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加入店長AA級能力考評班
來源|管理的常識(ID:Guanlidechangshi)
編輯|Yanco
華為用非常剛性的評價方法來賦予干部壓力,要求高級干部要有使命感,中層干部要有危機感,而使命感和危機感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激發出來的,華為用一些危機觸發的方式推動干部擔責沖鋒,主要規定有:
中高層管理者年底目標完成率低于80%的,正職要降為副職或給予免職;
年度各級主管PBC完成差的最后10%要被降職或者調整,不能提拔副職為正職;
業績不好的團隊原則上不能提拔干部;
對犯過重大過失的管理者就地免職;被處分的干部一年內不得提拔,更不能跨部門提拔;
關鍵事件過程評價不合格的干部也不得提拔。
01
惶者生存
華為的干部不是終身制,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惶者生存,時刻保持危機感,對內不斷警醒,才能得以存活下來。
在華為,干部的壓力很大,低績效的員工不一定被清理,但低績效的干部一定會被免職。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我們三十年大限快到了。華為公司想不死就得新生,我們的組織、結構、人才……所有一切都要變化。如果不變化,肯定不行。
如果我們拋棄這代人,重新找一代人,這是斷層,歷史證明不可能成功,那么只有把有經驗的人改造成新新人。
我們通過變化,賦予新能量,承前啟后,傳幫帶,使新的東西成長起來。”
在華為的任何角落看不到華為過去的歷史,沒有一張圖片是任正非的形象,全球各地的辦公場所看不到哪個中央領導視察華為的照片。
華為一位高管說,華為是一個沒有功臣也不承認功臣的公司!老板也是,他退休以后,也不會被供在華為的殿堂里。
華為不需要歷史,也不需要功臣。
華為對管理干部的評價是持續有效增長、戰略成長和交叉貢獻,在成功的過程中發現和培養各級管理干部,在失敗的項目中,認真總結,以防錯殺干部,避免評價絕對化的形而上學。
同時要警惕出現制度性的勝利。
美國管理學家勞倫斯·彼得(Laurence J.Peter)在“彼得反轉定律”中說,在大多數組織中,一個人勝任與否,是由組織中的上司而不是外界人士來判定的。
如果上司自己不能勝任,他或許會以制度來評判下屬。
例如,他會注重員工是否遵守規范、儀式等之類的事,那些缺乏獨立判斷只是服從而不做決定的員工,往往容易得到晉升,一旦升到必須做決策的職務時,組織才發現他們根本不具備勝任能力。
而從客戶或其他深受其害的人看來,他們本來就不勝任。
為了應對這種現實情況,華為采用了三個應對方法:
一是建立干部輪崗和能上能下的管理機制。1996年的市場部大辭職就是典型案例。
二是給干部挑戰和試錯的機會,尤其是敢于用新干部。
對準備提升的干部,華為將其臨時安排到一個項目上作為儲備人才,在實戰環境中觀察和考驗其是否能勝任未來更高職位。
如發現不能勝任,以原崗位更需要為由再調回去,既達到考察干部的目的,也讓干部有尊嚴地進退。
三是用后備隊和戰略預備隊對干部隊伍進行整體沖刷。
華為2004年第一次提出干部后備隊,通過后備隊第一次系統清理不勝任干部。
最后面20%的干部屬于后進干部,后進干部隊伍是優先裁員的對象,后進的人希望擺脫自己后進,就拼命往中間擠,中間的隊伍受不了,也就往前跑。
2016年10月,華為從研發集結2000名高級專家及干部,奔赴一線,這一舉措一方面可以激活過于穩定的組織;另一方面也會淘汰一部分已不能勝任的干部。
“華大高研班進行過一場辯論,2000個英雄上前線,是炮灰還是炮彈?公司有9萬人跟著辯論,到底是炮灰還是炮彈?一定有人是炮灰,有人是炮彈,不是所有人都成灰了。”
02
作風八條
華為始終強調干部要聚焦工作,敢于擔責,深入實際,實事求是,摒棄浮躁和形式主義;
要有聞過則喜的工作態度,和用五湖四海的人的心胸;要糾正“跟人”和“站隊”現象。
2005年,華為高層警覺到公司最大的風險來自內部,必須保持干部隊伍的廉潔自律。
2005年12月在一次EMT民主生活會上,華為討論通過《EMT自律宣言》,并以集體宣誓方式層層覆蓋所有干部,接受全體員工的監督。
后來,自律宣言逐步演化為現在的“干部八條”。
華為公司改進工作作風的八條要求(2018年版):
