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與大數據創新應用開放論壇由中國市場信息調查業協會、市場研究分會(CRMA)與上海交通大學安泰學院發起,聯合第一財經研究院共同主辦,此次論壇關注在三個領域的大數據創新應用:1. 政府公共統計數據在國民經濟和不同行業中的應用圖:辰智總裁葛建輝受邀演講(主題:商圈秀-幫助每家門店實現大數據應用的落地)辰智的理念用一句話概括:幫助每一家門店實現大數據應用的落地。在實體商業里我們先看幾組數據,首先根據各類針對商業網點數據的不完整統計:大陸地區商業網點的總數量接近3000萬,辰智把這些網點分為4個大類:公共設施1000多萬,餐廳500多萬,生活服務類450多萬,專業零售400萬左右。這個數據里面,辰智的商業網點數據庫進行了多個層級的分類管理。比如辰智的餐廳數據庫里,餐廳數量有500多萬的數據,可以細分成20多個細分餐廳類型。經營餐廳的企業有多少?2015的數據顯示有207萬個品牌經營500多萬的餐廳,也就是說平均一個企業經營2家餐廳,這也說明餐廳經營是一個超級零散的行業,一個企業平均只經營2家店。但如肯德基這樣的大型連鎖有6000多家門店,剩下的絕大多數企業只經營了1家門店。第二個是說,近幾年商業地產的開工和開業持續增長,華東地區14年有一個非常明顯的開工高峰,那么2年后的16年和17年,是華東地區商業密集開業的時間,實體商業未來競爭會越來越激烈。過去十年連鎖百強發展趨勢的數據顯示整體增長率下降明顯,除了09年的發展短暫受到4萬億的拉升。這種大面積的下降可以想象目前的實體商業有多困難。辰智把實體商業的困難來源理解為3個主要維度:第一就是開店。因為有一些門店在開店的第一天開始就決定了它最后要關掉的命運,我們看到上海的餐廳去年有一個細分品類非常熱的:潮汕牛肉火鍋,從這個詞出來到今年3月底,上海最高峰的時候開了2000多家店,可是到6月份開始出現了關店潮。百貨商店過去5年在整改,往購物中心的方向轉型,連鎖商超出現大量并購案例,服裝連鎖大面積關店,比如李寧、達芙妮,而餐廳,他們面臨的不僅僅是關店,而是整個行業持續上升的轉手率。第二就是運營。互聯網沖擊之下,餐廳老板們認為各類O2O平臺帶來了大量的客戶流量,某種意義上講其實這是一種吸血模式。現在消費者還忠誠于某一個品牌?以前很懷念某個店的菜品,現在大家想吃東西先看哪里有優惠和打折,對實體門店的運營與品牌經營帶來了不可修復的損傷。第三個就是管理。數據孤島在很多企業里已經不是陌生詞匯。企業里有太多的系統,而這種系統越多,數據孤島就越多。很多企業還沒有能力把各種數據源對接在一起,幫助企業管理者做決策上的分析和應用。實體門店的成功,選址的作用在50%左右,如果失敗一個店,選址承擔的責任超過70%。辰智認為選址不是一個人的問題也不是一個軟件能解決的問題,其實他是一個系統工程。對于已經布局全國或者希望布局全國的企業來說,選址分為4個層級,選址的時候總部應該做戰略,現在很多客戶,在企業里有一句話:我要開一個超市,這個店很重要,所以你們選址部門最大的老板一定要去現場看,因為他的經驗足。所以現在大量的老板們在做最下層的事情:做評估。用他的經驗做評估,而不是用數據做評估,這是我們看到的很大的問題。中間的選址經理的層面上,因為老板在做評估,所以每一個級別的人都在做評估,所以這整個體系不成立,就算有層級體系,也沒用。辰智有一整套選址管理體系,針對選址部門,針對選址企業應該怎樣構建自己的人才、資源、數據流、信息流、分析系統這樣一個體系。加載這個體系的平臺叫商圈秀,分成企業內部專業版和對外開放版。對外開放版就是我們的快速選址版,輸入一個地址進去,三秒鐘看到一份分析報告,快速了解周邊有什么競爭對手、有多少人、人口結構、消費能力、周邊小區、新樓盤、待租商鋪等。企業內部專業版則是需要結合企業門店經營的商圈定位,通過企業內部和外部數據的聚合,構建符合企業開店的需求模型,在商圈秀底層平臺加載企業的選址管理流程體系,實現SAAS模式的應用交付,幫助選址部門實現店址信息收集、上傳、存儲、分析、報告、審核、分發、共享,讓選址部門成為企業每一個門店大數據應用的起點,數據沉淀之后,決策不再拍腦袋。知客、選客、拓客、留客。知客是基礎,辰智讓數據說話,用故事交流。
辰智-大數據應用專家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
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辰智,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8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