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賣輪胎的米其林,憑什么做出享譽世界的餐飲指南?丨【勺子深薦】

    點擊頂部勺子課堂關注 領取200個餐飲必備工具包

    掃碼立即報名
    來源 | 營銷有一套(ID:cbocmo)
    作者 |冰叁

    對于老饕而言,紅色封面的《米其林指南》。無疑是至高無上的美食圣經。

    它是目前銷售量最大、收錄最齊全的歐洲乃至全球的餐館和旅館年鑒。五分之一以上的法國人隨時使用它或閱讀它,即便只是為了做一次美食神游。

    它強大到甚至可以左右消費者和從業者。

    據《紐約客》報道:掉一顆星星,意味著損失25%的營業額。

    一家位于都柏林的星級餐廳丟星后,營業額在一年內,下降了 75%——從上年的 €53510下降到了 €12,472。

    同時,米其林極為隱秘的暗訪式評選機制,又讓餐廳根本無法知道星探是誰,更遑論退出評選。這導致從業者往往面臨評選難以避免,保星壓力卻又巨大的局面,甚至曾引發過餐廳負責人的自殺事件。

    2016 年,三星主廚Beno?t Violier在家中舉槍自盡,年僅44歲。警方認為,他在父親離世與保星雙重壓力之下,選擇了輕生。

    有趣的是,這樣一份對于餐飲行業而言舉足輕重的美食指南,卻是由一家賣輪胎的公司——米其林制作出來的。

    這讓人不禁要問:賣輪胎的米其林,為什么?又是怎么做出享譽世界的米其林餐飲指南的?

    01

    一個頗具遠見的初衷

    米其林餐飲指南誕生的初衷頗具遠見,那就是為了讓大家養成駕車出門吃飯的習慣,提高汽車普及率,繼而提高輪胎銷售額。

    要知道在1895年,整個法國僅有350輛汽車,甚至法國還沒有建立一個廣泛的道路系統。

    而汽車在大眾心目中,也還是一個充滿爭議的產品:沒有人認為馬可能被代替,在大眾看來,汽車只不過是有錢人一時興起的玩具,而且還不能開得離修車廠太遠。

    因此,當Edouard Michelin和 Andre Michelin這對兄弟,在1900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款充氣式輪胎以后,精明的兄弟倆很快就意識到自己的競爭對手并不是其它輪胎公司,而是“有錢人愿不愿意買車開車”這個思想觀念。

    因為如果沒有人買車,就不會有人買輪胎。

    好巧不巧的是,Andre 的工作是在政府做地圖制圖員。靈感突發的兄弟倆由此想到一個解決方案:做一款指導有錢人去開車的地圖,并在地圖上標注好哪里可以加油,哪里可以吃飯。這樣每當有錢人開車需要查看地圖的時候,都能順便記住一次米其林這個品牌。

    第一本《米其林指南》就這樣誕生了。

    全書399頁,首次將法國的旅游路線按自駕方式進行排列,并且前80頁全是米其林自己或者汽車銷售相關廠家的廣告。然后,才是餐廳的高級旅館,買汽油的小商店(那會兒并沒有加油站的概念),維修汽車的工廠的工作時間,也并沒有專業的餐廳評價。

    02

    把廣告做成產品

    第一版《米其林指南》都是免費發放的,但在1920年的一天,米其林兄弟意外發現在一個輪胎銷售商那里,《米其林指南》竟然被拿來墊桌子。

    這讓他們意識到“人們只會尊重他們掏錢購買的東西”。因此,他們決定不再免費發放這些小冊子,而是開始有價出售。

    有價出售開啟了《米其林指南》的新篇章。他們開始更加重視其中的內容。而且由于地圖的過分實用詳盡,有傳聞說在1944年的諾曼底戰役中,英美加聯軍,甚至憑借米其林綠本,成功登陸了法國諾曼底。

