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文收藏 | 一文讀懂產品思維的精華內容(含全套PPT)

    ↑點擊上方“餐飲O2O”關注我們


    餐飲的本質是產品,當然產品不僅僅是菜品,它還包含了優雅的環境,貼心的服務,細致的用戶體驗,甚至濃厚的飲食文化等等。能為顧客創造價值并讓顧客掏錢的,都可以歸類為你產品的一部分。


    產品是顧客重復消費的根基,產品即餐飲,掌握產品思維,具備細微而底層的觀察力,你將比競爭對手連接更多顧客,生意更紅火。


    “產品經理”這個詞近兩年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許多人都以為這是一個誕生于互聯網企業的職位,其實不然。1927年,美國寶潔公司出現第一名產品經理以來,產品管理制度逐漸在許多行業中得到應用和推廣,并且取得了廣泛的成功。


    近年來,由于多款互聯網應用因極其成功的市場表現給企業帶來得巨大增值,使得產品經理這個職位顯得越來越重要。


    其實產品經理就是一群從產品創意階段到最后上市,所有相關的研發、調研、生產、編預算、廣告、促銷活動等等,都由他們掌控和調度的一群人。


    一個好的產品經理往往能尋找和捕捉到用戶的核心需求,提供產品并不斷改進,以達到極致的用戶體驗。他們比客戶更明白客戶需要什么。


    “產品經理”的引入更是將“新餐飲”發揮到了極致。在這里做了個餐飲店的角色與互聯網公司的角色對比,發現兩者可類比度極高。

    餐飲店角色任務職責互聯網公司對應角色
    老板、店長選址、起名、使用場景,選擇品類,用戶體驗產品經理
    裝修設計店內裝修、氛圍、衛生程度設計師
    廚師做出好味道的食物技術開發
    服務員點單、上菜品、結賬用戶運營、客服
    社交互動微博、微信、粉絲經營、社群組織新媒體運營


    很多人以為餐飲業的廚師是產品經理,其實廚師長是CTO,而產品經理非老板莫屬。餐飲o2o君認為一個優秀餐飲產品經理應具備:


    1、深厚美學功底,足以打造餐廳氛圍;

    2、對消費者洞察入微,專注用戶極致體驗;

    3、跨學科專業性。食材成本專業,生產設備專業,生產崗位專業,市場營銷專業…;

    4、善于總結規律,實踐中形成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

    5、不斷學習,不斷創新,敢于顛覆,敢于革自己的命;

    6、一顆充滿童真的好奇心,一切行業皆為我所用!


    那么如何把餐飲老板、店長變成產品經理呢?今天深度學習梁寧老師。


    梁寧,著名產品人,江湖人稱中關村第一才女。


    湖畔大學產品模塊學術主任。百度顧問,曾任聯想、騰訊高管,工作經歷橫跨 BAT,與京東、美團、小米等企業有長期深度交流。

     

    產品思維:每個人的底層能力。



    科技進步、產品迭代、公司演化、組織變遷……不變的是用戶的情緒和人性。


    那些信奉“用戶驅動” 的人,從普通人變成了行業大佬,建立了自己的世界。

     

    喬布斯、馬化騰、馬云、雷軍、張小龍、周鴻祎、傅盛……這些改變世界樣貌的產品經理,究竟具備一種怎樣的能力?



    產品思維,需要我們根據觀察和判斷,建立系統能力,向用戶交付確定性。


    運用交互的能力,在連接和迭代中,深化與用戶的關系。

     

    1、同理心:看懂情緒,找到天分

     

    2、機會判斷:從一個 “點”,看到一個 “體”

     

    3、系統能力:組建系統,制造確定和依賴

     

    4、用戶體驗:讓產品擁有效率、進行演化

     

    5、創新模式:找到創新模式,發現新大陸



    1

    同理心:人欲即天理




    做好產品,最重要的是理解用戶和自己。


    1、專業化的觀察和判斷


    只抓表面數據,無法成為優秀的產品經理。

     

    但我們對于大多數事物的認識,都停留在非常淺的層面。



    好的產品經理,要看到人在不同的資源推動下,會去到不同的地方,還要看到觸發情緒和推進行動的開關


    要能看到持續變化的內在動力,能擁抱變化,變得成熟。


    一個人為了強化自己的存在感,會不斷擴張自己的能力圈;


