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 網絡
2018年即將過去,但這一年遺留下來問題,卻依然沒有得到解決。
經濟寒冬,漲價不止
拼多多之后,消費者討論“消費降級”以及“消費分級”的聲音,漸漸大了起來。
國內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逐漸放緩,
消費增速創新低,
民企債務暴雷不斷,
各種縮招和裁員的信息接二連三……
今年的宏觀經濟局勢,與今年的冬天一樣,格外寒冷。
但另一邊,餐飲老板卻面臨著更加嚴峻的問題:
“全都在漲價,幾乎全線增長!”
“原材料漲價,是全國餐飲人都在面臨的問題。”
“物價的上漲是擋不住的,明年開始,物價上漲更有可能會成為一個趨勢!”
“這就是個惡性循環,房租漲,人工漲,材料漲;肉類漲,蔬菜漲,調味品漲得更厲害,你說這生意怎么做?”
……
一句句擔憂發自肺腑,面對“原材料漲價”的問題,有的餐飲人不知所措,但更多地是對未來市場的焦慮。
1
漲價的源頭在哪里?
? 經濟形勢
以羊肉為例,自2013年“羊貴妃”后,羊肉從去年年底再次飛漲。
在部分城市,羊肉的銷售單價比去年漲了近7塊錢。
就在最近,2018年年底最后一次漲價也正式開始,羊羔近期最高達到700元/只。
數據顯示,多地羊肉超過了30%的漲幅,有的羊品牌甚至竟然在這個基礎上還標高20%。
業內人士認為,羊肉需求量變大是漲價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消費升級”也要背鍋。
隨著消費結構的升級,消費者對于綠色生態、高端特色的產品情有獨鐘。
也正是因此,優質羊肉的需求日益旺盛。
一邊是普通羊肉的產能過剩,一邊是優質羊肉缺口增大。
這不僅拉高了整個源頭羊肉的均價,也促使了更多大型養殖區調整養殖結構。
大家都想瞄準中高端消費群體,都想賺大錢,羊肉價格自然就上去了。
消費者越來越舍得花錢,卻在無形中將價格越推越高。
羊貴妃
? 供應鏈上游成本的增加
除了肉制品的上漲,調味品漲價對餐飲企業來說也是不可忽視的。
而導致調味品上漲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①人力成本的上漲
隨著中國基層工作就業機會的增加(快遞、外賣、網約車、超市配送員等),調料廠面臨的人員流失壓力,比起餐飲企業只多不少。
而隨著明年社保入稅的政策,各方在人力成本上,將會迎來一輪新的挑戰。
工廠招人越來越難
②環保“重壓”
2018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開始施行。
不少調料大廠都為此付出了代價。
年初時,涪陵榨菜擬定以自有資金約7.6億元,在遼寧省錦州濱海新區投資建設蘿卜食品生產線項目。
后因為“環保問題未能解決”,而被叫停。
老干媽也曾因“炒辣椒太嗆人”以及“污水排放問題”,遭到集體舉報。
對于整個調味產業來說,環保督察絕對是件好事,它能促使產業升級。
但對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來說,環保督察的實施過程,也是一個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小企業為了自保,花大價錢更換設施是必然的,為了維持成本與利潤的平衡,漲價也是勢在必行。
? 突發事件
今年比較典型的漲價事件應該就是非洲豬瘟的爆發。
一旦發現病豬,將意味著所有可能感染的生豬都將被填埋。
豬肉的供不應求,不僅導致了豬產品的上漲,其互補產品雞肉也在間接漲價。
此前有消息稱,雞肉從今年最低每斤5.5元的進貨價,飆升到9元,有經營者一月成本“蹭蹭蹭”漲了數萬元。
9月底的時候,拿貨價還是145元/箱(10kg),11月則從168元,漲到175元,又漲到188元,不到兩個月漲幅超30% 。
最可怕的是,不少產品,在經過突發事件后,漲上去的價格就降不下來。
比如去年小龍蝦因降水量增多、天氣炎熱等原因而大幅上漲,許多蝦店經營者本期盼著今年蝦價有所回落,然而現實卻狠狠地打了大家一巴掌。
2
原材料漲價后該如何維持現有利潤?
