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謀長聊餐飲》
一輩子只聊一件事
有消息稱,咖啡品牌咖啡之翼已于近日與智能咖啡機運營商“萊杯咖啡”達成收購協議。本次收購涉及業務、團隊、軟硬件、點位、經營、管理等多個方面,具體金額暫不透露。 收購之前,雙方在技術、團隊、運營上已經有過一些合作;收購完成后,“萊杯咖啡”品牌將只保留目前已投放的部分渠道,主體業務將并入咖啡之翼原有的智能咖啡機品牌“自由翼”。 兩款智能設備將統一使用咖啡之翼的品牌,在不同渠道場景下共同出現。 據了解,萊杯咖啡原本在全國投放了 800 多臺設備,本次收購完成后,咖啡之翼旗下的智能咖啡機有效投放數量將上升至近 4000 臺。 咖啡之翼創始人尹峰告訴記者,這個賽道還在初期,據業內不完全統計,這一數量目前已是該細分領域最大的了。 有人說,自助咖啡機市場今年會有突圍機會? 咖啡之翼成立于 2000 年,從連鎖咖啡店起步,在 130 多個城市開出了 300 多家店,于2017 年底啟動智能咖啡機業務“自由翼”。 咖啡之翼曾于 2017 年掛牌新三板,于 2019 年 4 月完成股東回購摘牌私有化,準備 IPO。問及咖啡之翼 IPO 的具體時間表,尹峰表示,計劃未來 2-3 年內,集團部分業務上市,現階段主要精力是開拓市場、優化業務。 萊杯咖啡則是 2015 年以自助咖啡機切入咖啡市場的,曾在 9 個月內連獲 3 輪融資。 關于收購的緣由,尹峰表示,一是節約時間、規模擴張;二是雙方對產品的理念基本一致,重視用戶體驗和產品品質;三是優勢互補,由于有多年連鎖咖啡店及特許經營管理經驗,咖啡之翼的系統在單機贏利管理上(進銷存、總部平臺等ERP、SCM 后端管理體系)經驗更豐富。 而萊杯咖啡核心團隊出身于易到用車,系統在前端 CRM 用戶營銷上有更多積累。 近幾年,這種省人力、占地不到1平米、產品標準化程度高的自助咖啡機,伴隨著互聯網模式的流行,通過手機就能完成交易,開始在國內快速布局。 和一向不被資本看好的傳統咖啡館不同,自助咖啡機是資本市場的“大紅人”。 (自助咖啡機融資情況不完全統計) 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到現在,4年時間,已有包括咖啡零點吧、咖啡碼頭、萊杯咖啡、易咖、小咖、友飲等不少于10個自助咖啡機品牌獲得融資。 自助咖啡機被資本青睞,源于幾個方面的原因: 論賺錢水平:投入低,盈利能力強。 論自身素質:標準化程度高、場景適配性強。 論發展前景:資本看中的是趨勢。 但據了解,隨著自助咖啡機品牌和數量越來越多,不僅同質性更強,盈利點也在增高。軟件、硬件升級,飲品研發的費用分攤等,造成盈利難困境。 另外,自助咖啡機項目的規模連鎖化發展,也存在問題——點位資源分散,區域龍頭較多。 而究其根本,對自助咖啡機的需求,還是對咖啡的需求。咖啡在國內,底層邏輯還是個慢生意。 資本的注入確實顯著提升了大眾對咖啡的關注度,咖啡正在逐步從舶來品過渡到日常必需品。但這個要從這個細分領域中跑出來,時間也是不可忽視的競爭對手。 微信名:餐謀長聊餐飲ID:Canmouchang 運營方:深圳市餐謀長品牌策劃有限公司 餐謀長聊餐飲 | Canmouchang 本文來源:咖門(ID:KamenClub) 作者:36氪等 編輯:餐謀長品牌策劃/Shane 《總編個人微信》 投稿 / 版權 / 合作 / 咨詢 精彩回顧她靠一道菜4個月就賺到100萬,并打造出年銷26億餐飲帝國!
失敗率高達90%,做好餐飲,最少需要十年!
每年關幾十萬家店,80%的餐飲老板不會成本核算!不信你進來看…
只有9個座位,每天只賣150碗拉面,卻是全球唯一的米其林星級拉面店!
鄧超開的餐飲店?一年時間靠什么從虧損100萬到營收3個億!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長聊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