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正非:我最擅長的,就是不裁員渡過危機丨【勺子深薦】

    點擊頂部勺子課堂關注 領取200個餐飲必備工具包

    掃碼申請試聽
    來源 | 參加學院(ID:gh_f25d354b7d2d)
    作者 |吳建國

    當下的疫情,讓很多企業陷入危機。

    但是,對華為來講,無論是當年的SARS,還是當下的新冠病毒,卻根本算不上什么!在華為33年的成長歷程中,絕大多數危機的強度,都遠遠超過這一次。

    危急時刻,為什么任正非總能力挽狂瀾?究竟有什么轉危為機的深層密碼?

    前華為人力資源副總裁、組織變革與人才管理專家吳建國先生,為你獨家解密——任正非的“逆境領導力”。

    01
    任正非:我有2個“底層邏輯”

    偉大的領導行為背后往往都有一些關鍵的驅動因素,或者說是決定行為的主導思想。華為之所以在任正非的領導下具有很強的轉危為機、化險為夷的能力,主要基于兩個底層邏輯:

    1.向死而生:華為明天就會死亡

    任正非經常講,比爾·蓋茨說微軟離死亡永遠只有180天,但是華為明天就會死亡。

    在他的邏輯里,企業的死亡是必然的。中國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2.5年,世界500強的平均壽命也不超過20年,一個企業想長期地活下去是很難的。

    任正非最近又說了一句話:過去我們說,活下去是華為的最低綱領;現在變了,活下去是華為的最高綱領。

    正因如此,華為的核心員工都具有強烈的危機意識、憂患意識。當一個企業對死亡這個命題有了深刻解讀,危機到來時就不會感覺那么痛苦了,會坦然應對。

    2.苦難倒逼:燒不死的鳥是鳳凰

    這句話源自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故事,更準確的解讀應該是“浴火更生”,因為再生之后跟以前已經大不一樣。

    火就是痛苦、考驗、磨礪,在任正非看來,巨大的災難和痛苦可以倒逼企業前進、激發企業活力,可以把華為逼得更強大。

    任正非在答記者問的時候曾說過這樣的話,我們已經33年,企業的活力在減退,但是這次美國讓我們的活力又燃燒起來了。

    下面這張是華為經典的“芭蕾腳”圖,圖上寫著羅曼·羅蘭的名言“偉大的背后都是苦難”。這句話用在華為等追求卓越的企業身上非常合適。

    將以上兩個底層邏輯進行延伸,可以發現另外一個道理。

    在我看來,組織進化跟生物進化的原理幾乎一樣,一旦環境發生巨變,就會發生兩件事:一是誕生新的物種;二是老物種加快進化速度。

    放到組織環境下來看,危機是組織的轉化器與加速器。無論是商業模式的創新顛覆,還是原有業務的加速進化,都與危機直接相關。

    比如,有報道提到老牌企業TCL最近開始通過線上直播來銷售產品,而且十分火爆。如果不是此次疫情,TCL不會如此重視直播,而經過這次嘗試,未來直播等新的形式在TCL的營銷模式中可能會占據重要的地位。這就是催生轉化。

    再如,華為在戰略布局里早已就芯片和操作系統做好了準備,知道早晚有一天會用到,但沒想到會這么快,正是美國的行動讓它們得以加速落地。

    02

    “逆境領導力”:

    任正非的5大舉措

    回顧華為的發展史,2002年在三重打擊之下跌入谷底是華為成長階段遭遇的最大危機。從1987年成立到2001年,華為一直保持正增長,2003年之后至今也一直是正增長,只有2002年出現了增長拐點。

    2002年,華為遇到三重打擊:

    一是“港灣事件”。任正非與李一男之間的“父子”大戰進入白熱化階段。

    二是內外交困。華為主營產品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基本已在35%以上,增長空間有限;2001年華為才開始大舉進軍國際市場,2002年與愛立信、諾基亞、西門子等巨頭正在進行拉鋸戰,仍處在虧損階段。

    三是美國干預。2002年起美國做出重要的戰略調整,由此前主要靠商務部施壓,改為由國防部為主、商務部為輔,正式警告跟華為合作的美國企業并對相互交易進行審查。今天我們看到的打擊,早在十八年前已經露出端倪。

