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謀長聊餐飲》
一輩子只聊一件事
每次提到漲價,餐飲人都很頭疼。眼瞅著食材價格往上漲,餐廳卻不敢漲價,生怕顧客跑了;但是不漲價,自己又有些扛不住。
從4月份到現在,我們總是不斷聽到關于“食材漲價”的討論。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豬肉、鮮菜、水果4月份漲幅都超過了10%;農業農村部數據監測顯示,今年5月份豬肉價格同比漲幅繼續較前值擴大,同時,受天氣因素、低庫存等綜合影響,菜價和水果價格同比漲幅也較大。而且部分進口食材的漲價也很明顯。
餐飲企業也或多或少都感受到了食材漲價的壓力。特別是,后端供應鏈說漲就漲,前端菜品卻不敢輕易提價。
事實上,原材料、房租、人力成本的“三高”,對餐飲界來說一直是十分頭疼的問題,餐廳定期或不定期地漲價也是勢在必行的。
然而,怎樣漲價才能做到“潤物細無聲”,同時還能維護自己的品牌形象,保持客戶忠實度?
01
調整產品結構
1
替補品
當一種原材料價格上漲的時候,可以選擇該商品的替補品作為主要的材料。比如短期內用雞肉、牛羊肉產品豐富豬肉產品,用國產食材替代進口食材,等等。
2
產品結構更豐富
以漢堡王為例,其漢堡原材料就包括牛肉、雞肉、魚肉等多種類型。
02
找到供應鏈上的問題
1
預測未來
餐飲管理者根據以往數據、增長預期以及產品規劃,制定一個較為精準的需求量,與供應鏈上的合作伙伴確定合作事宜,提前做好充分準備。
2
優化加工環節和供應鏈條的效率
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和損耗,可以抵消部分由于食材價格上漲產生的影響;或者選擇排名更靠前的供應商。在食材供應方面,選擇全部改為和國內最大的品牌、工廠合作。這樣短期看雖然食材成本高了不少,但是長遠來看的話,它們的食材儲備量更大、運營模式更先進,還有政府的支持,即時市場一旦發生大規模漲價,他們的價格依然是相對穩定的。
03
用新的產品去尋找利潤空間
1
特色產品和新品的轉換
比如特色魚餐廳,當魚的價格上漲太多的時候,就選擇特色魚的銷量限量。與此同時新出一道其他的新品菜系。
2
推出套餐組合
想要不動聲色地漲價而不被察覺,可以選擇來個菜單組合,將不同產品組合做成套餐。套餐相比單品,有著更高的客單價和利潤,可以將要漲價的單品搭配上毛利較高的小吃或飲品。
比如麥當勞的“第二杯半價”,一杯飲品從15元漲到18元,第二杯立減3元,原本總計30元,優惠下來兩杯成了33元,實際上單倍價格已經漲到16.5元,但消費者反而更容易接受這樣的“隱性漲價”。
3
打造“爆款”產品,吸引流量
外婆家十幾年來堅持推出3塊錢一份的麻婆豆腐,這款餐廳的“爆款王”,幫餐廳吸引來了客流量。必勝客的披薩是其核心產品,經典的幾款常年保持低價,然而它的飲料價格到底漲了多少,就沒多少人記得清了。
04
配合漲價提升品牌價值
1
做好用戶畫像進行用戶深耕
從性別、年齡、喜好、職業類別等各方面切入所塑造的用戶畫像,于餐廳而言是最有利于精準覆蓋目標客群的方式,同時也能讓餐廳更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的市場定位,了解自己產品最適合哪些消費者,然后緊緊抓住那部分最適合的顧客,并培養其忠誠度。
2
提升產品價值
產品價值與品牌價值有最直接的聯系,這個因素遠高于其他任何一切旁枝末節。餐飲人要時刻謹記,消費者來餐廳的基本訴求是產品。所以餐廳要想提升品牌價值,就一定要做好產品價值的提升。
3
豐富品牌文化和打造品牌形象
品牌文化塑造的是品牌形象,它能為餐廳吸引很多志同道合的消費者并讓餐企真正成為一個品牌,這在餐企發展的過程中非常重要。有了商標、開了餐廳并不代表你的餐飲企業就是一個品牌。
品牌的背后意味著社會責任、品牌溢價,這與品牌價值息息相關。而這些都是需要有深厚且正面的品牌文化作為支撐。所以在打造品牌文化的過程中,避諱的是與負面新聞、負能量產生關系;無論餐企是何種企業文化,都一定不能脫離“正能量”。
微信名:餐謀長聊餐飲ID:Canmouchang
運營方:深圳市餐謀長品牌策劃有限公司
餐謀長聊餐飲 | Canmouchang
本文來源:餐飲360診斷策劃(ID:canyin360)
作者:佚名
編輯:餐謀長品牌策劃/Shane
《總編個人微信》
投稿 / 版權 / 合作 / 咨詢
精彩回顧
她靠一道菜4個月就賺到100萬,并打造出年銷26億餐飲帝國!
失敗率高達90%,做好餐飲,最少需要十年!
每年關幾十萬家店,80%的餐飲老板不會成本核算!不信你進來看…
只有9個座位,每天只賣150碗拉面,卻是全球唯一的米其林星級拉面店!
鄧超開的餐飲店?一年時間靠什么從虧損100萬到營收3個億!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長聊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