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天“餐飲O2O”這個詞已經不再那么大紅大紫,被大家當做口頭禪來說了,這并不代表它已經銷聲匿跡,而是說明它已經成為我們吃飯喝水一般的生活常識,想做好餐飲,想要吸引年輕的消費者主流群體,就必須玩兒轉O2O,這是當代餐飲的主格調。
雖然O2O已經成為每一家餐廳的基本“素質”,但玩兒得好與不好也分三六九等,根據當前市場上的情境,基本可以分為三個檔次,如果您恰好也是餐飲經營者,不妨來看看自己正處于哪一個檔次中。
初窺門徑:意識轉變
首先請捫心自問,您是否有這樣的情況:看不見互聯網的力量,根本沒有意識到互聯網正在改變世界;看不起互聯網,認為互聯網也就是小打小鬧,通過互聯網所來的業務占比很小,跟自家餐廳的業務主流相差很大,根本不會威脅到生存;看不懂互聯網,沒有想到原來的競爭對手還可以不是自己的同行,而是跨界而來的互聯網野蠻人,不知如何應對;來不及跟上互聯網的腳步。如果有,很抱歉的說,您在互聯網O2O時代已經落后別人一步了。
但好的消息是,只要您已經開始注意到了餐飲O2O的重要性,感到不安或者尋求轉變,那么就可以通過不斷地學習、持續地緊跟時代,與同行、同業經常交流等方式解決這種基本觀念與意識的問題。經常思考自身所在的行業正在發生哪些變化,思考應該如何結合我自身的狀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都有益于融入這個互聯網的時代。餐飲O2O也正如早些年信息化工程一樣,是一個典型的一把手工程,只要老板、決策層的意識與觀念統一了、到位了,才會有真正的重視、才會有后續不斷的投入、不斷的克服所有遇到的困難,才會有不斷創新的方法。
小有所成:有形而無神
所謂的“有形而無神”,是現在絕大多數餐飲企業所在的階段,熟練地應用著各類O2O工具,如:團購、優惠券、會員卡,外賣第三方信息平臺,第三方外送物流平臺,第三方點餐平臺,還有微博與微信公眾號等自媒體平臺也。這些都是互聯網時代餐飲O2O領域的有益嘗試,做這些業務大多是外包方式,無需餐廳有人專職負責,或者最多將市場部、信息部指定1-2位員工專門負責此項業務。
那么問題就來了,這些第三方平臺大多只是提供一個側面的業務應用,很少、或者說幾乎沒有一家公司可以為餐廳提供一個全面的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化工具的公司,目前唯一具備比較成熟業務能力的就是北京的神州美味與其開發的“微餐謀APP”,但也并未在餐飲企業中十分普及。這對于餐廳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如何將現有的這些互聯網工具應用到業務中去“內行”,互聯網營銷的“外行”,外包容易被糊弄,雇專人來做又要負擔相當的人力成本,只得其形,而不得其神韻,是目前眾多處于餐飲O2O初級層次的商家共同的問題。
要解決這個問題,不外乎一個字“養”。商家必須逐步在自己公司內有意識的培育相關專業人才,外包終非長久之計,要有相應的人才隊伍的建設;同時理性分析所有適合自己的業務與發展互聯網業務,確定好目標與計劃后就勇敢去實踐,培養自己在互聯網時代開展業務的直覺與嗅覺,為自己餐廳的O2O增加那一絲欠缺的“神韻”。
登堂入室:形神兼備
最后一個檔次,也是將餐飲O2O應用得爐火純青的檔次,那就是形神兼備。真正將互聯網特征、互聯網的精神真正運用到餐廳的業務模式中,打造用戶的價值鏈與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商業生態鏈,真正讓企業的發展適合互聯網時代的規律。
這樣說可能比較玄乎難懂,那么作為老板,您不妨問自己這樣幾個問題:
第一,如何去利用消費者對于參與感的追捧,對于評價的熱衷,以及對于各種曬、各種秀行為的狂熱?
第二,自己是否了解“用戶為王、產品為本、免費模式、精益創新、迭代思維、數據驅動、平臺模式、跨界思維、生態模式”等等互聯網O2O概念?如何把這些概念與自己的餐廳業務模式結合?
第三,如何發展出符合互聯網規律和特性的業務模式與業務流程?如何將現有的業務借助互聯網的工具產生新的模式、新的玩法,大幅度提高效率、節省成本?
這三個問題包含了餐飲的精髓“開源節流”,找到這三個問題的答案,恭喜您,您已經將餐飲O2O領悟得爐火純青,可以縱橫沙場,逐鹿中原,開個講座給其他企業家講講課賺點“外快”了。餐飲O2O不是一句口號,它要求老板有足夠的前瞻性思維,并且有足夠的耐心收羅與培養足夠的人才,還要有足夠的興趣與精力去不斷學習、實踐、嘗試、積累,才能在互聯網的大潮中平穩度過第一、第二個檔次,達到第三個運用自如的最高層次。
原創文章,作者:外賣頭條,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3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