    任正非是一個偉大的企業家,但當他第一次看到企業往下走的時候,同樣會產生恐懼與擔心,患上了嚴重的抑郁癥加焦慮癥,但是他的應對方式讓他與一般人有了區別。

    我們可以用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的一句話來歸結逆境領導力法則:“恐懼最大的問題就是恐懼本身。克服恐懼最好的辦法就是:面對內心所恐懼的事情,勇往直前地去做。”

    要主動飛越危機,“勇敢去做”是最重要的,以下是華為飛越危機的五大關鍵舉措。

    舉措一| 止血:確保現金流安全

    為了確保現金流安全,任正非當時主要做了三件事。

    1.瘦身:任正非并非簡單地裁員,而是三段論:減員、增效、漲工資

    減員本身不是目的,增效才是,因此減員包括兩個基本套路:一是結構化,減掉的人員是與企業價值觀不符的、與業務發展需求不匹配的人;二是要有配套舉措,比如裁員的同時要調整組織架構,并通過自動化、智能化或者與其他公司合作等手段讓減員的同時增強能力。

    總之,減員的目的是增效,任正非提出人均產出要持續提高。

    一旦人均產出提高,就可以漲工資。華為有一個口號,5個人的活4個人干,發5個人的工資。

    有人可能會問,仍然發5個人的工資,公司的效益從哪里來。

    其實企業在一個員工身上的總投入約是這個員工總收入的2倍,知識型員工能達到3倍,勞動密集型員工也是1.5倍左右。因此,如果4個人真的能把5個人的活干了,發5個人的工資就是一種雙贏。

    2.收緊:即砍掉或減少現金流貢獻弱的業務支出

    以華為收緊的一個核心策略為例。

    當時華為有一個中低端數據通信的產品線,不斷投入但很難賺錢,2002年就與美國的3Com公司洽談,雙方成立了合資公司,拿到了3Com給的10億元人民幣現金。

    2001年,任正非還提前做過一個動作,將華為的非核心業務通信電源(安圣電氣)以60億元人民幣的價格賣給了艾默生,收緊業務的同時還讓華為提前穿上了一件“棉襖”。

    3.穿襖:即挖掘多渠道非常規的融資手段

    舉一個極端的例子:

    2003年,華為面臨低谷,任正非曾計劃以75億美元的價格把公司賣給摩托羅拉,但最終沒有成功。

    有關方面知道華為是因為活不下去所以想要出售公司之后,就為華為提供了融資支持方案。通過這種倒逼,華為建立了一種不用上市就能獲得融資的手段。

    舉措二 | 提氣:激發團隊奮戰勇氣

    現金流是企業經營的物質基礎,一個企業在面對危機時,更可怕的是精神垮掉。

    李一男2000年成立港灣公司之后,兩年內就挖走了華為600多名核心員工,當時華為的軍心渙散,許多人對公司的未來感到悲觀。此時此刻,任正非的領導力成為提振士氣的關鍵,他采取了三個重要舉措。

    1.領導垂范

    任正非帶領中高層管理團隊做了三個以身作則的動作:

    一是沖鋒在前,比如2002年任正非親自掛帥,主抓了資本運作拿“棉襖”、戰略性業務突破、核心業務成長三項工作。

    二是管理層下沉,許多原本坐在后方機關里的管理者都到一線去,多位營銷副總裁到國際市場去做國家代表,直接帶兵打仗。

    三是減薪,這一點不建議效仿,當年華為管理層的減薪動作很小,不久又恢復了,更重要的是表明以身作則的態度。

    2.激發團隊

    單單領導層有活力還不夠,還要激發團隊。

    一是信心傳遞。

    由于信息不對稱等原因,員工會聽信謠言或只看負面,必須鼓舞他們正向思考和行動。

    比如當時任正非講過兩句話:一是馮·卡勞塞維茨的《戰爭論》里的一句話,“戰爭打到一塌糊涂的時候,高級將領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要在看不清的茫茫黑暗中,用自己發出的微光,帶著你的隊伍前進”;二是他說,現在是我們發展的最好時期,因為我們的對手都已經殘了,我們還能活著前進,我們應該看到的是光明。