    米其林綠色指南

    手冊的實用性奠定了米其林接下來20年營運基礎。隨著公司的不斷發展,他們在整個歐洲開始陸續推出了各個國家的版本,受到很多人的歡迎。蜂擁而至的讀者不僅愿意花錢購買指南,還不斷寫信幫助完善指南,提出修改意見。

    其中一個建議就是分開餐廳和駕駛地圖部分,這就是今天《米其林指南》會分為紅本《米其林餐廳指南》和綠本《米其林旅游指南》的原因。

    米其林對讀者建議的重視,不僅僅體現在對于紅本綠本的分離。

    在發現人們對于餐館的指南特別感興趣以后,Andre 雇用了米其林第一批匿名的餐廳評論員,不計成本的讓這些評論員吃遍法國所有高級餐廳,然后評價出其中最優秀的。

    1926年,米其林的星級標準終于誕生。但在當時只有一顆星。三十年代之后,三個等級的評星制度出臺——

    一顆星★:“值得”去造訪的餐廳,是同類飲食風格中特別優秀的餐廳;
    兩顆星★★:餐廳的廚藝非常高明,是值得繞道前往就餐的餐廳;
    三顆星★★★:有令人永志不忘的美味,是“值得特別安排一趟旅行”去造訪的餐廳。

    當然了,即使是米其林一星,在歐美的餐飲界也已經是很高的榮耀。

    雖然米其林輪胎公司發布《米其林餐廳指南》,只是為了給自己的產品做廣告,然而最終,他們卻把這份廣告手冊做成了產品。并且讓大家心甘情愿解囊買單。

    要知道在世界經濟突飛猛進的20世紀后半程,在那個電腦和iPhone還沒出生的年代,紙質的旅游和餐廳指南市場是非常賺錢的。

    以至于盡管這家輪胎公司早在大半個世紀前,就已經實現了讓精英階級買車的夢想,卻并沒有關閉其旗下的兩本指南。

    03

    售賣產品,更是生活方式

    米其林通過《米其林指南》倡導出了一種“周末開車出去野餐”的新奇生活方式。

    因為米其林的主業是銷售輪胎——一種法國富人消遣玩具的附屬品。所以紅本《米其林餐廳指南》從分立伊始就只有一個目標:服務富有的法國精英階級。

    為了支持司機們更長距離的駕駛和出行,他們不僅給法國各地酒店和汽油供應商的提供信息指南整理服務,甚至還為了協助旅行者,而在路上做了自制的路標。

    1911年米其林海報,1911年的米其林人總是口叼雪茄,閱讀米其林指南。米其林通過這些類似圖示來宣揚自己就是精英階級的生活方式。

    米其林評審機制的嚴謹,也讓《米其林餐廳指南》成為了精英階級的生活方式導師。

    為了保障《米其林餐廳指南》的公正性與權威性,米其林一直恪守匿名造訪、獨立評審、精挑細選、每年更新、標準一致五項承諾。選用評審員都是餐飲酒店業的專業且資深人士,并且都必須在法國通過正式的米其林指南培訓。

    評審員們被禁止與記者交談,也禁止泄露自己的身份,并且在得到結論之前會無視餐廳服務員的意見。他們和普通顧客一樣提前預定座位、點菜、就餐、付賬,并且完全不會像一般的美食評論家那樣,在品嘗途中記錄筆記。

    電影燃情主廚中對米其林密探的敘述

    為了暸解餐廳質量的一致性,確保評鑒精確性,通常他們會在半年之中重復造訪一家餐廳,但為了掩人耳目,他們盡量避免去太多次,且會兩人同行,扮成夫妻或商務人士的樣子,因為單獨一個人去用餐,很容易啟人疑竇。同時還會根據不同時間不同評審員的結果進行綜合討論,最終才給出評級。

