做越大,分店逐步開遍全國。
到1965 年,這家魚市小店年收入已超過1億日元,單份售價更猛漲70%:
瘋狂擴張的背后,其實危機四伏。
2000年起,日元大幅貶值,日本人民經濟拮據到吃碗便宜的牛丼都要考慮再三:
為挽留客人,某牛肉飯品牌直接將原本400日元的牛丼降至290日元(約19人民幣),將大量顧客收入囊中:
見本地快餐減價,美國某快餐品牌趁機橫插一腳,價格猛降50%,大腰斬。
幾個牛丼巨頭終于繃不住,瘋狂降價25%,價格戰由此拉開。
更雪上加霜的是——
2004年2月,美國瘋牛病風波席卷全球,無奈下,日本政府緊急叫停進口美國牛肉,這一禁就是兩年。
這無疑對長期依賴進口廉價牛肉的牛丼影響巨大。
原料缺乏對低成本牛肉飯的打擊是致命的。
80萬牛丼食客徹底流失轉向更便宜的快餐,給牛丼行業帶來毀滅性打擊:
2007年,日本再度經濟危機,一碗牛丼的280日元價格,已經便宜到只能買兩瓶礦泉水,不能再低。
2009年,這家魚市牛丼店鋪連續虧損9個月,凈虧損額23億日元,財政赤字89億日元,銷售額暴跌22.2%。
所有人都覺得牛肉飯完了。
可他們卻沒有被擊倒。
瘋牛病讓日本人沒有牛肉,那就想方設法換花樣。
其中一家牛丼店研發「豬丼」,非但沒讓店鋪餓死,反而實現盈利:
2年后牛肉解禁,人們回來排隊購買牛丼,3小時內100萬份牛丼一掃而空。
很顯然,食品安全絲毫沒有影響人們對牛丼的信任:
就連美國駐日大使Thomas Schieffer也擠在人群中往一頓胡吃海塞。
豎起的拇指無疑象征著美國老爺對大和民族的贊賞:
國內市場穩住后,國外市場也積極進行本地化。
為迎合美國口味,某品牌牛丼店還和面包圈來場聯姻,大眾化的烤魚、豆豉、沙拉也被加入早餐,菜單五花八門:
「BEEF BOWL – 牛肉碗」,就是美國人民對它的愛稱:
臺北的分店更會玩,為提升店面形象,吸引更多女性消費者,它直接給自己來場「整容」。
將原本橙色的店面被改造成干凈清新的白色:
改頭換面的店鋪簡直從糙漢變成少女: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分店怎么變——
筑地魚市一號店卻始終隨著市場的生態而經營。
每天早上5:00到下午13:00營業,完全配合市場作息:
店面除了修繕,并未大肆改動,依然保持100年前的傳統風格,這家店也成為人們到筑地必去的景點:
只有在這家店,牛肉肥瘦和白飯溫度你說了算。
特別版的多洋蔥和多肥牛,則是只有熟客才知道的傳統隱藏菜單,別處絕對吃不到:
創始人松田栄吉作為一個直男,曾幻想用兔女郎當服務員。
百年后,他的傳人將這一極具荷爾蒙氣息的想法在廣告片中實現了。
點擊視頻,看兔女郎親手喂牛丼:
Logo也沿用松田栄吉的想法至今,橙色作主色,用27粒米組成圓圈,中間的牛角取自英文名稱的首字母「Y」:
圍繞牛角的繩狀物代表日本相撲中最高級「橫綱」標志:
暗示著:「我這輩子要做世上最好吃的牛丼!」
是的。
用Logo吹了一句天大的牛逼,花了100年,他們做到了:
就在我們號稱最會吃的中國人眼皮底下。
– END –
來源 | 營銷報(ID:iyingxiaobao)
作者 | 孫明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3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