    二是鼓勵參與。

    危機之前,華為的管理方式更多是領導在上面決策,下面執行,但到了這個階段一定要大家參與進來、一起戰斗,管理模式從命令式逐漸調整為參與式,由此帶來巨大的集體能量。

    三是直面現實。

    危機時刻不要忽悠、不要唱高調,更核心的是直面現實。

    華為當時做了三件事:一是告訴員工,市場到底是怎樣的、環境到底是怎樣的,雖然不好,但不用擔心;二是告訴員工,競爭局面是怎樣的,友商的情況是怎樣的,大家半斤八兩甚至有人更慘;三是告訴員工,我們有前進的機會和方向,只要大膽努力地去做,就有活路。

    3.上下同欲

    危機到來之前的2001年,任正非發表了《華為的冬天》一文,當時在公司每個團隊內部組織了三個主題的大討論,即:在華為的冬天里,我自己應該怎么行動、我的團隊或我的部門應該怎么行動、你建議公司怎么行動。討論激發了大家的共創熱情與內在動力,將自上而下的推動變成了上下聯動。

    舉措三 | 突破:聚焦城墻口飽和攻擊

    有了現金流做棉襖、提振了精氣神之后,要做的是賺錢、成長、走出危機。華為的舉措可以總結為三個方面。

    1.壓強原則

    所謂壓強原則,指在看準的戰略業務上投入“范佛里特彈藥量”,即飽和性打擊,聚焦關鍵目標投入超過正常時期數倍的兵力和炮火資源。

    2002年,華為發現國內業務確實沒有增長希望、必須在國際業務上突破之后,采取了一系列堅決的措施。

    比如,將國內市場的一二流人才全部放到了國際市場,用二年時間使國際市場從相持階段快速進入到戰略反攻階段,實現了盈利性成長,使對手來不及反應。

    正如著名軍事戰略家馮·曼施坦因在《失去的勝利》一書中總結德軍失敗教訓時說,“不要在非戰略機會點上消耗掉戰略競爭力量”。

    2.組織裂變

    面對危機時,要嘗試新的業務、試驗新的商業模式,但不要在老的組織內部孵化,要用尖刀班、小分隊的模式獨立突擊。

    為了降低華為只有運營商業務帶來的風險,2002年起,華為在鄭寶用的領導下啟動了企業網絡業務,由獨立的小分隊負責開拓,不受傳統業務規則流程的約束,實現了快速成長。

    3.即時激勵

    為了取得戰略業務、新業務的突破,常規的激勵模式面臨挑戰,季度獎、年終獎等等都存在時效性不夠的缺點,不利于實現快速突破。

    在開拓國際市場時,華為做了一些短平快的節點獎,不以必須產生利潤為標準,在此之前就設置一些獎勵的節點,比如:搞定關鍵客戶就能獲得“客戶關系獎”;能進入戰略市場、在城墻上找到突破口,實現從零到一,不管做多大單,都能獲得“市場準入獎”。

    舉措四 | 綁定:打造利益共同體

    危機時期可能還會出現一種麻煩的情況:當業務普遍受到沖擊后,很多部門開始自掃門前雪,甚至出現“見死不救”的情況。華為采取了兩個方面的措施。

    1.力出一孔

    華為打造了三項協同:橫向協同(業務關聯方協同)、前后協同(前方與中后臺協同)與內外協同(與供應鏈或生態鏈上的相關方協同)。

    比如,美國的一系列行動對華為的供應鏈產生了巨大的沖擊,華為在此次新冠疫情期間與供應商的溝通頻繁高效,目的就是希望大家更好地協同、共渡難關。很多合作伙伴從中看到了自己發展的好機會。

