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餐飲O2O”關注我們
李洪軍教授說,巴奴是他見過的對產品最為下功夫,最舍得投入的火鍋企業,此次巴奴和西南大學的再次深度合作,正是為了一盤更為極致的毛肚。
"就是喬布斯來做巴奴,也無非如此,這是我的追求。”
在3月初一場關于“創業極客”的公開課上,巴奴毛肚火鍋創始人杜中兵對產品主義的闡釋讓現場響起了雷鳴一般的掌聲。
幾乎是同一時間,巴奴和西南大學簽約,把巴奴的明星產品“毛肚”研發技術又提高了一個新臺階。
針對冰鮮毛肚而專項
展開的生物研發技術
今年年初,巴奴開始在“綠色王國”新西蘭采購毛肚,此次巴奴和西南大學的合作,就是針對冰鮮毛肚而專項展開的生物研發技術。
我們在火鍋店品嘗到的毛肚主要有兩種來源,新鮮毛肚和干制毛肚。新鮮毛肚是直接割取下來的毛肚,由于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貯藏和運輸的成本很高,不是市場的主流;干制毛肚就是鹽漬毛肚,它是把新鮮毛肚用鹽腌漬出水分后略風干制成,這樣更利于貯藏和運輸。
西南大學食品科技學院的李洪軍教授介紹,過去關于毛肚的技術研發主要是針對鹽浸毛肚,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冰鮮毛肚的開發成了可能。目前的冰鮮毛肚項目只有給巴奴在做。
其實,在創立之初,巴奴就和西南大學結下了深厚的淵源。
當時市場上90%多的毛肚都是用火堿發制的,一斤干毛肚能發四五斤,個個肥厚飽滿。為了防止變質,還用福爾馬林泡著。這樣發出來的東西吃了怎么可能健康?為此,西南農業大學(后和西南師范大學合并為西南大學)的李洪軍教授耗費了1年時間研發出了“木瓜蛋白酶嫩化技術”。
而剛剛創立的的巴奴正在和自己較勁,“一定要打造一個一落地就純粹干凈的品牌,如果找不到健康的發制品,火鍋店我寧可不干”,杜中兵說,打聽到西南農業大學開發出了這項技術非常激動,雙方一拍即合,開始采用這項技術,哪怕1斤最多能發1斤2兩,甚至只有八九兩。
所有越過的困難都
必將轉化為品牌的競爭力
正是對產品的極致追求讓巴奴以毛肚揚名餐飲界,也讓眾多火鍋同行投來羨慕和嫉妒的目光。哪怕是驕陽似火、數九寒冬,巴奴各店排隊等位的顧客都是摩肩接踵,只為品嘗經12道工序精心制作而來的毛肚。
數據顯示,進店的消費者月均要吃掉12.07萬份毛肚,毛肚的點單率高達111.62%。平均每個食客進店,至少會點上一盤毛肚。
打造品牌,根本大法是聰明人用足笨功夫。什么是笨工夫?就是死下功夫,下死功夫。李洪軍教授說,巴奴是他見過的對產品最為下功夫,最舍得投入的火鍋企業,此次巴奴和西南大學的再次深度合作,正是為了一盤更為極致的毛肚。
– END –
來源:京華網 | 整編:餐飲O2O-小貝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3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