    一旦存在感滿足,能力圈也就不會繼續擴充了。


    就像很多女人結了婚就不化妝,男人滿足了就不奮斗了……


    2、讀懂用戶的底層情緒


    用戶往往無法準確說出體驗,只能展現情緒。


    把人比作“手機”,后天學的知識就像一個個“App”,而情緒是底層“操作系統”。


    理性的調用需要時間和思考,驅動一個人的,可能只是一瞬間的情緒。



    通過產品服務人,本質就是用戶是否通過你的服務得到了滿足。



    在一段雙方彼此了解的良性關系中,可以讀懂對方的“滿足” 和 “不爽”,并給予對方 “滿足”。



    “愉悅”就是被滿足,“爽”就是繃了很久的需求突然被滿足。


    讀懂情緒,看到天分和命運。

     

    為什么你照著 PPT 練三次就很痛苦,而喬布斯為了一場發布會對著 PPT 練 100 次依然樂此不疲?



    你不厭其煩愿意一直去做的事,就是你的天分所在,是上帝給你的操作系統初始密碼。

     

    做讓人愉悅到爽,或是抵御恐懼的產品。

     

    每個人的痛點都是他的恐懼,人們會為了解決恐懼,毫不猶豫地花錢。



    醫療和教育是最大的市場,為什么?對生存的恐懼;

     

    為什么醫美產品比普通化妝品貴那么多?對青春流逝的恐懼;

     

    聽羅輯思維、用得到,為什么?認知焦慮,還是恐懼。

     

    如果一個人找不到“愉悅” 和 “恐懼”,他不會有什么成就;如果一個產品在“爽” 和 “恐懼” 方面無所作為,那它就是一個不痛不癢的產品。


    3、順應用戶的潛意識


    “微笑”會讓我們放下防御,“重復”會改變我們的觀點……


    潛意識對我們的影響無處不在,一個產品要做到的就是迎合用戶潛意識下的選擇。 

     

    靜態的產品沒有機會去說服用戶,所有的思考,都會讓用戶產生顧慮和戒備。 



    為什么性格內向、甚至有社交障礙的人(扎克伯格、馬化騰、張小龍),會做出億萬人依賴的社交產品?

     

    為什么溝通能力強的人(馬云),很難成為優秀的產品經理?

     

    善于溝通的人,擅長打破防御、說服用戶;但一個好的產品經理,則根本不會觸發用戶的防御意識。

     

    好的產品經理,往往比較自我。



    4、認清角色化生存本質


    微信之父張小龍認為:“好的用戶體驗,目標就是做到自然。”

     

    這里的自然,指的就是“去角色化”。



    為“個體” 設計產品,要把對方當成鮮活的人,拋開刻板想象,不去假設他 “應該” 處在哪個角色


    如果給特定集體做產品,那就應該充分研究他們的集體人格(在集體中形成的思考和行為模式)、共同記憶和核心觀念。


    首先,用專業化視角對人和產品做出判斷,思考在哪個層面下功夫。

     

    然后,回到內心,看到自己的天分、看到用戶的情緒,了解他們的潛意識和集體人格,不要觸發防御意識。

     

    這是我們做好一個產品的起點。


    2

    機會判斷

    求之于勢,不責于人




    順勢而為,找到外部勢能為組織賦能。

     

    找到有勢能的“面”,不要只寄希望于“點”。

     

    1、點線面體的戰略選擇



    我們都有體會,努力工作的工資,遠不如幾年前買騰訊股票或者北上廣的房子。

     

    你再努力也只是一個點,工資只是一個點的努力成果

     

    但騰訊股票與北上廣房子的收益,是點附著在了快速崛起的經濟體上線性周期的收益。



    從一個點開始著手做產品,這個點附著在哪個面上?這個面如何展開?面在哪個經濟體上?這個經濟體是在崛起還是沉淪?