    2.利出一孔

    僅有“力出一孔”是不夠的,還要“利出一孔”。2002年前后,很多員工想離開華為自己做生意,甚至有員工拿著公司的資源在外面開公司。

    危機爆發之后半年,華為出臺了一項重大舉措,將核心管理層、核心專業層的股權激勵加碼,關鍵人才甚至翻了好幾番。

    另外,華為甚至提出了上市計劃,很多員工為此放棄了離開公司的打算,只是上市該計劃在公司轉危為安之后發生了改變。

    只有將“利出一孔”與“力出一孔”加在一起,才能實現真正的綁定,用利益共同體來支撐事業共同體。

    舉措五 | 練功:增強肌體的免疫力

    歷史不斷地警示我們,今天的危機往往源自過去埋下的種子,即便在生死存亡的關頭,也不能忘記長期主義,對此我有一些建議。

    1.找準根源

    中國有句話叫“患難見真情”,其實患難不僅見真情,患難更顯大問題。在危急時刻,正好把退潮時發現的“裸泳”的問題拿出來進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找出危機真正的根源。

    如果進行最簡單的歸因,危機的根源往往是兩個方面:一是文化,二是領導力。

    關于文化,你也許會問,公司為什么在危難時刻不能擰成一股繩。難道你在其他時候就能擰成一股繩嗎?其實不是,只是沒有明顯暴露而已。

    這說明你的企業文化還不夠強大,危機過后,是文化建設的大好時機。

    關于領導力,危機時刻能發現,很多國內優秀企業的領導力都不夠強。根據我的統計,70%的企業領導者是做產品出身,他們最大的優勢就是對市場、對用戶的洞察力很強,即業務系統很強,但組織管理系統不強,后者需要對人性的理解、需要閱歷的支撐。

    提升領導力有一些方法:一是調整核心團隊,實現優勢互補,讓把握人性的能力更強的人承擔更大的責任;二是引入咨詢公司進行系統變革。但是,關鍵還還是核心領導者的自我提升,普通培訓的效果一般,可以嘗試兩個關鍵動作,請好教練指導與精讀好書,這是任正非領導力提升的二大法寶。

    2.策略見效

    在文化和領導力兩項長期工作之外,要想短期策略見效,任正非的12字方針可供參考:系統思考、重點突破、持續迭代。

    關于系統思考,如組織能力有一個“1+3”的模型,除了組織發動機(文化與領導力)之外,還要同時關注流程與組織建設、人才能力與人才動力升級;關于重點突破,比如2002年華為就將國際重點市場的突破作為業務重點;關于持續迭代,先聚焦自身特點實現局部的快速突破,再持續補強其他方面。

    3.三面賦能

    組織賦能、人才賦能與開放合作三個方面都非常重要。

    人才賦能容易理解,比如關鍵人才的培養、團隊的吐故納新等;關于組織賦能,比如你的中臺或者某些平臺做得好,其實對前臺人員的能力要求就會降低,一些AI技術的應用可以減少低端勞動力并提高高端勞動力的效益;關于開放合作,指我們需要擁有生態的觀點,與相關方互補借力、合作共贏,危機不是一個企業的事情。

    以上是華為另一張經典圖片。我認為,華為逆境領導力的魂魄就是永遠的奮斗精神。

    在困難面前,不退縮不泄氣、愈挫愈勇;在順境之中,永遠不會驕傲自滿——這是華為奮斗精神的兩大表現。

    背后則是,華為永遠覺得自己與偉大目標之間還有很大的距離,因此永遠不會驕傲和惰怠。

    正如任正非在2006年度過巨大危機之后所說:

    “艱苦奮斗是華為文化之魂。無論現在還是將來,除了艱苦奮斗還是艱苦奮斗。”

    03

    附錄:

    渡過危機的7種姿勢

    問:如果公司面臨危機不得不裁員、降薪,如何更好地保證員工士氣不受影響?

    吳建國:第一,領導以身作則。如果要降薪,領導層要先降;如果要裁員,不合適的領導也要先調整或者干掉。

    第二,正面宣傳引導。很多人說華為裁掉35歲以上的員工很殘酷,但如果華為真的死掉了,19萬員工怎么辦?數以百萬計的生態鏈企業員工怎么辦?