    這樣嚴苛的評審機制,使得米其林指南的評審工作雖然自誕生以來就遭到了不少人的批評,但它在美食界的權威性和影響力卻難以否認。

    新法餐教父級廚師Paul Bocuse曾在《米其林餐廳指南》如日中天的1960年代發話:在我眼里,米其林就是世界上唯一的餐廳指南。

    新法餐教父級廚師Paul Bocuse

    1954年《紐約客》里的一篇文章更是這樣寫道。“沒有任何其它餐廳指南能夠承擔米其林這樣不惜血本的做指南。他們完全是賠本賺吆喝,而且是成百上千萬美金的賠本。但也正因為如此,它才能獲得最挑剔的法國精英階級的信任,以及‘透徹’,‘有態度’和‘不可擊垮’這些評價。”

    04

    當你的產品,不是強勢品類

    品類是天生就不公平的。生來就有強弱與大小的差異。

    屬于強勢品類的產品,天生就擁有更高的品牌關注度。人們會更在意它的品牌,并在使用以后,向周圍人推薦分享。

    而輪胎則顯然不屬于強勢品類,人們不會關心自己用的是不是名牌輪胎,更不會在用了這款輪胎以后,拍照分享發朋友圈,告訴大家他們用了這款輪胎。

    它還非常低頻,見年見月才會需要更換一次,不會像美食一樣被大家時時惦念,日日想起,一頓不吃就餓死。

    低頻不易被分享,非強勢品類,品牌難以被記憶。想要獲取高頻關注,就需要用一個高頻事物與之進行關聯。

    這也就是米其林在已經不能依靠《米其林指南》賺錢的互聯網時代,依舊砸鍋賣鐵也要做它的原因。

    ①以高頻帶低頻,加深品牌印象;

    雖說米其林指南在歐洲市場的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從前,但經濟快速騰飛的亞洲卻給了它新的土壤。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去指南上的餐廳打卡,也有越來越多的輪胎消費者會因為《米其林餐廳指南》給人留下的“高端”印象而選擇米其林的輪胎。

    這本指南帶來的聲譽是其他品牌無法比擬的,正如法國的Natixis 銀行分析師 Michael Foundoukidis 所說:“說實話,正是因為《米其林指南》,這家輪胎公司才能享譽全球。”

    ②擴大品牌關注窗,加大品牌辨識度;

    在這個產品高度同質化的時代,營銷的形式也往往趨于相同。對于一個輪胎品牌來說,現身車展、車賽,贊助車隊以及發布節日海報,這些常規的操作看似贏得了大量的曝光,其實都很容易被消費者遺忘,沒有多少實際的效果。

    而享譽世界的《米其林指南》則不同。它就像是一個傳遍世界的廣告牌,擴大了品牌的關注窗口,讓米其林獲得了更高頻的關注。

    米其林北美公司公共關系總監就曾說過,“輪胎不是一個性感的產品。”而米其林指南在品牌形象上對米其林公司有很大的好處。當人們在心智中把“米其林輪胎和《米其林餐廳指南》”建立連接時,就可以讓米其林公司在大家的心目中建立“是家有趣的公司”類似的,更加有辨識度的印象。

    05

    出慣性思維,找尋全新可能

    據汽車服務世界統計,2019全球輪胎企業TOP34榜單,米其林位居第二名。

    而米其林輪胎之所以可以脫穎而出,以弱勢品類建立起強勢品牌,紅藍兩本《米其林指南》可謂是功不可沒。

    很多時候,我們總說要構建強勢品類,但不是所有的品類,都可以被重新構建,蛻變成強勢品類的。這個時候,也不用急著放棄,像米其林一樣,跳出慣性思維,找尋新的突破,也許,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勺子課堂推出《外賣業績突圍提升營》,5月8日-11日,前西貝外賣副總監曾姝騫、餐見科技外賣研究院院長張鵬程,兩位專家老師續4天線上深度直播,課后群內落地方案指導,為你解析外賣趨勢、品牌定位、外賣活動設計、廣告投放策略、數據分析五大方面,帶你實現外賣業績突圍!

    ?掃碼立即報名
    掃碼立即報名
    ?安裝勺子課堂APP,系列課程免費學習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4819.html

    (0)
    上一篇 2020年4月27日
    下一篇 2020年4月27日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