? 菜品隱形漲價
不想讓消費者對漲價表現出抗拒,經典寓言朝三暮四的故事值得參考:
宋國有一個養獼猴的人,因為養的獼猴太多而家財匱乏。
于是養獼猴的人就打算限制獼猴的食物。
他對猴子說:早上給三個橡子,晚上給四個橡子。
猴子大怒。
直到他說早上四個晚上三個,猴子才歡喜。
麥當勞、肯德基等快餐連鎖品牌深諳其道,最常被提起的就是“第二份半價”。
比如 一杯飲品從15元漲到18元,第二杯立減3元。
原本總計30元,優惠下來兩杯成了33元,實際上單倍價格已經漲到16.5元。
看似很劃算的“滿減”、“滿送”,“第二份半價”都藏著提高消費頻率,隱性漲價的秘密。
麥當勞第二杯半價活動
? 優化產品結構
牽腸掛肚市井火鍋創始人王超兵表示,應對原材料漲價,最好的方法是在菜品上做減法。
即通過點單、收銀系統數據,結合實際情況,總結出消費者對菜品的偏好。
再以此為根據,調整產品結構:
將點單率高、利潤率高的菜品留下;
將點單率低、利潤率低的菜品去掉。
從而保持最合理的產品結構。
不過做減法時也要注意,不要被利益蒙蔽了眼睛。
要知道,消費者沒有你想的那么傻,有時候,餐廳需要一些引流產品。
比如外婆家3元的麻婆豆腐,塘門英雄美蛙魚頭的一蛙4吃等。
塘門英雄美蛙魚頭
最保守的方式是建立一個函數曲線,在橫軸和縱軸上面應該有兩個坐標。
一個是點擊率,一個是毛利貢獻率。
要是點擊率與毛利貢獻率都低于5%的時候,這個產品是應該被淘汰掉的。
而當點擊率和毛利貢獻率都處于右上角的坐標時,就代表這個產品應該追加投入。
? 增加消費附加值,提升品牌影響力
當然,如果不想偷偷摸摸漲價,辛苦計算利率,更直接的方法就是提升自身的品牌影響力。
比如近幾年西貝的客單價一直在上漲。
從50-60塊到80-90塊,可還是有很多人心甘情愿排長隊等餐。
漲價的日子里,西貝年營收從5個億增長到21億,年復合增長率達30%。
之所以如此,是在于消費者是通過價格看價值的,這跟餐飲老板的思維恰好相反。
做老板,習慣根據價值來定價格:好東西要賣得貴一點。
但顧客是反過來的:貴的東西就是好的。
不過還是那句話,消費者不是冤大頭,價格貴,就必須提供與價格相匹配的價值。
海底撈通過比旁人更優質的服務來實現,而西貝則通過更優質多樣的消費體驗來實現。
“品牌升級”這條路雖然是最直接的,但同樣也是最危險的。
不僅要求餐飲人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氣,還要有雄厚的資本,以及獨到的創新思維。
3
小結
餐飲行業已經告別了低門檻的草莽時代,變得越來越難做了。
持續的成本上漲,很有可能會進一步造成餐飲市場的兩極分化。
不少小型餐企在“求生不得,死有不甘”的境況下,說不定能破釜沉舟,升級成更適合這個行業的樣子。
2018年,你最大的焦慮是什么?
歡迎在評論區寫留言,與我們互動討論!
—— END ——
編輯 | 阿珊 內容 |餐飲投融界
圖片|來源 餐飲投融界
來稿 | 微信:15617579106
聲明|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 相關閱讀推薦 ——
原創文章,作者:外賣頭條,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1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