     

    怎樣做好機會判斷:

     

    1、從你能做到的、能穩定提供的那個 “點” 開始;

     

    2、要看到這條 “線”,而不要糾結于當下的 “點”;

     

    3、當 “面” 打仗時,“面” 上的 “點” 是有紅利的;

     

    4、CEO 應該去找到外部勢能,為組織賦能。


    2、產品機會:找到痛點、癢點、爽點



    痛點的背后一定有恐懼;有需求,還能被及時滿足,這就是用戶的爽點


    網紅系列產品擊中的是癢點——讓用戶成為理想的自己

     

    吃飯也可以圍繞痛點、癢點、爽點去做產品:酣暢淋漓地吃火鍋,感覺爆爽;怕吃火鍋長胖,這個痛點也有產品空間;或者做一個美美的網紅餐廳,吃一把干冰爆米花,兩個耳朵往外冒白氣,人人都會拍張照然后發朋友圈,這是癢點。


    3、為用戶繪制 “用戶畫像”


    “用戶畫像”是按照一定的動機和行為方式,抽象出的用戶標簽和模型。

     

    可以用來把握用戶特點和喜好。

     

    第一套用戶畫像:第一只羊 / 頭羊 / 狼



    第一只羊是種子用戶,讓他得到及時滿足,才能引入更多的羊;

     

    頭羊是意見領袖(論壇版主、微博大 V、淘寶店主……),當頭羊自發管理羊群時,產品就建立了自組織;

     

    狼是利潤的貢獻者,如果你向 B 段收費,那狼就是 B 端。

     

    第二套用戶畫像:大明 / 笨笨 / 小閑



    大明對于自身需求非常了解,核心需求是價格或硬貨,忠誠度低;

     

    笨笨有需求方向,但不明確。可能會逛 10 家店看了 200 條裙子,最后買了一頂帽子……一旦決定了要買的產品,大概率會變成“大明”;

     

    小閑沒有消費需求,單純為了打發時間。

     

    兩套畫像互為補充,你想服務哪種羊,就要按大明、笨笨、小閑,三種不同羊的需求,來設計你的產品。


    4、場景:在特定空間 / 時間,觸發用戶情緒


    “場”是時間和空間,用戶可以在一個空間里停留和消費;“景”是情景和互動。

     

    在這個空間時間里,要有情景和互動讓用戶的情緒觸發,并裹挾用戶的意見,這就是場景。



    很多時候,你以為用戶是在消費產品,其實是在消費場景。

     

    吃午飯有哪些場景?

     

    你自己帶便當,一邊看網劇一邊吃,這是一個場景;幾個同事一起叫便當,在會議室里邊吃邊聊,這是一個場景;幾個同事一起出去吃,然后 AA 制結賬,這是一個場景;中午請客戶吃飯,這是一個場景;中午情侶約會也是一個場景。

     

    在萬物互聯的未來,到處都是屏幕,到處都是網絡連接的入口。

     

    但入口不是場景,只有能觸發用戶情緒的場景才是真正的流量入口。

     

    總結一下,做好一個產品,要對這些機會做出判斷——




    3

    系統能力

    持續提供可依賴的確定性




    產品的核心價值,在于向用戶交付確定性,建立依賴。

     

    保障確定性的核心要素是效率,一次次迭代和選擇,將會成就你的產品和人生。

     

    完成一個產品,需要建設“系統能力”。

     

    就像想擁有好身材,就必須得有控制飲食和保持運動的系統能力……



    1、整體流程和確定性

     

    什么是“持續提供可依賴的確定性”?以 ATM 機為例,它提供的確定性就是出鈔。

     

    ATM 機要想提供完整的系統能力,需要七個崗位:戰略、運營、現金、密碼、硬件、客服、技術。



    如果你把過多熱情花在了諸如 ATM 機應該什么形狀、是紅的還是藍的、可不可以再精美一點……這些對于整體的業務效率和結果并沒什么影響。


    2、小米的效率革命


    企業是效率分工的產物,效率是系統的核心指標,沒有效率的系統將失去競爭力。

     

    雷軍說過:“互聯網思維里最關鍵的兩個點:第一是用戶體驗,第二是效率。小米真正的護城河就是效率,而小米真正要做的就是效率革命。



    與小米競爭的其他手機廠商,認為小米是在比拼產品,其實小米在比拼效率。


    為什么小米會在手機大戰中勝出

     