    我們必須要想清楚一個原則性問題,是害怕裁員影響個別人,還是為了公司活下來并實現更長遠的發展。如何善待被裁掉的員工,則是如何妥善處理的問題,做到既依法合規又心善刀快就好。

    第三,對留下來的員工,尤其是一些負責撕開城墻口任務的重要員工,一般不會降薪,干得好的還要加薪,重大貢獻還要給予重獎,才會形成“以奮斗者為本”的差異化激勵。

    如果能做到以上三管齊下,基本就沒有問題。

    問:對于現金流貢獻弱但業務有戰略意義的業務,該如何平衡?

    吳建國:企業有一個業務劃分的基本邏輯: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種著田里的。

    對照以上三個類別,資源分配大概是7:2:1的比例,即:奶牛業務投入70%以實現成長;未來一兩年可能變成奶牛的業務投入20%;探索性業務可能投入10%。

    非常時期,“鍋里的業務”和“田里的業務”會做一些收縮,但戰略性業務(鍋里的)可以收縮但不能砍掉。

    比如,華為當年的芯片業務沒有收縮,收縮之后再撿起來很難,賣掉之后再拿回來更難。但盡管如此,我們仍然應該采用優先級排序策略,決定保留哪些項目、暫時砍掉哪些。

    問:最近有教育領域的創業者在朋友圈宣布,人員不減少,大家一起降薪,押寶疫情后報復性消費,這樣的行為是否合理?

    吳建國:我認為這種做法基本是不可取的。全員降薪即使在危機時刻也屬于非常規動作。

    在企業業務下滑的時候,國內外的優秀企業基本選擇的都是結構性裁員,而不是降薪。普遍降薪可能會打擊到優秀員工,但裁員可以精準干掉最不需要的。

    針對線下教育市場,報復性消費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全年整體形勢并不樂觀,我們還是應該做好階段性業務模式調整和更長期戰略調整的準備。

    在此期間,優化組織是非常重要的配套舉措,平常下不了手動作的現在可以下手。因為,中國企業的結構性冗員是一個普遍現象。

    問:前面談到上下同欲,有的人主張依靠“拯救者”的判斷,這與群體共創度過冬天的方法有什么區別?

    吳建國:我認為度過危機只能靠自己。這個“自己”不光是老大,也是全體員工,至少是優秀的骨干員工,既包括中高層,也包括新生代的年輕人,如此才能形成強大的組織力,個人力量是非常不足的。

    任正非也說過,集體才是偉大的,個人是渺小的,只有當人感知自己的渺小,行為才開始偉大。

    問:企業文化塑造如何開始?

    吳建國:企業文化塑造隨時都可以開始,類似當前疫情的重大危機是一個很好的契機。文化塑造很難,需要生長出來、需要培育很多年。

    特殊事件會讓問題暴露得更徹底,大家更有危機意識,因此也更愿意去做變革。

    美國的變革大師、哈佛商學院終身教授約翰·科特教授曾說,危機意識、緊迫感才能催發變革。

    問:困境時期,如何更好地從組織上保證職能支援業務?

    吳建國:如果困境時期職能無法支援業務,很可能是原來的組織架構和運作模式就不對。

    也許之前的組織是接力賽式,鐵路警察各管一段,沒有形成組織合力。

    當然,梳理清楚需要時間,危機時期如何快速強化支援?可以把職能和業務通過項目制捆綁到一起,通過幾個戰略級的突圍項目,形成利益共同體,往一個戰壕里面去推。

    如果能做成,至少可以先解決掉重大的協同問題。

    問:危機時刻,HR能做哪些內功?如何去引導業務的轉變和發展?

    吳建國:我認為,企業家才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第一領導,中高層管理者永遠是團隊人力資源管理的責任人,而人力資源部應該是一種完全的業務導向的專業支撐,也就是必須做到HRBP。

    復工在即,如何用大眾點評快速搶占第一波客流?如何通過點評運營,回暖堂食業績?勺子課堂推出《大眾點評五星登頂實操班》,3月23日-3月27日,續5天線上深度直播,課后群內落地方案指導,陪伴式學習教你在復工之后快速搶占點評流量,打造五星門店!

    ?掃碼申請試聽

    掃碼申請試聽
    ?安裝勺子課堂APP,系列課程免費學習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4949.html

    (0)
    上一篇 2020年3月22日 07:00
    下一篇 2020年3月22日 08:0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