1)我絕不搞迎來送往,不給上級送禮,不當面贊揚上級,把精力放在為客戶服務上。
2)我絕不動用公司資源,也不能占用工作時間,為上級或其家屬辦私事。
遇非辦不可的特殊情況,應申報并由受益人支付相關費用。
3)我絕不說假話,不捂蓋子,不評價不了解的情況,不傳播不實之詞,有意見直接與當事人溝通或報告上級,更不能侵犯他人隱私。
4)我們認真閱讀文件、理解指令。主官的責任是勝利,不是簡單的服從。
5)我們反對官僚主義,反對不作為,反對發牢騷、講怪話。對矛盾不回避,對困難不躲閃,積極探索,努力作為,勇于擔當。
6)我們反對文山會海,反對繁文縟節。學會復雜問題簡單化,六百字以內說清一個重大問題。
7)我絕不偷竊,絕不私費公報,絕不貪污受賄,絕不造假,我們也絕不允許我們當中任何人這樣做,要愛護自身人格。
8)我們絕不允許跟人、站隊的不良行為在華為形成風氣。個人應通過努力工作、創造價值去爭取機會。
非常簡單的八條要求,但真理往往隱藏在最樸實的信條中。
2017年1月11日任正非在市場工作大會上說:“對于今天的干部改進工作作風八條宣誓,我既感到榮耀,也很感慨。外界社會很浮躁,我們內部小小的地盤能講實話,不容易。”
2017年9月4日,華為以總裁辦郵件的方式向全體員工發布了一個文件《要堅持真實,華為才能更充實》,全文如下:
我們要鼓勵員工及各級干部講真話,真話有正確的、不正確的,各級組織采納不采納,并沒什么問題,而是風氣要改變。真話有利于改進管理,假話只有使管理變得復雜、成本更高。
因此,公司決定對梁山廣(工號00379880),晉升兩級,到16A。即日生效。這并不影響其正常考核與晉升。
其可以自愿選擇工作崗位及地點,可以去上研所工作,由鄧泰華保護不受打擊報復。
華為對一個因為講真話而被打擊報復的員工連升兩級,雖然看似小題大做,但說明一個問題:
即便在華為,營造說真話的氛圍也不是那么容易,仍然有干部在扛著紅旗反紅旗。
03
惰怠十八條
任正非說:“要杜絕腐敗,惰怠就是一種最廣泛、最有害的腐敗,人人皆有可能為之,不要以為與己無關。置公司于死地就是這種成功以后的惰怠。”
“我們像雙翼的神馬,飛馳在草原上,沒有什么能阻擋我們前進的步伐,唯有我們內部的惰怠與腐敗。”
2011年5月10日,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在《談管理者的惰怠行為》的演講中,列舉了18種惰怠行為:
1)安于現狀,不思進取。
2)明哲保身,怕得罪人。
3)唯上,以領導為核心,不以客戶為中心。
4)推卸責任,遇到問題不找自己的原因,只找周邊的原因。
5)發現問題不找根源(因),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6)只顧部門局部利益,沒有整體利益。
7)不敢淘汰惰怠員工,不敢拉開差距,搞“平均主義”。
8)經常抱怨流程有問題,從來不推動流程改進。
9)不敢接受新挑戰,不愿意離開舒適區。
10)不敢為被冤枉的員工說話。
11)只做二傳手,不做過濾器。
12)熱衷于討論存在的問題,從不去解決問題。
13)只顧指標不顧目標。
14)把成績透支在本任期,把問題留給下一任。
15)只報喜不報憂,不敢暴露問題。
16)不開放進取,不主動學習,業務能力下降。
17)不敢決策,不當責,把責任推給公司。
18)只對過程負責,不對結果負責。
柯達、諾基亞等企業之所以倒下去,并不是敗于競爭對手,而是被自己的成功所打垮。
成功之后的企業,除了路徑依賴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傲慢、自滿和懈怠。
華為將惰怠定義為“一種最廣泛、最有害的腐敗”!
通過如此清晰的定義來反腐,對企業來說,是不是具有了更為普遍的意義和價值呢?!
華為的管理方法只是個例,但你可以培養自己的優秀店長。勺子課堂與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聯手推出中國餐飲行業第一個門店營運人才能力評價標準,為餐飲企業篩選人才、培育人才提供了有效通路。
勺子課堂大店長計劃,將不同階段的店長能力劃分為A、AA、AAA三個等級,從經營力、管理力、營運力綜合培育優秀店長人才。
掃碼開啟你的門店人才成長計劃!
▲掃碼加入店長AA級能力考評班
▲掃碼加入門店入門必修課
點擊閱讀原文,馬上學習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5819.html