    梁寧在課程中列舉了很多案例,非常精彩:

     

    1、智能機迭代、消費升級、網紅電商,三浪齊發推動小米崛起;

     

    2、把資源砸在一兩個機型上;

     

    3、打造全員面對用戶的組織結構,接受來自用戶的壓力;

     

    4、用電商大數據支持線下零售做出高效決策,小米之家做到 27 萬坪效(僅次于蘋果),還打算開 1000 家;

     

    5、在幾乎沒人知曉的情況下,不到一年開了20 萬家小米小店,渠道迅速擴張成立體的網。


    3、微信迭代的刻意與驚喜

     

    迭代,就是小步快跑,把最內核的部分先放出來,不斷優化、小范圍試錯,讓互聯網產品在互聯網上生長



    迭代規劃是產品經理的重要能力:

     

    1、第一個版本要簡單直接,直指人心;

     

    2、迭代次序很重要,前面動作是后面的鋪墊;

     

    3、沒必要憋大招,附加功能沒那么重要;

     

    1、微信從導入通訊錄、發文字圖片、設置頭像和微信名這幾個簡單的功能,迭代成了今天的樣子;

     

    2、微信 2.1 版本 “好友驗證” 功能,是為 2.2 版本 “查看附近的人” 做鋪墊的;

     

    3、有了微信 5.0 的 “綁定銀行卡”,才能有后面的 “紅包” 上線,微信用 “飛機大戰”,讓 5 億人不知不覺間完成了升級。

     

    產品經理的微觀體感和所在組織領導人的氣質,會讓產品變成不同的樣子。

     

    1、長于溝通說服的雷軍、馬云出品的通訊工具,從不在表情包上下功夫,因為老板沒有被辭不達意困擾過;

     

    2、改變支付格局的微信紅包,是騰訊員工業余時間偶然為之的產物;

     

    3、微信紅包自然能力達到的極限用戶數是458 萬,借助春節這個核心場景,微信支付用戶 1 天增長了 1 億;支付寶積累 1 億用戶,用了 8 年。


    4、領導力:帶領團隊穿越生死



    在產品演化中,產品經理面對巨大壓力,在一堆事里找到關鍵任務,帶領所有人穿越生死,這個是領導力。

     

    33 歲的傅盛,帶領金山穿越生死

     

    在接手金山的 48 小時內,他做了四個決定——

     

    守住互聯網安全產品的根基;All in,砍產品線;砍組織結構;放下友好氣氛,做個野蠻人。

     

    再加上命不該絕的運氣——趕上了 3Q 大戰。

     

    最終,在 360 強敵壓境的情況下,金山完成了軟件公司向互聯網企業的轉型,穿越了生死線。

     

    當年的瑞星和江民,今天已經被邊緣化了。

     

    在機會、資本、野心、人才云集的今天,幾乎每一塊藍海,都會轉瞬變為紅海。

     

    面對生死考驗,你能依靠的不是管理能力,而是領導力。

     

    能夠支撐你的,是你對關鍵任務的甄別,內心的確認感,和你真正的兄弟。



    4

    用戶體驗

    持續提供可依賴的確定性




    良好的用戶體驗,需要基于真實的感覺,建立微觀體感。

     

    這部分內容告訴你:繪制用戶體驗地圖感受用戶的情緒,用服務藍圖設計角色配置資源,設計成癮機制讓用戶滿足,起一個帶有情感的名字,設計用戶口碑。

     

    1、用戶體驗層次

     

    一個產品好不好,不是簡單一句“好用”“不好用”能說清的,要將這份體驗再拆分。



    其中,產品的戰略最為重要——要做到哪些事?提供什么樣的確定性?

     

    基于產品的戰略和存在價值,我們才能決定做哪些事,或是對哪些事堅決不碰。

     

    建設資源固然和能力有關,但更與戰略相關。

     

    感知層感知到的一切內容、功能,都是在資源框架內被框定的。

     

    就像給用戶端上你精心烹調的牛排,用戶吃一口就放下了餐具。

     

    是火候問題嗎?是調料問題嗎?是擺盤裝飾問題嗎?是服務生的笑容不夠甜美嗎?是餐具嗎?是燈光嗎?該從哪開始優化?

