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0億市場誰主沉浮?中國鹵制品行業格局研究

    鹵味的發展史歷經千余年,最早有文字記錄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縱觀典籍,鹵味在中華飲食文明中廣為流傳,形成了深厚的飲食文化。
    隨著消費場景的多元化,鹵制產品也將以更多元的形式滿足人們的需求,各式食材,鹵鍋皆能“兼容并包”。
    鹵味兼具小吃和簡餐特性,消費價格可高可低,可一人食可聚餐,可不同時段消費的優點。
    隨著多家鹵味品牌的上市,鹵制行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鹵制品在市場規模,消費形態、消費場景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本文試圖從產業發展周期、行業競爭格局、核心原料、產品形態、發展區域等角度探尋鹵味行業的發展格局和未來趨勢。

    01

    味傳千年,行業長青:產業周期與競爭格局分析

    1、 發展階段
    鹵制品行業源于戰國,起于改革開放,隨后快速發展,正處于高速成長期。
    2、 行業周期類比規律
    鹵制品為我國特有行業,口味特色明顯,且正處于高速發展期;類比美國本土的糖果行業,和日本的烘焙行業,對我國鹵制品未來的發展格局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同時,我國的糖果行業和乳制品行業分別具有休閑屬性和佐餐屬性,且發展相對成熟,對比較鹵制品不同消費場景的發展預測有參考意義。
    從行業的類比分析中看,處于高速增長期的行業會保持約15年(平均取得)的快速增長期,爾后進入平穩增長期,然后再趨于成熟,達到峰值點。
    這一過程從高增長期開始約需要15-20年(平均取得),且最終均會形成一到三家巨頭企業+多家大型企業和眾多中小型企業的競爭格局
    第一名市占率在15%-30%之間;前5名會超過半數,在60%-80%之間;新鮮、短保、品類細分、口味上癮是無法變更的趨勢。
    3、 未來鹵制品行業的規模
    根據Frost&Sullivan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休閑鹵制品行業規模約1235億元,平均增長率為18%,行業CR1(連鎖化率)為7.4%。
    結合《肉類工業》和《食品開發與研究》雜志數據顯示,我國2016年鹵制品規模2231億元,假設平均增長率從11%放緩至8%;
    2020年預計鹵制品規模已達3000億元,休閑鹵制品零售規模近占40%,剩余60%的份額歸屬于佐餐鹵制品。

