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談心社(id:txs163)
可有些時候,出名,也不見得就是好事。
前段時間,南京某高檔網紅壽司店拍攝了一支頗為高大上的宣傳視頻,迅速“走紅”。
做了22年廚師的老板,手法嫻熟。給自家店鋪和食客也定了不少規矩:
食物不打包;不批量生產;人不到不開席;食物端上桌需要在一分鐘內食用;
沒有菜單,想吃什么提前預定;每餐只接待10人;不接受陌生新客人,只能老顧客帶新人來。
不少老顧客給予這家店高度評價:“除了他家的日料,基本上其他地方我都不碰的。”
只是,如此“有格調”的視頻,引來的卻是“全網群嘲”。
有人指出,老板在視頻中一再強調吃的是“食材本味”,卻在片頭就表演了壽司上擠蛋黃醬、噴槍燒黃油。
蛋黃醬、黃油都是相對廉價“萬能調料”,加在壽司里也不少見。
但是,用了蛋黃醬、黃油,就意味著再高級的食材都會被調成同一個味道,打著“本味、高檔”旗號的店,這種行為的確難以理解。
也有網友翻出了店老板去年十月做壽司時的照片,左手手背上,有一處明顯的傷口:
而宣傳視頻中,也有許多老板帶著手表,處理食材的鏡頭。
由于做壽司,廚師的手要和食物多次接觸,所以必須保證手部干凈衛生,并且不能佩戴手表這種容易“藏污納垢”的飾品。
宣傳片里寫著“堅守規矩,忠于本味”,可最該守規矩的廚師本人,似乎對自己要求頗低。
視頻也引起了相關部門注意,目前,店鋪已經被責令停止經營、接受調查處理。
其實許多網紅店鋪、網紅食品,并不見得有多“高大上”。
精致是假的、格調是裝的。
看得到的,是包裝營銷后,廣受追捧的網紅產品;
看不到的,是這些店鋪、食品背后的衛生隱患、安全隱患。
1
網紅冒煙冰激凌
所謂“冒煙”,實際是液氮揮發的場景。
餐廳的冷拼盤,或者刺身等食物,常常以液氮作為陪襯。
一是可以保持食品冷鮮,二是營造出一種煙霧繚繞的美感。
冒煙冰激凌同樣利用“冷鮮”和“美感”。
利用液氮制作冰激凌球,理論上可以更好鎖住奶油,讓食材成型。
實際上,它對口感的影響并不大。
液氮的加入,更多是會讓冰激凌吃起來很“酷”:吞云吐霧給人一種刺激的感受。
許多口味并不好的冰激凌,利用煙霧效果,搖身一變,成了網紅爆款。
前段時間,有大V實名批評冒煙冰激凌,評論區炸開了鍋,有人說它特別粘,嘴巴難受。
更嚴重的是,吃冒煙冰激凌,嘴巴可能會凍傷。
常壓下液氮的溫度是零下196度,將其倒入冰激凌碗內,多數液氮會因為氣溫高而揮發,但有時會留下液氮殘留。
將它們吃入嘴中,或者不小心灑在身體上,兩秒的接觸就會產生不可逆的凍傷,讓皮膚或者內臟細胞直接壞死。
2
自熱火鍋
自熱火鍋,也叫“懶人火鍋”
因為不用開火,免于去飯館等候,價格也相對便宜,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睞。
原理很簡單,火鍋分兩層,上層是底料和食材;
下層則是生石灰,遇水發生反應,升溫發熱,將上層的食材煮熟。
但是,劣質的自熱火鍋,也存在不小隱患。
一是部分食材安全措施不到位,經常有人抱怨各種肉菜的味道不純正。
吃出煙頭、蟲子、頭發的現象,也屢屢發生。
更危險的是在加熱上。時常有人因為操作不當,引發災禍。
去年年底,上海一位方先生,倒完水擔心熱度不夠,又加了個蓋子,直接導致自熱火鍋爆炸。
濺出的湯汁,使得方先生右眼受傷,視力受到影響。
自熱火鍋加熱時內部壓力很大,必須有出氣孔讓其泄壓,如果堵上,便可能引起小型爆炸。
央視也曾攜手消防部門做過自熱火鍋的壓力實驗。
第一次實驗中,消防人員將加熱包加入水后,堵住火鍋蓋子上的加熱孔。
大概半分鐘后,自熱火鍋就開始膨脹,并發出白煙。
又一次實驗中,將加熱包中的材料放入礦泉水瓶里。水瓶放在地上幾秒后立刻膨脹,底部還噴出了高壓氣體。
因此,如果要食用這種小火鍋,一定要選擇口碑好、信譽高,并且有正規生產和售賣資格的廠家購買。
3
網紅燈泡糖
前段時間,一名男子吞食“燈泡”的買家秀走紅網絡,并稱“真的是拔不出來了”。
其實,男子吞食的“燈泡”并不是真的燈泡,而是按照1:1大小定制的“燈泡糖”。
“燈泡糖”大多數直徑約6厘米,長約10厘米,從遠處看幾乎能以假亂真。
這種看上去似乎荒誕的糖果,卻在去年圣誕節前后,成了人們爭相購買的網紅食品。
有些人是為了惡搞親戚朋友,有些人是為了“一睹真容”,還有一些人是為了親自嘗試是不是真的拿不出來。
正常人的口腔開度大約為3.5~4厘米,多數燈泡糖直徑在6厘米左右,塞進去之后會填滿整個口腔。
這時,巨大的“燈泡糖”會影響顳頜關節的滑動,肌肉隨之產生反應性收縮,使得顳下頜關節無法正常活動。
由于顳下頜關節受到牽制,“燈泡糖”在口腔的左右、上下都難以滑動,最后就拿不出來了。
顳下頜關節解剖與椎間盤移位動畫
許多嘗試“燈泡糖”的人,在塞進嘴里的那一刻會心懷僥幸,糖融化了就可以順利取出來。
但是醫生表示,這種“燈泡糖”一旦卡住就會占滿口腔,造成通氣道的阻塞,有窒息的可能。
另一方面,哪怕等到了糖果融化,長時間張口可能造成顳下頜關節不可逆性損傷。
總結
近兩年,網紅食品、網紅店如同潮水一樣層出不窮:
要打卡、要拍照、要精致、要儀式感、要美好生活……
身處在大環境中,不愿“眾人皆有我獨無”,這種心理很正常。
可事實上,所謂“精致美好”,也許只是表象,因為沒有人會把生活中的瑣碎鋪陳出來。
你所看到的,或許也只是營銷包裝后的“假象”。
– END –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更多精彩干貨
▼
點擊關鍵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
| | | | |
| | | | |
| | | |
| | |
|
珍意美堂空間 |
中國餐飲精英交流學習社群
▼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9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