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快刀財經(ID:kuaidaocaijing)
撰稿 | 云域
對必然面臨巨頭擠壓、挑戰的餐飲行業來說,能在2020年大洗牌期找到自己的路,才能在寬闊的中國餐飲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在B站上,有一個專門探盤豪宅的up主,叫小艾大叔,每期視頻都有百萬級的瀏覽量。他探訪的豪宅,起步價2000萬,動輒上億。他開篇的口頭禪是:“我是看得起豪宅的艾叔”,每當這句話說出的時候,滿屏的彈幕就是:窮是一種全民焦灼感,“哭窮”正在成為一種群體性的解壓式自嘲。但是在焦灼和自嘲背后,中國經濟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的確在加劇,統計數字對窮人體量的界定更是讓人們認識到了何謂“復雜的中國”。但是向來敏感的企業家群體,從來只會從宏觀趨勢和微觀情緒中發現切入口,他們能從“窮”中嗅到商業機會的氣味。在電商界,他是拼多多的黃崢,在餐飲界,他是海底撈的張勇。最能從“窮人”身上賺錢的拼多多,疫情下市值上漲1.5倍,突破1000億美元,創始人黃崢也以454億美金身家,超越馬云成為中國第二大富豪。而主牌門店布局下沉,快餐副牌賣2塊99的涼面,也是海底撈發力規模化窮人生意的信號。海底撈掌門人張勇說,“頂天立地”不咋掙錢,“鋪天蓋地”大有可為。9.64億月入2000以下的窮人市場,海底撈會用什么方式開掘呢?“窮人食堂”的生意到底有多大?海底撈新路線:主牌下沉、子牌低價
7月7日,海底撈發布盈利預警公告,預計2020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約20%,預計上半年凈虧損9億到10億元。由于疫情尚存在不確定性,且面臨經濟放緩壓力,因此海底撈經營恢復程度及恢復所需要時間仍不確定。面對市場的不確定性,海底撈早已在確定性的方向上開始布局。海底撈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海底撈在大陸開了716家店,其中在二三線及以下城市開了526家店,一線城市只開了190家店,而且多數是2015年以前開的。從客單價來看,海底撈一線城市110.1元,二線城市99.4元,三線及以下城市94.9元,消費極差并不大,但一線城市房租高、人員工資高、食材成本高,比二三線城市均高出一大截,海底撈門店下沉的趨勢十分明顯,2019年二線城市門店數量同比增加60%,三線及以下城市則同比增長65%,增速快于二線城市。從同店銷售增長率來看,2019年一二線城市同比都出現負增長,三線及以下城市則仍有8.3%的增長率,海底撈門店下沉。表現之二是海底撈客群被大學生“綁架”,逐漸淪為大眾化火鍋。海底撈剛崛起時,依靠其極致的服務以及標準化的菜品呈現,逐漸拉開了與其他火鍋的距離,那時候人們選擇吃頓海底撈,覺得是一件倍有面兒的事情。盡管產品上并不是太過驚艷,但是極致的服務讓人們感受到了尊重,滿足了那一代人們精神上需求,就比如酒好喝的不只茅臺一家,但茅臺更多的是代表背后的尊貴,是讓賓主皆歡的社交需求,是營造精神愉悅的氛圍。而近年來,隨著客群的更迭,海底撈的客群逐漸被大學生、年輕人所替代,這代年輕人更加追求精神自由,而海底撈式的服務逐漸失去了優勢。為了滿足這類客群的消費需求,海底撈專門針對大學生群體推出了大學生錯峰優惠活動。去年9月,海底撈曾取消下午場優惠,將午夜場優惠力度減小,但遭到大學生群體的不滿,海底撈又恢復了原來的優惠。前段時間,據艾瑞咨詢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海底撈成為大學生最喜歡的火鍋品牌,喜歡的主要原因就是海底撈推出的高校學生優惠折扣活動。與此同時,海底撈的客單價逐漸被后來的湊湊、巴奴等中高端火鍋所超越,在顧客心目中,海底撈成了一個不踩雷的、及格的、不加思考的選擇,逐漸淪為大眾化火鍋。2020年以來,海底撈的多家快餐副牌密集曝光:開在北京的“十八汆”、開在成都的“撈派有面兒”、開在鄭州的佰麩私房面、開在西安的“新秦派面館”以及門店尚未落地的共計10個快餐項目集體露出水面。這樣的價格多是當地同行售價的70%左右,被消費者稱為“驚喜跳樓價”,不少前去探店的餐飲同行也大跌眼鏡:“海底撈都開10元店了,這讓小飯館們可怎么活”。而在8年前,海底撈還內部孵化冒菜品牌優鼎優,優鼎優曾于2017年登陸新三板,但因為持續虧損,2019年3月被海底撈2.04億元全資收購。此外,海底撈還布局了零售品牌“開飯了”、“哇哦”、“好好吃飯”、“筷手小廚”等,開始推出更符合剛需市場以及大學生人群的低端品牌。如此高密度的動作,顯示了海底撈布局快餐賽道,搶奪高頻小生意的決心。掌門人規劃:高端不掙錢,鋪天蓋地才有未來
