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從來不缺乏資本故事。作為全國創業的橋頭堡或風向標,北京每天都在演繹著各種資本神話。
對于餐飲,成也營銷,敗也營銷。再花哨的營銷,最終都要落實到商品的兩個基本要素:需求和品質。
在沉浮成敗之間,有的看似偶然的背后,其實有著其必然的內在邏輯,今天,我們拎出當前最早的和最晚的一對餐飲O2O來做個比較:黃太吉與淘汰郎。
一個瘋狂煎餅沒落的背后邏輯
一年多前,風頭正健的黃太吉宣稱,“要實現6個月內銷售一個億,2015年下半年要開到20家,最終實現美國上市,年營業額達到百億”。
但顯然,赫暢忽視了一條基本的餐飲邏輯:煎餅既不能躋身為正餐,而作為副食又無法被高頻次消費,所以它的身份角色就極為尷尬,并且它還顯得略貴,口味上從消費者反饋來看,評價不好的似乎也占多數。
這樣的一個產品如何得以持續?黃太吉以獨樹一幟的互聯網營銷手法起家,并在一段時間內引領了潮流,但我們知道,再花哨的營銷,最終都要落實到商品的兩個基本要素:需求和品質。
所以,一年多后,黃太吉轉型到了做平臺,也就是它所宣稱的3.0階段。
黃太吉3.0路子算走對了嗎?
黃太吉3.0的玩法是,建造中央廚房,聯合各餐飲品牌,由各品牌提供半成品,黃太吉中央廚房負責加工(加熱),然后集中配送——如果說各外賣平臺如餓了么、美團是淘寶式的。
那么,黃太吉就是京東式的餐飲外賣平臺,前者只是提供流量入口及管理服務,而后者則包攬了產品的成形到配送的最終環節。這也是黃太吉所津津樂道的,號稱重構餐飲供應鏈,打造“中式麥當勞”。
“中國的麥當勞”這個口號二十年前就已經有人喊了,但至今依然無法實現,來自于中餐(快餐)的兩難困境:在實現標準化的同時,難免犧牲口味。中餐的精妙之處在于,它融合進非常主觀的廚師、炒菜技藝、火候、掂鍋等一系列很難標準化、量化的元素,哪怕它是快餐,同樣也被追求口感。
即便你宣稱從技術上已經可以達到標準了,消費者從感情上講也難以信服,他們更愿意看到鮮活的廚師形象及其所帶來的不同的口感,而非冷冰冰的由一串技術數據生成的標準快餐。
其次,黃太吉平臺上集合餐飲品牌,做最后的加工,理論上必須達到一定的量級,餐飲品牌才愿意配合,否則干嘛要經過你黃太吉加工?
對小品牌來說,從制作成本上講就不劃算(黃太吉的商業計劃書里提供的正是這種量級的想象,但想象終歸是想象),對大品牌來說,又似乎根本不用借助黃太吉,除非你有超過所有的平臺優勢。
淘汰郎:沒任何內功的更容易練成“九陽神功”
淘汰郎是近來一家聲名鵲起的小火鍋外賣。
黃太吉也曾做過“大黃瘋”小火鍋,沒多久就失敗了,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淘汰郎自創立一年來,連續盤踞各外賣平臺榜首,月流水突破400萬,月訂單量20000+,復購率70%,老用戶重復購買占據每日訂單量的40%以上。
無任何推廣,僅靠用戶口碑推薦,每月50%以上增長,僅靠北京70%的配送范圍和上海50%的配送范圍,就已經做到了這個數據。
據淘汰郎創始人趙子坤介紹,該項目僅融了天使輪數百萬就做到現在的規模,這與黃太吉的融資額相比不值一提。
如果我們仔細分析淘汰郎,可能就會發現,這家之前名不見經傳的品牌,從一開始就規避掉了餐飲的天然困境。就好比沒練過功的張無忌,反而更能逾越障礙,練成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
1、小火鍋能躋身正餐,并且反復被需求
火鍋可能是唯一一個可以與傳統炒菜等量齊觀的正餐,并且它被各年齡層次所需求,尤其是時尚的精致小火鍋,更被時下的年輕人所喜歡,同時它也不是那么容易厭倦,這從淘汰郎驚人的人均單月消費3.5次就可驗證。
2、天然避開“口味”硬需求,更強化“品質”
通常一個餐飲品種,要想可持續,必然強調口味,但對于外賣火鍋來說,則天然地避開了這個“口味”硬需求,火鍋不像炒菜,它對技藝沒有要求,自然在“口味”上無需考慮技術標準化。
火鍋的“口味”更多來自于食材本身以及配料,所以在材料的品質上,卻可以得到強化和標準化,這就決定了外賣小火鍋的批量生產,以及它的可做大。
淘汰郎正是從一開始就猛抓食材的品質,一切食材直抵源頭,從頂級澳洲雪花牛肉,各種經過科學搭配的營養有機配菜,純原生醬料,到團隊精心熬制的鍋底,都追求原生品質,這也是它迅速收獲大批擁躉的原因。
3、有更多空間玩情懷,求逼格
因為小火鍋的純粹,它的空間不被廚師、技藝等擠占,所以就有了更多的空間去玩情懷,玩逼格,玩創意,玩細節,而這些都是給品牌加分的,這也正好符合了它的受眾群體的情感需求。
淘汰郎的精致品味體現在各個細節中,甚至讓顧客感覺到這不僅僅只是一頓簡單的用餐。
4、在高品質中追求更加親民的價格
比起于煎餅的二三十元一個,99元的外賣小火鍋套餐顯得豐富極了,它包括一份雪花牛肉,七種蔬菜三種菌類營養搭配的拼盤,三種特色小菜,九種不同口味的鍋底可選,還連帶贈送的精美鍋具。
這樣的價格顯然會擊碎你最后一道防線,也忍不住想來一鍋嘗嘗。
成也營銷,敗也營銷,不如埋頭做品質和服務
很多互聯網品牌起于那些后來被津津樂道的營銷手法,但也有不少此后就銷聲匿跡了,相比于它們,淘汰郎似乎是最不懂互聯網營銷的一個,成立一年來鮮見營銷手法,但卻在吃貨圈里逐漸流行開來。
如今,淘汰郎從北京開拓到上海,同樣是“悄悄的進村,打槍的不要”,第二個月拿下首個百萬流水,占據火鍋品類榜首,低調得超乎想象。與此同時,他們卻依然在建設更多的配送點,以期讓送鍋更快,以及做更多的細化服務。
—END—
作者:O2O君,來源:餐飲O2O,整編:小貝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4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