    02

    細分品類,誰主沉浮:不同視角下的行業發展趨勢

    1、 產品原料視角
    1)休閑和佐餐的基本屬性
    鹵制品的消費場景主要分為休閑和佐餐,兩類消費情景有很大的不同,直接導致兩大情景下的鹵制品品類有很大不同。
    消費者調查顯示,接近70%的消費者一周或兩周消費一次,普遍消費金額在15-50元之間。
    目前休閑鹵味已經有絕味、周黑鴨、煌上煌、有友等上市公司;更大市場空間的餐桌鹵味仍屬于群雄逐鹿的區域品牌競爭格局,資本未來可期。
    2)家禽類鹵制品是市場最大、增長最快的細分品類
    按品類劃分鹵制品,分為家禽、紅肉、蔬菜、豆制品及其他四類,其中家禽類鹵制品是最大的細分市場,2015年占到了整個鹵制品行業零售值的43.30%,到2020年這一比例將提高到48.58%,同時也是增長最快的,增長率達到21.57%,消費者調查顯示,休閑市場消費者更偏好家禽類產品,佐餐市場消費者更偏好紅肉類產品。
    2、 產品形態視角
    1)行業中游工廠加工體系概況
    我國鹵制品行業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21世紀以來,部分企業的生產模式逐漸由傳統作坊向流水線生產過渡,推動行業的市場規模進一步大幅擴張。
    2017年,行業已建成和在建工廠加工能力已超過26.6萬噸每年,加之2016年國內的冷庫保有量已經達到4015萬噸、冷藏車保有量達到11.5萬輛,我國鹵制品行業中游加工體系已經成熟。
    2)追求新鮮熱感、打破原有產業鏈分布的鮮鹵成為新潮流
    隨著休閑鹵鹵制品巨頭公開上市,鹵制品行業進一步火爆,產品創新、品類創新不斷出現,“鮮鹵”概念就是其中之一,鮮鹵指的是在門店進行鹵制加工,與工廠加工相對。
    重點品牌如廖記棒棒雞、盛香亭、吉食撈等,消費者調查顯示,自認為能分辨現鹵和工廠鹵的消費者占50%以上。
    3)鮮鹵、半鮮鹵、工廠鹵三種中游加工方式各有優劣
    鹵制品行業事實上在經歷著“上個世紀鮮鹵-過去近20年工廠鹵-近年來又提倡鮮鹵”的過程,鮮鹵、工廠鹵各有利弊。
    鮮鹵的最大優勢是口感最好,劣勢很多,但在行業由渠道投入期進入品牌競爭期后,消費者地位更加凸顯,鮮鹵可能成為大趨勢
    同時,工廠加工好冷鏈配送至門店,門店復熱銷售也是一種可能性,消費者調查顯示,多數消費者愿意為鮮鹵產品多支付10-15%的價格
    4)半鮮鹵/鮮鹵發展趨勢
    參考日本面包糕點行業的發展從現做現賣,到中央廚房成為主流,再到冷凍面團+現焙再次興起,至今中央廚房生產的成品面包仍然占據60%左右的份額,冷凍面團+現焙占到40%左右份額。
    冷凍面團相當于半鮮鹵,門店現焙相當于門店鮮鹵,若按照日本的規律,半鮮鹵/鮮鹵亦可發展至千億規模。
    3、 發展區域視角
    1)全國口味偏好
    2016年,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發表調查報告,國人平均鹽攝入量9.1克,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最多的前幾個省份是:河南、北京、遼寧、陜西、河北、吉林。
    豆果網曾發布《2013年中國美食網絡發展及趨勢報告》,報告列出最愛吃醋(酸)、甜、苦、辣的十大城市,將這些城市所處省份標記出來如下圖。
    中國口味區域性已經顛覆了南甜北咸,東辣西酸的傳統格局,喜辣省份集中于縱貫南北的中部地區。
    2)參考調味品行業區域發展趨勢,全國品牌+區域品牌并存
    和鹵制品行業一樣,我國調味品企業多是從傳統調味品企業發展而來,受長期形成的消費習慣和歷史文化的影響,各地區的消費者在調味品的選擇上風格各異。
    在各區域市場,由于本地品牌先入為主,在購買者中形成的消費黏性增加了全國性品牌介入市場的難度,市場呈現群雄割據、大品牌縱貫南北的“全國品牌+區域品牌”并存局面,總體上全國性品牌占優勢,行業集中度逐步提升。
    3)參考方便面行業,口味多元化、區域化是鹵制品品牌全國化的前提
    方便面龍頭企業康師傅(市場占有率高于50%)在全國擁有16個生產基地,21個銷售支點,實現營收224億,鹵制品與方便面在食品消費中地位類似,均是非正餐消費,區域口味對鹵制品、方便面的全國化影響都很重要。
    消費者調查顯示,好吃與口味是消費者選擇鹵制品時考慮的主要因素,康師傅針對不同區域的口味偏好,主打口味的產品,值得鹵制品行業借鑒。
    4)參考面條行業,飲食習慣會顯著影響產品全國化
    面條行業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行業,全國產生了不同品類的特色面條,但是由于不同地區有不同的飲食習慣,每個品類在全國化的過程中遇到的阻礙不一樣,最終形成了今天的格局:五大面條品類中重慶小面全國化水平最高,熱干面最低
     鹵制品企業在全國化擴張時應該考慮到飲食習慣因素和消費者教育。

    03

    結論

    1、類比美國糖果行業、日本烘焙行業、中國糖果行業、中國乳制品行業,預計鹵制品行業還有10-25年的發展黃金期;
    5年后鹵制品規模總體預計3800億元,其中休閑鹵1500億元,佐餐鹵2300億元。休閑鹵與佐餐鹵均有可能出現營收超200億的龍頭企業;
    2、休閑鹵看禽類,佐餐看全品,禽類依然是主流,同時也是增長最快的類別;
    3、工業鹵仍然是主力形式,鮮鹵/半鮮鹵是對工業鹵的補充,占比低于40%;
    4、全國品牌+區域品牌并存,全國擴張,需考慮口味和消費者習慣,甚至教育消費者,區域化是全國化的前提。
    -end-

    來源 | 網聚資本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餐飲O2O“重啟2020”專題文章

    ↓↓↓
    — 自救案例 —


    — 分析與報告 —



    — 餐飲O2O幫扶對接 —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5406.html

    (0)
    上一篇 2020年8月2日
    下一篇 2020年8月3日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