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后,開辟第二增長曲線都是重要的經營課題。海底撈的第二曲線是什么尚難論斷,但海底撈布局下沉市場,卻可以從掌門人張勇的觀點中看到一些風向。在海底撈上市前,張勇對媒體談到對海底撈期待時,說生意有兩種模式,一種是頂天立地,一種是鋪天蓋地,“頂天立地”很難做大,“鋪天蓋地”才大有可為,他引用了松下幸之助的話:“我們要把人民群眾喜歡的商品做得像自來水一樣便宜,越便宜它就對企業的發展更有利。”張勇明確表示,高端餐飲不掙錢,海底撈的目標肯定不是高端。“我是想做到又便宜又好,而且還賺錢多。”特別是在疫情的沖擊、經濟放緩的背景下,鋪天蓋地的下沉市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5月28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會上,李克強總理提到,中國有“6億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們平均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近日的研究報告也顯示,當下中國月收入在1090元以下的人數高達6億,其中,2.2億人月收入在500元以下,4.2億人月收入低于800元,5.5億人月收入低于1000元,6億人月收入低于1090元。而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人數有9.64億人。首次披露的數據讓人錯愕,但拼多多市值疫情下突破1000億美元關口,成為第二大電商平臺,又讓人重新審視下沉市場的巨大潛力。因為,支撐拼多多飛速發展的,正是“窮人經濟”的繁榮。海底撈的一系列動作,也已經給“鋪天蓋地”埋下了伏筆——不僅在餐飲垂直方向上進行了多元化業務探索之外,在橫向專業化方向上,海底撈也同時在拆拆拆拆,進行全產業鏈布局。頤海2013年從海底撈拆分,給全行業炒底料,2016年上市,如今市值已站上984億港元高位。蜀海2011年從海底撈拆分,給全行業提供食材定制和物流配送服務,如今年營業額已突破50億元。此外,海底撈還把人力、裝修、信息化等多個職能部門拆成獨立公司,直面面向整個行業進行管理輸出,給鋪天蓋地打下了基礎,也給提供高性價比的窮人餐飲服務創造了可能。頤海國際的財報顯示,頤海國際將火鍋調味料賣給海底撈時,毛利率只有27.5%,而售賣給第三方,毛利率就達到了55.7%。也就是說,由于上下游公司都是自己人,海底撈就能拿到比市場更低的價格,在終端就能提供更高性價比的產品給消費者。行業擔憂:海底撈們來了,你怎么活?
2019年營收中,海底撈火鍋的營收貢獻是96.3%。除了供應鏈外,其他在快餐、零售化業務上的嘗試雖然還是小打小鬧,但也初具規模,2019年,海底撈外賣營收達4.4億元,調味品食材銷售也有4.9億元。此外,頤海國際旗下的自熱火鍋,2019年營收已突破10億元。海底撈外賣和零售的規模已超越了中國至少90%的餐飲企業。行業觀察人士也分析,未來,海底撈快餐會借助自身成熟的供應鏈,貼近 711,走社區便民化餐飲道路,實現快速復制。同時,在平民化門店模式跑通之后,有可能走整店輸出,將管理流程經驗和智能化設備一起輸出給行業。目前,海底撈成都的快餐店“撈派有面兒“就開在7-11的隔壁。包括“撈派有面兒”在內,海底撈所有快餐門店內的智能化設備提供商都是“瀛海智能”,一家由海底撈與松下合資成立的公司。百勝中國宣布,2020年將在中國市場新開850家肯德基和必勝客,選址主要集中在四五線城市的下沉市場;星巴克透露,其在二三線的門店數已經超過了一線城市;新茶飲頭牌喜茶則推出了面向中低端市場的子品牌“喜小茶”;中餐頭部企業西貝莜面村推出新中式快餐品牌“弓長張”國民食堂。值得一提的是西貝,在弓長張之前,西貝已推出過燕麥面、麥香村、超級肉夾饃、西貝酸奶屋等快餐品牌,但陸續遭遇折戟、閃腰。西貝在快餐項目上屢敗屢戰,足以說明平民餐飲巨大的吸引力。今年6月,西貝還入股了中式快餐品牌小女當家。西貝掌門人賈國龍也提到計劃用10年時間以快餐的業態進軍國際市場,希望到2030年能做成千億銷售并通過下沉成為國際連鎖餐飲巨頭。面對頭部大牌紛紛搶灘“窮人經濟”,行業普遍擔心,海底撈們來了該怎么活?2020年,頭部下沉,大佬盛宴,草根剩飯的趨勢的確在加劇,但整個消費市場的分層也在更加清晰,因為人分層、錢包分層,消費也必將分層,從中心化邁向折疊化。對必然面臨巨頭擠壓、挑戰的餐飲行業來說,能在2020年大洗牌期找到自己的路,才能在寬闊的中國餐飲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勺子課堂一把手大師課系列全面上線!9月9日-11日,華萊士股權顧問、金小蜂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洪鳳平律師,為大家帶來《分股合心 撬動同利》課程。分好股權,做大蛋糕,利用關鍵股權杠桿撬動同理之心、同利之心,鍛造合伙型團隊。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
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4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