     

    在你調動全部資源,開始新一輪產品迭代前,也許應該問自己:“是不是用戶不餓?”


    2、繪制用戶體驗地圖

     


    用戶體驗地圖就是通過畫一張圖,用講故事的方式,從特定用戶的角度出發,記錄下他與產品進行接觸、進入、互動的完整過程。

     

    以用戶視角來思考:能不能一步一步實現目標,這個過程是困難還是容易?

     

    通過用戶體驗地圖,確認產品的存在價值。

     

    好的產品,從好的故事開始。

     

    數據是常態、是結果;而故事是原因。

     

    與其假定用戶是大明,提供干巴巴的產品信息,不如提供笨笨可以理解的場景故事。

     

    用戶研究,重要的不是總結數據,而是建立一個有代表性的故事。


    3、服務藍圖的核心要素:峰值和終值



    設計服務藍圖,是為了配置資源結構和角色框架。

     

    平庸的用戶體驗無法成就一個產品,但資源有限,不可能所有點都達到用戶預期。

     

    你需要做的是:不突破用戶底線的前提下,使用戶擁有一個美好的峰值和令人回味的終值。


     

    4、上癮機制:用戶激勵系統



    建立激勵機制,就是一旦完成預定動作,給他滿足;并且讓他清楚,完成預定動作,就能得到滿足

     

    在游戲里,資源是虛擬的,激勵是極為確定的事。

     

    但在現實世界中,重要的是找到驅使一個人的內在因素,內在激勵是讓人能夠找到感覺,持續深入,把事情做到位的方式。

     

    做好一個激勵系統還要努力降低用戶門檻

     

    激勵與對方能力不匹配的事情,就是無效激勵。


    5、起好名字,建立產品口碑



    名字是什么?


    名字是召喚,是連接人和世界的渠道。

     

    名字是主觀的,強大的名字帶有強烈的情感



    口碑是什么?

     

    雷軍說:“口碑就是把事情做過頭。”

    讓用戶滿意是你的分內事,只有超預期把事做過頭,用戶才會有深刻印象。

     

    華與華創始人華杉說:“口碑叫口碑,不叫眼碑。”

     

    口碑一定是聽覺文案,一定是一句口語,直截了當,脫口而出,不能繞彎子。

     


    口碑就是你把那些事情做過頭,然后別人口口相傳時會說的話。

     

    口碑是你要替消費者說一句他要說的話,然后讓他說出來。



    5

    創新模式

    發現機會,找到新大陸




    百度貼吧、百度知道的締造者俞軍說,產品經理是以創造用戶價值為工具,打破舊的利益平衡,建立對己方有利的新利益鏈,建立新平衡的過程。

     

    互聯網是增量的競爭,沒有創新的產品根本不應該被做出來。

     

    同級別競爭大體量占優,創新是小企業的唯一活路。

     

    1、用交叉視角,跨界創新



    未來已來,只是分布的不均勻。

     

    創新不是高不可攀或者神秘浪漫,不是必須超越環境,橫空出世。

     

    我們需要的某種能力要素,它可能已經產生并成熟了,只是它正在另外的某個領域被使用著,你需要捕捉靈感的瞬間。

     

    嬰兒恒溫箱的靈感,來自于斯蒂芬醫生去逛動物園,看到的小雞孵化器。

     

    為了讓發展中國家具備維護嬰兒恒溫箱的能力,普賴斯蒂洛團隊,用汽車配件做出了新的嬰兒恒溫箱。

     

    創新重要的是面對痛苦,起心動念,也許它們正在某個動物園、某個車庫里,等著你的眼睛看到它們。


    2、新要素與新物種


     

    新產品一定要有新要素,否則不具備競爭力。

     

    也許用戶的前端體驗,依然是那個產品和服務,合理運用其他領域的新要素,變革內在的商業邏輯,可以誕生出新物種。


    亞朵酒店在流量和轉化率方面的新要素嘗試

     

    1、引入合伙人房東,實現快速落地和前期投資

     

    2、設計眾籌,讓消費者變成帶路粉;

     

    3、引入 IP 屬性,與 “吳曉波頻道” 合作,成為社群酒店;

     

    4、場景電商,銷售酒店用品。


    3、三級火箭:互聯網的降維打擊

     

    三級火箭是互聯網圈的常用概念:

     

    第一級,獲取頭部流量;

     

    第二級,沉淀某類用戶的商業場景;

     

    第三級,完成商業閉環。



    玩轉三級火箭的幾個要素——

     

    第一,第一級火箭一定要高頻,只有高頻才能推動低頻;

     

    第二,通過第一級火箭獲得大量用戶之后,要快速展開一個能夠沉淀用戶的商業場景,這也是共享單車企業面臨的難題;

     

    第三,操盤三級火箭的人,一定是個勢能積累到一定程度的狠人。

     

    三級火箭,不是偶然干成的,而是一開始就想著顛覆現有的行業,干掉現有的企業。

     

    如果不是狠人、不是積蓄已久、沒有掌握高頻應用場景,不能承受指責……三級火箭還是沒法輕易玩。

     

    火箭為什么要有三級?

     

    火箭要想突破大氣層,必須引入分級設計。

     

    如果衛星重一噸,火箭分成二級的話,要耗費 149 噸燃料進行推動;

     

    分成三級,需要 77 噸,四級需要 69 噸。

     

    分級越多,風險越大,三級火箭是成本和可控性平衡后的選擇。


    4、顛覆式創新:成敗價值網

     

    顛覆式創新是屠龍術,是產生新帝國的機會。

     

    隨著社會能力的升級,新的需求被釋放催生新的價值網

     

    顛覆式創新最重要的標準就是,是否開啟了一個新的價值網?是不是到了“新大陸”?



    諾基亞對手機的定義是通信產品,iPhone 對手機的定義是互聯網手機,是移動互聯網的終端。

     

    看上去是一樣的產品,但代表了完全不同的兩張價值網。

     

    諾基亞曾經是手機霸主,雖然在它傳統的價值網里依然可以生存,但它在新的價值網里是邊緣企業。

     

    傳統老企業沒有辦法快速對新價值網做出反應,我們看到的新價值網,就是我們的機會。



    所謂管理得好的公司,往往與現有價值網緊密對接。

     

    響應現有客戶需求,緊盯對手,滿足投資人。所有的弦都繃得高效、流暢,沒有冗余和浪費,管理無比完美。

     

    一旦傳統企業形成像基因一樣的“組織心智”,就很難迅速對接新的價值網。



    結束語

    人生邏輯大于商業邏輯

     

    1、怎樣成為頂級高手

     

    我們容易學到的是套路,但靠套路成不了高手;


    讓我們成為高手、促使我們做決策的,是那些微觀體感;


    要想自己為結果負責,開門立戶創業,必須有長在自己身上的微觀體感;

     

    產品好手必須同時擁有微觀體感和套路;但要想成為頂級高手,還必須要有宏觀能力。

     

    2、找到人生的確定和依賴

     

    商業是以利潤為中心,人生是以意義為中心,商業并非人生的全部。

     

    人死前盤點自己的一生,其實沒有人看這一生賺了多少利潤。

     

    做自己真實能做到的,做你有內心確定感的事,人生邏輯大于商業邏輯。


     關注公眾號:餐飲O2O,回復關鍵詞 產品思維領取 PPT 源文件!


    – END –

    作者丨劉哲濤

    來源丨濤說PPT(ID:wumaxiaoman)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7大現象級餐飲品牌深度解析

    餐飲O2O案例式新書熱售


    更多精彩干貨


    點擊關鍵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選址 | 運營 | 產品 | 股權 | 營銷 | 組織

    外賣 | 快餐 | 茶飲 | 燒烤 | 日料 | 小吃

    創新故事會 | 匠心故事會 | 行知研習社

    西貝 | 九毛九 | 胡桃里 | 松哥 | 老板戀上魚

    餐飲法律:餐飲法務官 | 餐飲燈光:石客照明

    杰夫與友:智能營銷墻


    中國餐飲精英交流學習社群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4253.html

    (0)
    上一篇 2018年4月15日 22:03
    下一篇 2018年4月15日 23:4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